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2330282688011591A/2013-00241

发布机构:

市政府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规划信息

发布日期:

2013-01-10

成文日期:

2013-01-10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关于重污染行业整治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

201212月26在慈溪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

副市长  许文东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各位代表:

  根据会议要求,下面我代表市政府就我市重污染行业整治工作进展情况作一汇报:

    一、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为切实改善我市生态环境,提升环境质量,市政府高度重视重污染行业整治工作。在前几年重点关闭取缔、搬迁整治电镀、漂印染、小印花、小熔炼、铝浇铸、废塑料等重点行业,治理小轴承油污染等工作的基础上,今年以来继续加大对重污染行业的整治力度,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继续加大对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力度

  1.开展新一轮电镀行业整治。通过前三轮整治,目前全市尚存电镀企业16家,本轮整治关停1家、搬迁入园1家、原地整治提升14家,原地改造企业累计投入改造资金1.14亿元,淘汰手工电镀线142条,减少电镀生产线141条,电镀生产自动化率达到98.3%,年用新鲜水量由原来的90.1万吨降到43.9万吨,污水回用率达50%以上。按宁波市电镀行业整治标准全面达标并首批通过验收,电镀产业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2.完成车辆零配件加工行业整治。全市25家车辆零配件企业按整治标准已全面完成整治,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得到全面改进,全面采用了半自动或全自动磷化生产线,用电烤黄、电发黑工艺替代液体发黄、发黑工艺,并配建了相应的污染治理设施,区域环境状况得到有效控制。

  3.加大废塑料再生利用行业整治力度。继续保持废塑料整治高压态势,坚决遏制废塑料反弹,由施惠芳市长牵头,市镇联动、部门协同,集中开展打击行动。截止目前,共开展专项整治18次,检查废塑料加工户728家,打击非法废塑料加工户141家,切电取缔72家,检查审批加工户168户,行政处罚非法加工户53家。

  4.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根据甬政办发〔2012〕125号文件下达的淘汰工作任务要求,截至目前,全市已淘汰S7系列变压器531台,完成慈溪华泰化纤有限公司、宁波森特化纤有限公司、慈溪市神龙特种钢制造有限公司、慈溪市龙凤造纸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落后设备淘汰或生产线关闭工作,两年累计淘汰活塞(普通螺杆)空气压缩机1546台(今年739台),轴承加工用六角车床1975台(今年783台),淘汰7家粘土砖瓦窑企业,均完成或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二)继续加大对重点区域的污染整治力度

  1.全面推进禁燃区建设。根据慈政办发(2011)88号《关于划定禁止销售使用高污染燃料区域的实施方案》,在中心城区共划定了76.8平方公里作为禁止销售使用高污染燃料区域,去年实施已来,已淘汰高污染燃料锅炉14台,另有6家企业淘汰后接入市热力管网,目前工程正在抓紧施工,有望年底可实现供气。

  2.加大对重点小区域治理的力度。一是建成投用市域西部腌制废水集中处理工程。投资719万元建设的该工程项目建成投用后,能日处理腌制废水400吨,对有效改善周巷区域环境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周巷镇镇域内已有54家腌制加工企业的废水通过集中收集送至该工程处理。经处理后,腌制废水COD浓度从10000毫克/升,降到了100毫克/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二是全面完成再生橡胶行业整治。我市再生橡胶企业全部集中在龙山,通过整治,3家再生橡胶企业已停产,1家企业已搬至慈东工业区,并进行产业和设施提升。三是新浦小熔炼区域整治方案已通过。确定了业主参与改造与规范促转产(关停)同步推进的方案,目前正抓紧出台。四是横河小轴承区块整治得到提升。对涉及的249家整治提升企业,采用分类处置。通过对原环驰集团厂房改造,临时安置了99家小轴承企业,启动了横河119亩的小轴承集中安置工业区块的建设,查处无证无照小轴承企业30余家。

  (三)继续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污染整治力度

  1.加强和完善城市垃圾收集与处置工作。建立了覆盖全市城乡的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收集处置体系,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做好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再利用文章。进一步规范城区建筑垃圾处置审批管理,规范建筑工地与渣土处置,强化执法力度。今年以来共开展夜间整治42次,查获案件102起,罚款63.9万元。

  2.有效推进我市农村改厕工作。随着全市各地粪便集中处理中心的陆续建成,从2009年开始试点公厕防渗漏改造起,至2011年底已改造450余座。今年以来,根据生态建设要求,结合《2012年慈溪市农村卫生改厕项目实施方案》,已完成200座敏感地带渗漏公厕改造任务。

  3.扎实推进截污纳管工程。大力推进污水接纳及收集支线工程、农村污水治理工程、中心城区市政集污管网配套工程,逐步建立市镇两级养护管理体系,全面开展管线专项排查工作,启动排水许可制。截至11月底,已累计投入1.65亿元,完成市政污水管网建设51公里,污水纳管1390家,累计建成污水管网850公里,泵站72座;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40个,排查市镇管线260公里,核发排水许可证(含确认合格)1241本。全市总污水处理量已达17万吨/日。

  4.努力削减农业面源污染。一是扎实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今年以来共踏栏核查禁养区内拟关闭畜禽养殖场343个,测量面积21.2万平方米,对17个规模畜禽养殖场的排泄物治理设施进行了改造提升,共实施国家大中型沼气项目6个,宁波市循环农业项目6个,共建沼气池1.4万立方米,3000头畜规模以上养殖场接管纳污工作也正在抓紧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98%以上。二是稳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控害。实施“沃土”工程,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力度,完成测土配方施肥60万亩次;实施农作物病虫无害化综合防治,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实施面积达到18.2万亩。三是有效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积极推进秸秆还田施肥,培肥土壤,提高耕地质量,今年以来共利用农作物秸秆25万余吨,利用率达到86%以上。加快无害化沤制池建设,利用蔬菜、瓜果残余物等进行沤肥,已建田间沤制池192只,容量达到1万余立方米。

  二、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

  为切实推进重污染行业整治,改善我市环境质量,市政府强化“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职能部门具体抓,市镇两级联动抓”的责任落实机制,并根据整治工作的需要,建立相关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加强统筹协调,全面落实整治任务,从组织上保障整治工作的有效推进。

  (二)强化制度保障

  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加强部门联动,实行各项工作例会制度,完善检查督导机制,完善集中考核与平时考评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机制,把各类重污染行业整治任务纳入各地各部门目标责任考核和各地党政主要负责人考核体系,并提高权重,以制度约束提高整治工作的实效。

  (三)强化财政保障

  在市人大的大力支持下,今年市财政安排生态建设预算资金8.09亿元,比上年增加18.9%,重点支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河道疏浚整治、生态河道建设、截污纳管、重点产业整治、社会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同时有效带动了社会资本的投入,保障了重污染行业整治的有效推进。

  (四)强化宣传引导

  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通过播放专题片、拉横幅、宣传车入村等手段,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组织发动环保自治组织开展了重污染行业整治宣传活动,为整治工作营造声势和氛围。

  虽然我市的重污染行业整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并已基本完成今年的年度整治任务,也在逐步区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我市的重污染行业整治工作依然是任重道远。下步,我们将根据市人大通过的《生态市建设规划》和宁波下达的重污染行业整治任务,继续巩固现有整治成果,全面启动化工、造纸、再生金属熔炼、金属表面酸洗、化纤、废塑料再生利用等重污染行业的整治,为加快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我市产业结构层次,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品质之城幸福家园而积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