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2330282688011591A/2012-00243

发布机构:

市政府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规划信息

发布日期:

2012-11-22

成文日期:

2012-11-22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关于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报告

201210月31在慈溪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许裕龙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请予审议。

  一、“十一五”以来工作进展情况

  “十一五”以来,市政府高度重视交通事业发展,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为主线,通过重点工程“会战攻坚”、重大项目“百日攻坚”和“投资提升年”专项行动,全力推进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突破了交通的“瓶颈制约”,进一步改善了出行条件,为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十一五”期间,全市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投资总额达80亿元,新增公路里程261.2公里,全市等级公路总里程达到1362.15公里(包括慈溪境内的沈海高速59.68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18.04公里/百平方公里。

  (一)加大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路网结构。“十一五”以来,相继建成了中横线、大桥余慈连接线慈溪段等一批对慈溪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标志性项目,基本形成了以“四横十一纵”为主骨架、县乡公路为支线、农村公路为脉络的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2008年5月,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我市境内拥有了首条高速公路,对外交通衔接能力大大增强,全面融入了沪、杭、甬两小时黄金交通圈。目前,长邱线慈溪段改建、杭甬高速慈溪连接线横河段拓宽改造以及胜山至陆埠公路(沈海高速-前应路段)工程、建附线、329国道南复线工程等一批市域重大交通项目正在建设或准备建设。“十一五”期间,新建、改建市政道路4250余公里,中心城区100平方公里范围内已建成市政道路100余条近240公里,进一步完善了市政路网体系、改善市政道路交通状况。201111月,投资17亿元的省重点工程城区东南片骨干道路建成通车,实现了城区新城大道、南三环、东三环、前应路四条道路的环通,进一步完善了我市中心城区骨干道路网架,改善了周边人居环境。结合板块改造,重点实施了城区北二环东延、三北大街西延、景观大道南延改造等“断头路”建设,延伸道路6.5公里。目前,三北大街西延、北二环东延已建成通车,极大缓解了我市东西走向的道路拥堵现状;景观大道南延改造正在积极推进,届时不但可有效缓解中心城区中部南北走向的道路通行压力,而且将对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起到积极作用。

  (二)加快推进客运场站和公交站点建设,进一步优化出行环境。我市现有客运站13个,大部分客运场站设施、管理和服务明显落后,与我市的客运市场已不相适应。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提升客运服务水平,近两年市政府加大了客运场站的投入建设力度,实施了市客运中心站新建工程、客运南站迁建工程等一系列客运站场建设。市客运中心站新建工程,项目投资7.2亿元,目前正进行初设完善和施工图设计,计划年底前开工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中长途客运、城乡公交、城市公交、出租车、旅游集散、城市轻轨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级客运站,成为我市交通客运总枢纽。市客运南站迁建工程,目前已完成主体及附房结顶,将于2013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庵东客运站已建设完成,即将投入使用。同时,市客运北站迁建工程也正在规划中。在加大客运站场建设的基础上,我市还积极发展城乡公交事业,2008-2010年三年累计新建公交站点1530只,2011年新建了50个港湾式候车亭,简易亮化100个公交站牌,统一对城区40多处公交站名进行调整,完成公交站牌的更换。今年,我市又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试点,目前横河、匡堰片区6条农村客运班线试点已完成改造。

  (三)加快推进城区公共停车场建设,进一步破解停车难题。针对我市机动车快速增长和道路交通资源缺少的矛盾,市政府通过增加公共停车场供给,大力促进条件成熟的停车场项目加快建设,切实缓解“行车难、停车难”现状,改善慈溪城市交通环境。同时,编制完成了《慈溪市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布局优化规划》,在现状调查与既有规划分析基础上,预测我市停车需求规模,优化停车布局,论证停车场规划可实施性。“十一五”以来,我市城区公共停车场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先后建成投用了虎屿公园、水门绿苑、晓记江、旧城7号地块等5个公共停车场,940只停车位,目前中心城区停车位总数达到3万只。今年,我市加大停车场建设力度,确保新增停车位700只以上,目前糖坊路口停车场(50只)已投入使用;太屺村2#-B地块停车场(140只)已完成主体施工;立信会计学校停车场(400只)已进场施工;建松大厦东侧停车场(60只)已完成招投标;其余停车位将在两道改造中新增。

  (四)切实提高道路养护管理水平,进一步改善路容路况。在公路养护管理上坚持“建管养并重”,不断强化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引入养护新工艺新技术,确保道路况良好、路容美观、附属设施完善。出台了《慈溪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明确县、乡、村道的管养责任部门,镇(街道)均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并将农村公路管养列入对镇(街道)专项考核。专门制订了桥梁养护管理办法,建立专业桥梁养护队伍,开展每月不少于一次的桥梁检查,汛期增加检查频率,并建立桥梁数据库,全面掌握桥梁技术状况。抓好公路大中修工程和小修保养,“十一五”以来完成大中修工程投资1亿元,增配养护机械设备47台,切实提高养护作业能力。同时,加强公路绿化养护和保洁,定期修剪、刷白、施肥、除虫;加强公路安全设施管理,对13条县乡公路安装或整改波型钢护栏,对全市公路窨井盖作地毯式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加强超限运输整治和路政管理,累计查处超限超载4000余辆,着力营造安全、便捷、优质的出行环境。市政道路管养职能自20115月划归至市城管局后,专门组建成立了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所,负责城区市政道路、桥梁、雨水管网等市政设施的养护和管理。建立标准化操作规范,通过重新招标引进新的施工、监理养护单位,并制定了相关规定,进一步规范完善市政设施养护管理;实施流程化操作,对城区“四横五纵一区”等重点区域实行精细化、标准化养护,确保市政道路完好率90%以上;实施即时性抢险,建立快速反应和突击养护机制,落实4台抢修车辆设备,组建应急抢修小组,随时应对突发性道路破损和积水情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和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城乡交通网络布局不尽合理,对外通行能力有待提高。早期我市建成的道路等级偏低,境内缺少立体交通,加上沿线城镇密集,开口过多,横向干扰大,骨干公路通行能力较低;原骨干路网因市域规划调整及现状发展因素,结构还不够完善,市域北部随着围涂推进急需形成路网;分布在中心城区周围的沈海高速、杭甬高速、杭甬高速复线、杭州湾大桥杭甬高速连接线,距中心城区距离较远,即使全部建成,中心城区与高速公路仍衔接不畅。

  (二)土地、资金和政策处理三大问题制约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用地需求大,按目前形势看,建设资金和项目用地严重制约建设进度。市交通发展公司作为政府性融资平台,自身融资能力极度缺乏,融资难问题越来越突出。从争取土地统筹指标到土地批准,环节多、时间长,且项目用地全部由慈溪解决不大可能。在城乡公交一体化推进中,公共交通枢纽和公交停车保养场建设用地也面临落实难。对于已开工的项目,政策处理难是一大难题,往往由于政策处理工作缓慢而阻碍项目进度。

  (三)机动车特别是私家车拥有量急速增加,中心城区道路拥堵问题日益突出。我市城市核心区交通拥堵情况尤为严重,交通瓶颈点较多,车辆通行效率低;道路路网体系不完善,道路密度较低,主次干路混淆,道路资源分配不合理;与机动车辆增长速度相比,停车设施缺口较大,且停车位结构不尽合理。

  (四)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队伍力量亟待充实。当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多,投资规模大,但专业管理人才缺乏,难以适应建设需求。根据行业管理规定,应实施桥梁养护工程师制度,管养单位应明确专职桥梁养护工程师3至4人,但目前公路养护管理力量严重不足、人员老化严重,无法满足规定要求。此外,乡村道公路养护由属地镇(街道)负责,但各镇(街道)养护人员及设备不足,导致乡村道公路桥梁管理养护存在严重缺陷。

  三、下步工作计划与措施

  市政府将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优化网络、提升功能、支撑发展、服务民生”交通发展理念,着力强化市域和城区交通路网结构,构筑城乡快速交通网络,优化客运站场、公交站点及停车场建设布局,推进城乡公共交通系统发展,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保障,形成快速高效、便捷顺畅、安全可靠的现代交通网络体系。

  (一)加快快速干线和干线公路建设,完善区域骨架公路路网结构。对主要干线公路交叉口实施“平改立”,建设市区连接高速的快速通道,满足市区快速衔接高速公路出入口的需求,缓解城区被高速公路“边缘化”问题。继续加快推进长邱线改建、胜山至陆埠公路、观附公路北延、浒运公路、杭甬高速慈溪连接线横河段拓宽、余慈城际快速通道、329国道复线北连接线、沿海北线、长邱线延伸段、329国道提升、建附线一期工程等一批市域干线公路项目,全力构建“七横十七纵”干线骨架网络,全面提高公路网的通达性。全面建立“政府主导、交通牵头、部门联动,合力推进”的交通项目前期工作机制,做到开工一批、报批一批、储备一批,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积极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找准难点,排紧计划,全力推进项目顺利实施;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凝聚合力共同推进交通事业发展。

  (二)加快市政道路建设,缓解中心城区交通的不畅现象。加大市政道路综合整治力度,重点实施开发大道、前应路、南北二环、孙塘路等核心区域的瓶颈路段、拥堵路段道路的改造提升,通过实施路面“白加黑”,优化断面布置、道口渠化等措施,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景观效果。继续加快打通市政“断头路”,逐步构建中心城区道路网络循环系统,重点实施北三环东延、景观大道南延、青少年宫北路北延、兴和路西延、白河路南延、金一路东延等“断头路”建设,研究解放街、环城北路东延至新城大道等道路建设。着力推进路网密度提升,在目前区块开发无法大规模展开的前提下,适度拆迁中心城区特别是核心区内城中村房屋,开辟新的次干道和城市支路,增加区域内道路数量,切实提高次干道、支路的路网密度,以弥补孙塘路、青少年宫路等道路通行宽度的不足。

  (三)加快客运公交场站建设,提高市民出行的便捷程度。进一步优化公交线路布局,完善公交网络,科学设置站点,形成以城区公交网为基础、骨干公交网为重点、区域公交网为补充的城乡一体化公交网络体系。近期规划建设城市、城乡公交首末站17个、47个,并对公交线路进行重新规划,切实提高公交覆盖面,公交沿线增设候车亭300余个,切实为广大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继续加大客运站场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市客运中心站迁建工程及客运南站北站迁建、周巷站扩建等重大项目建设。

  (四)加快停车设施建设,改善城区交通的拥堵问题。加大城区停车场规划建设力度,力争每年新建公共停车位800只,做到还清欠债,不欠新债。一是积极利用闲置地,见缝插针,设置临时停车场;二是利用公园、绿地提升改造契机,综合考虑停车设施建设,重新配建地下公共停车场;三是利用公建设施,通过功能拓展,充分挖掘停车空间,如学校、医院、机关、国企等区域。通过资源整合、挖掘潜力等办法,积极增加公共停车场设置,拓展内部停车场功能。同时,在加强管理前提下,时段性开放区域范围内学校、医院、市场等单位的内部停车场,形成时段性公共停车场,以便在短时间内增加公共停车资源。

  (五)加大资源保障力度,提升公路桥梁的养护管理水平。加强对既有公路的养护管理,强化“四个环节”即公路巡查、依法治超、大中修改善、安全保障与应急处理,推行预防性养护,提高道路使用寿命,提升服务水平,缓解交通压力。及时排查和检测桥梁安全隐患,按期保质完成在建桥梁抢修工程,并抓紧出台慈溪市桥梁等抢修工程管理办法。积极争取资金,努力完成县道、乡村道公路桥梁的检测工作和县道桥梁桥牌的设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