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28200297700XM/2012-46922
市规划局
主动公开
规划编制
国土资源与能源综合类
2012-03-12
2012-03-12
面向社会
《慈溪市域总体规划(2005-2020年)》已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要求规定,现将批准规划进行公布。
公布内容
一、规划总则
为了促进慈溪市城乡建设有序、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建设厅《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导则》、《统筹余慈地区发展规划纲要》,并结合慈溪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二、规划范围与期限
市域行政区域范围,总面积为1321.96km2。
规划期限为2005—2020年,与已批的《慈溪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远期期限相一致;远景至2050年。
三、区域战略定位
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节点城市,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市域城乡空间布局规划
1、人口与城市化水平
到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为208.0万人,城市化水平为75%,城镇人口为156.0万人。
2、规划建设用地规模
到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213.66km2,城乡建设用地范围为245.00 km2(不包括杭州湾新区);交通水利设施建设用地规模为46.86 km2;其它建设用地规模为13.83km2。
3、市域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形成“一个中心、四个片区,三廊四带四轴”的市域空间结构。分别为中心城区、杭州湾片区、观海卫片区、周巷片区和慈东片区五大分区。
4、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①空间结构规划——“一主三副一组团”
“一主”:一个主城,即中心城区。
“三副”:东部副城,观海卫片区;西部副城,周巷片区;北部副城,杭州湾片区。
“一组团”:慈东组团。
②职能结构规划
中心城区:综合型,市域商贸和居住中心,以发展商贸业和居住为主,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
观海卫片区:工贸型,重点发展工业和旅游业,规划为东部商贸服务中心。
周巷片区:综合型,发展成为西部商贸中心和余慈中心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杭州湾片区:综合型,发展成为市域北部片区中心和市域工业发展中心,同时配套一些相应的商业、教育和旅游功能。
慈东组团:工旅型,重点发展工业与旅游,发展成为市域工业产业提升和宁波市区产业转移基地,市域旅游发展重要区域。
③规模等级结构规划
中心城区城镇人口规模为54.0万人;
观海卫片区城镇人口规模为25.0万人,周巷片区城镇人口规模为 23.0万人;
杭州湾片区城镇人口规模为18.0万人,慈东组团城镇人口规模为20.0万人。
5、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①主要农业园区空间布局包括:慈溪市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城市生态绿地、城市蔬菜基地、慈溪现代农业园区、高效水果生产区、花卉生产区、绿色畜产品生产区、生态林保护区、林特经济区、湿地保护区等。
②主要工业区块布局
慈东工业区块:慈东工业区块是慈溪东部(龙山、三北和范市)工业发展和市域工业改造升级的主要区块,是市域工业整合和提升区块,宁波市级的重要制造业基地。规划控制区范围包括龙山城镇的全部和北部围垦区块。
观海卫工业集聚区块:观海卫工业集聚区块是慈溪东中部(观海卫、附海、掌起和桥头)工业发展的主要区块,是慈溪市东中部工业的整合和提升载体。规划控制区范围包括观海卫工业开发区东区和西区。
周巷工业集聚区块:周巷工业集聚区块是慈溪西部(周巷、天元和长河)工业发展的主要区块,是慈溪市西部工业的整合和提升载体。规划控制区范围包括周巷镇的镇西工业区和镇北工业区,总用地面积10.89km2(包括长河的工业区)。
杭州湾新区:规划控制区主要为七塘以北地区。
新兴产业集群区:规划控制区主要属于宗汉街道,东至金轮大道,南至中横线,西至长河镇,北至北环线,远景向东北发展。
③主要第三产业功能区块布局
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市域最终形成“三大体系四级网络节点”的现代物流空间布局。同时建设以物流电子商务信息交易和公共物流综合信息为主的物流信息网络平台。
区域性商贸会展基地:以杭州湾新区、商品市场园区和中央商务区为重点,兴建集商务活动、贸易交流与会务展览于一体的现代化商贸会展中心,建设高品位商贸、会展和金融区,形成一批格调清晰、特色鲜明的商业街,构筑环杭州湾跨海大桥经济的新商圈。
区域性生态旅游基地:大力推进大桥观光游,带动大桥周边景点的生态旅游。开发南山北水两条旅游经济带,重点开发杭州湾滨海休闲旅游度假区、达蓬山—伏龙山文化旅游区和鸣鹤—上林湖风景名胜区三大旅游区,形成“一心二带三区”的生态旅游空间格局。
五、中心城区布局规划
1、中心城区规划区范围
包括中心城区内浒山、宗汉、坎墩三个街道及周边横河、逍林、匡堰、胜山四镇行政区划范围和天元镇兴柴村,总面积为288.8km2。
2、城市性质
长江三角洲南翼工商名城,宁波大都市区北部中心城市,市域商贸、现代服务、知识创新、居住生活的中心地区和带动全市其他片区经济快速增长的龙头先导地区。
3、中心城区发展规模
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54.0万人,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为58.50km2,人均建设用地108.3m2。
4、中心城区发展方向
以向北与向南发展为主,形成“东延、北拓、西连、南调、中提升”的发展格局。
5、总体布局结构
规划形成“一心二轴三组团”的空间格局。
“一心”是指市政府及其周边区域为基础形成的区级(城市级)中心;
“二轴”是指329国道发展主轴和南北向新城大道发展主轴,二轴呈十字形;
“三组团”是指宗汉组团、坎墩组团和中心城区组团,共三个组团。
6、综合交通规划
①对外交通规划
铁路:规划预留杭州湾跨海铁路。
公路:规划形成“三横、四纵”的干线公路网。三横指329国道、中横线和南三环—329国道南复线;四纵指西三环路—余慈大道、浒崇公路、东三环路、寺马线。
②道路广场用地规划
道路系统:规划形成“八纵八横”的道路主干网。
快速路:“二横二纵”,二横为中横线、南三环;二纵为西三环路—余慈大道、寺马线。
框架性主干路:“八横八纵”,八横为中横路、南三环、坎墩大道、北三环路、开发大道、北二环路、329国道、前应路;八纵为西三环路—余慈大道、东三环路、西二环路、浒崇—浒溪公路、新城大道、寺马线、梅林路、青少年宫路。
7、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规划南部施家山、翠屏山地区和三塘横江以北农田、林地地区作为片区南北生态屏障和大型生态游憩公园。增加三塘横江、潮塘江、大塘河、东横河、赵家路江-浒山江、新城河、水云浦等河道两侧的滨水公共绿地,与其他市级公共绿地形成联系。按照居住区分布,在每个居住区内部布置居住区级公共绿地,同时设置小型街头体育公园,内部建设小型康体健身活动场地。
六、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公路网布局
高速公路:“一横一纵”,一横为杭甬高速公路复线,一纵为沈海高速公路。
快速路:“二横四纵”,二横为中横线和沿海北线;四纵为梁周公路、余慈大道、寺马线和方淞线。
主干路:“五横七纵”,五横为北部九塘公路、北三环路、北外环路(周巷-三七市)、329国道和余慈公路—329国道南复线;七纵为芦庵公路、浒崇—浒溪公路、东三环路、樟新公路、观附公路、方淞线和伏龙路。
1、市域空间结构规划图
2、中心城区规划结构图
3、市域远期城镇建设用地规划图
4、市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图
5、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