索引号:

12330282688011591A/2008-00367

发布机构:

市政府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规划信息

发布日期:

2008-09-29

成文日期:

2008-09-29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关于我市幼儿教育建设发展工作的报告

2008年9月27日在慈溪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

市教育局局长  沈百宗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市幼儿教育建设发展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我市幼儿教育发展概况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视学前教育”精神,启动了学前教育规范提升工程建设。按照“政府统筹引导,健全机制保障,注重内涵提升,创新多元发展”的行动策略,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通过加强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领导与管理,加大教育投入,建立“树强培优汰劣”机制,着力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培养专业型幼教队伍,提高教师社会保障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目前,全市共有幼儿园234所,教师2460人;入园入托幼儿42095人(包括外地户籍生);全市毛入园率145%,净入园率98.2%,毛入托率36.8%;有省级示范幼儿园5所,宁波市乡镇示范幼儿园13所,宁波市乡镇中心达标幼儿园30所,是宁波市内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全部通过达标的首批县市之一。1996年被评为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市),2000年全省幼教工作会议在慈溪召开,我市就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作典型发言。2005年我市又承办了浙江省实施《幼儿教育指导纲要》阶段性成果总结交流会,并作了题为《走进新纲要,推进幼教新发展》的经验介绍。

  近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是:

  (一)完善体制,切实加强幼儿教育的领导与管理

  2007年初,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民生事业,提出了“要高度关注学前教育”。市人民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慈政发〔2008〕40号)、《关于优化慈溪市学前教育网点布局的意见》(慈政发〔2008〕93号);市教育局提出了学前教育规范提升工程,制发了《慈溪市教育局关于规范托幼机构内部管理,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试行)》等10个规范性文件,为我市一个阶段内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政策方略。明确了市、镇(街道)要建立学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市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已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市教育局成立了学前教育办公室,增配了幼教干部,较大镇(街道)还配备了专职幼教干部。理顺了早期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了托幼一体化管理。落实了学前教育专项经费,2008年安排800万元,致力全市学前教育高标准普及和内涵质量提升。建立了目标考核制度,启动了慈溪市学前教育规范管理达标镇(街道)工作,这些举措有力地推进了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

  (二)合理规划,全面提高幼儿园办园档次

  2007年,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优化慈溪市学前教育网点布局的意见》,指导各镇(街道)科学编制新一轮学前教育规划。做到规划布局与整治无证幼儿园相结合,调整布局与方便幼儿入园、流动人口子女入园、居民集聚发展需求相结合,优化布局与创新办园体制、带动区域学前教育发展相结合,攻坚克难,上下联动,抓重点,攻难点,整体推进无证幼儿园的整治工作。通过近10年努力,全市幼儿园布局日趋合理,园均规模扩大,办园档次有了明显的提高。与2000年同期相比,园所数减少200所,毛入园率提升49个百分点,园规模递增了约3班/园,园均人数递增了约90人/园。

  (三)多策并举,加强幼教师资队伍建设

  实行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规范幼儿园用工制度,同时规定了教职工最低工资保障线,并要求幼儿园依法为教职工办理社会保险,其单位承担部分由市财政补助50%。进一步完善师资培养和培训机制,将幼儿教师的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建立教师队伍稳定优化激励机制,继续公开择优招聘优秀幼儿教师,实施优秀幼儿教师特殊津贴制度等,稳定幼儿教师队伍;实施幼儿教师系统培优工程,幼儿教师增加了404人,学历合格率提高了7个百分点,努力造就一支优秀的学前教育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从而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创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近两年我们免费举办5期园长教师培训班,参加人数达2250余人次。最近,市教育局还下发《关于评选慈溪市学前教育首批“园丁奖”教师的通知》,给“园丁奖”教师获得者发放幼教特殊津贴。

  (四)创新机制,实行多元化办园体制

  采用公办、公办民营、民办公助、股份合作等形式办好中心幼儿园。倡导和推广“政府主办(或村集体举办)、园长公派、民园运作”的“镇办民营”、“村办镇营”等办园模式;2007年宗汉街道积极探索“镇办民营”的学前教育办园体制,教育局以此为典型,召开现场会予以推广。观海卫镇、庵东镇等也相继办起镇办民营、村办民营的集体幼儿园;市财政投入2200万元,正在曙光小区兴建慈溪市早期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总之,我们在积极扩充政府举办事业性质的公办幼儿园比重,并为扶持和发展镇(街道)举办公办幼儿园,对镇(街道)举办公办幼儿园拥有同等级幼儿园星级奖励的150%的幅度予以奖励,以重点扶持公办幼儿园的发展。

  (五)规范管理,提升幼儿教育质量

  我们紧紧围绕学前教育规范提升工程,一是建章立制,规范办学。市教育局下发《慈溪市教育局贯彻〈慈溪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慈溪市教育局规范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关于印发慈溪市2008年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开展创建慈溪市学前教育规范管理达标镇(街道)评估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慈溪市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站设立标准〉(试行)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致力学前教育体制完善,管理规范,经费投入,质量提高与持续发展。二是加强指导,注重科研。汇编并向全市各幼儿园免费赠送《慈溪市学前教育管理手册》3辑、购买赠送《新时期幼儿园园长手册》等;抓实“园本教研”基地园建设,加强幼儿园保教工作研究,注重办园过程的指导与管理。三是搭建平台,提升素质。我们走出去,请进来,召开专题会、研讨会、交流会,组织多种形式的展评会,提升幼儿园的管理水平。四是督评结合,强化监管。启动幼儿园“平安校园”考评工作,开展全市幼儿园规范办学督查,进行了新一轮幼儿园等级复评工作。全方位指导幼儿园管理工作,关注幼儿园的过程管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扎实有效地推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全面提升幼儿园办园质量。

  二、当前我市幼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以民办为主体的慈溪学前教育亟待破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题;我们既要看到慈溪特色民办学前教育对当时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更要深入研究当前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主要问题有:

  (一)财政投入不足,严重制约幼儿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近五年来,我市学前教育财政性投入虽呈缓慢提高态势,但主要集中在实验幼儿园和机关幼儿园,全市其他幼儿园仅占每年市、镇财政幼教投入的1%、4%、3%、5%、18.6 %(见附表一)。我市学前教育主要依托社会力量办园,极大部分幼儿在民办幼儿园就读,由此带来的我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结构分布、幼儿享受教育的不平等性显而易见(见附表二);2007年镇(街道)财政投入有所提升,但主要集中在宗汉街道实验幼儿园,因为2007年我市在宗汉街道尝试了镇办民营的实验幼儿园,其街道投入了140万元,也就是说除市实验幼儿园、机关幼儿园、宗汉街道实验幼儿园外,全市其他幼儿园享受市、镇财政性补助仅占市、镇财政性学前教育财政性总投入的3.68%。

  从宁波大市各县市区对幼儿教育的财政性投入来看,我市幼儿人均享受财政教育经费列居于全宁波大市的倒数第三。位居倒数第一的余姚市、第二的鄞州区在近两年中加大了对学前教育事业的投入(见附表三)。

  从全市20所镇(街道)中心幼儿园经费投入来看,五年间,市、镇(街道)两级政府投入为5.16—17.36万元/年,仅占全年中心级幼儿园经费投入0.24%—1.33%之间,98%以上是举办者私人投入和保育费的收入(见附表四);其中从个人投入来看,基本上都是用于幼儿园基建和少量的设备设施投入;保育费已成了幼儿园常用经费投入,用微薄的保育费作为幼儿园常用经费来实现收支平衡,再扣除部分举办者获得利润回报,真正用于幼儿、幼儿教师培训学习、教育研究的经费是少得可怜的。中心级幼儿园是我市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在事业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但近年来投资者的再投入直线下降,这充分说明幼儿园后续投入已严重不足。如果将统计扩大到全市幼儿园,整个幼儿教育投入更不理想。

  (二)民办幼儿园成为幼儿教育办园主体,优质幼教资源难以扩充

  全市234所幼儿园中,纯公办幼儿园只有机关幼儿园1所,实验幼儿园是国有民营,5所集体办幼儿园,其余均为私立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已占全市总园所数的97%。因教育投入不足,优质师资的流失,不仅给学前教育管理带来很大难度,也影响着其办园质量提高。近三年幼儿园星级考评递增难,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实行《浙江省幼儿园等级评定办法》后,因等级指标体系偏重专业教师配备、保育教育质量,我市按宁波市规定的优质幼教资源规定标准,优质教育百分率指数很难达到宁波市的下达指标,并因考评标准调整而有所下降。

  (三)优质师资流失,幼教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2002—2004年,3年间我市户籍的大中专幼师毕业生有149人,因前几年我市幼师毕业生分配到幼儿园渠道不畅通,中小学与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差距大,使更多的幼师毕业生放弃所学专业而改行;有的幼师毕业生为立志学前教育事业,不放弃幼教专业,只好离乡去市外工作。这149人中,从事幼教工作岗位仅占47.65%,而服务于本市幼儿教育事业的只有27.51%(见附表五)。虽我市2007年恢复幼儿教师进编渠道,至今新招聘了公办教师13人,但从2003年以来,受学前教育大环境影响,民办幼儿园任教的15名公办幼儿教师相继离岗,唯有1人留守;民营体制下的幼教队伍稳定性更难以保障,低收入高负荷的幼儿教师岗位无人问津。目前全市有幼儿教师2460人,其中公立教师93人,仅占3.8%,持有教师资格证书1031人,也仅占41.9%。提高幼儿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提升教师整体素质迫在眉睫。

  三、加快我市幼儿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工作打算

  当前,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给予了加倍关注,也对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增长教育“短板”,抓实学前教育规范提升工程建设,是提升教育强市内涵,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所在。为此,就加快我市学前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提出如下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体制,强化幼儿教育的政府监管职能

  要认真贯彻落实《慈溪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坚持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市级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切实履行学前教育领导与管理职能,健全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全市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协调解决全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问题。近期重点要解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事业规划、经费投入、教师进编、劳动保障、无证幼儿园取缔、幼儿园专用接送车的规范与整治、幼儿园周边环境整治等,把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

  (二)进一步统筹规划,加大投入,保障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加强规划管理。依法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创新办园体制,提高公办、集体办幼儿园的比例,努力做到每一个镇(街道)都有一所以上的公办或集体办的幼儿园,并逐步提高公办或集体办的幼儿园的比例,实行多元化办园格局,落实新一轮学前教育规划。

  建立财政保障机制。加大市、镇(街道)两级政府学前教育财政性投入的力度,力争2010年达到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的5%以上,尤其要加大镇(街道)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并做到逐年增长。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公办幼儿园、示范幼儿园、镇中心幼儿园、现代化幼儿园建设,市级师资培训,公派幼儿园园长(教师)工资补助,扶持和发展农村及边远镇的学前教育事业。同时积极鼓励依法多渠道筹措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积极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个人捐助学前教育事业。加强幼儿园财务管理,保障幼儿园持续发展。

  各镇(街道)要抢抓新农村建设契机,做到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和安置小区建设时,配套幼儿园和其他建筑设施同步设计、同步建造、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配套幼儿园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办理幼儿园的产权登记手续,不得改变性质和用途,并优先向社区适龄儿童开放。

  实施奖励补助制度。对提升办园质量,提高星级,加强示范创建的幼儿园给予奖励;对聘用公办教师幼儿园和获得学前教育“园丁奖”教师给予补助;对低保等家庭子女入园减免保育费等。

  建立督导考核制度。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扎实推进慈溪市学前教育规范管理达标镇(街道)工作,加强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力度;突出学前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督导。

  (三)进一步落实政策,采取措施,加强教师权益保障与队伍建设

  推进学前教育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中,保障教师地位、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我们必须保障教师待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要建立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二要健全教师基本待遇保障制度;三要完善师资培养和培训机制;四要实行教师队伍稳定优化的激励机制;五要试行园长竞聘上岗制度;六要实施幼儿教师系统培优工程。积极改观目前教师配备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的现状,重点培养一批省、市名优幼儿教师和园长,建立一支优秀的学前教育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

  (四)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办园,提升幼儿教育质量

  认真贯彻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全面落实我市学前教育系列规章,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研究、提供适宜的学前教育;继续开展幼儿园“平安校园”创建,全面实行办园质量等级评定,积极深化《纲要》实施工作;完善“树强培优汰劣”机制,激励幼儿园创优发展,争创优质学前教育;倡导幼儿园多元服务,个性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着力打造学前教育品牌。突出幼儿园辅导工作奖励,推动区域幼教发展争先创强,大力促进全市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全面提升全市学前教育质量。

  附表一:慈溪市2003-2007年市、镇(街道)幼教经费财政投入分配表(单位:万元)

年份

实验

幼儿园

机关

幼儿园

幼教专项

经费

镇(街道)

政府投入

小计

2003年

76.74

274

3.6

3.66

358

2004年

72.66

273

3.6

15.1

365

2005年

202.2

450

3.6

22.2

679

  2006年

148.9

416

3.6

31.4

599.9

  2007年

293.9

463

5

174.5

936.4

  附表二:慈溪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结构分布情况

  内容

  数据

  年份

幼儿园数

幼儿数

教育

机关

集体

个体

教育

机关

集体

个体

2003年

1

1

20

267

567

415

2201

32136

2004年

1

1

2

252

621

564

1232

30499

2005年

1

1

2

250

735

601

924

33277

2006年

1

1

2

244

450

728

934

38837

2007年

1

1

5

227

445

773

1630

39247

  附表三:宁波市各县市区幼儿人均教育经费年投入比较表(单位:元/人·年)

县市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海曙区

1270

2556

2500

江东区

1120

1642

1700

江北区

700

680

928

镇海区

1213

747

914

北仑区

2391

1594

1790

鄞州区

43.4

69

73

慈溪市

95.5

109

185

奉化市

450

105

113

余姚市

44.2

46

49

象山县

1092

374

1610

宁海县

426

202

277

宁波市

553.5

419

642

  附表四:慈溪市2003-2007年各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办园经费来源基本情况表(单位:万元)

年份

园所

办园性质

经费来源

公办

集体办

个人办

上级拨款

占%

乡镇补助

占%

个人及企业投资

占%

保育费

占%

2003

20

 

2

18

2176.92

1.5

0.07

3.66

0.17

1208.1

55.4

963.6

44.27

2004

20

 

2

18

1342.2

1.6

0.26

5.65

0.42

108.93

8.1

1226.1

91.4

2005

20

 

2

18

1309.99

3

0.23

14.36

1.1

0.78

0.06

1291.85

98.62

2006

20

 

  2

18

1760.91

0.5

0.03

10.48

0.6

126.13

7.2

1623.8

92.2

2007

20

 

  2

18

2008.95

/

/

15.8

0.79

125.95

6.27

1867.2

92.94

  附表五:慈溪市2002-2004年大中专幼师毕业生流向情况

毕业学校

慈溪

外地

小计

幼儿园

学校

其它

单位

幼儿园

学校

其它

单位

浙幼师

76

18

37

4

15

 

2

宁波幼师

60

18

26

1

15

   

其它幼师

13

5

7

     

1

小计

149

41

70

5

3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