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30282688011591A/2014-00218
市政府
主动公开
规划信息
2014-01-02
2014-01-02
面向社会
市人大常委会:
8月16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了评议文化强市建设专项工作会议,并提出了四方面的评议意见。对此,市政府高度重视,针对存在的四方面问题,分线组织召开座谈会,听取对落实方案的意见建议,专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任务。现将研究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加强宣传引导,增强社会文化自觉意识方面
(一)强化政府工作机制保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文化工作的要求,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创新,汇聚各方力量,激发全市文化创造活力,加快形成把文化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抓好、抓实、抓出成绩的思想共识和良好工作氛围。一是建立健全文化工作领导机制。今年,将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更名为市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对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扩充。完善文化市场管理协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权限,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实现信息互享、情报互通。二是以推动镇级文化工作为重心,不断完善文化强市建设评价体系。市政府把文化建设作为对各镇(街道)的重要考核内容并抓好落实,市文广局每年精心对镇(街道)文化体育工作进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并根据年度重点工作不断调整、完善考核指标,重点强化对工作机制、资金保障和工作实效的考核。三是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每年保证文化发展资金在2500万元以上,2013年起,市财政每年还将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同时,要求各镇(街道)根据实际情况配套安排好专项资金,用于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
(二)着力培养全民文化自觉。一是依托各类载体广泛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平台,向广大市民宣传文化工作信息和建设成就,市文广局今年继续强化宣传引导工作,积极参加“106热线阳光政务零距离”直播节目,开通慈溪市公共文化服务网发布公共文化资源和活动信息,开通市文广局官方微博。二是通过示范创建积极引领。在今年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期间,制作并发放创建宣传品至各镇(街道)、村(社区)以及相关文化单位,并通过街头LED、数字电视、移动短信平台等发布迎检宣传口号,为我市成功创建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面向社会开展慈溪市双十佳“文化公益之星”评选活动,通过表彰奖励十佳单位、十佳个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三是通过文化惠民潜移默化。注重在政府“送文化、种文化”和群众“享文化、创文化”的具体活动中培育文化自觉。市文广局每年依托传统文化节庆、全民健身日等载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今年以来,已完成送电影下乡4679场、送戏下乡1000场、引进举办高水准文艺演出40场,为325个村(社区)免费配送图书6万余册,三年共为基层配送音响320套。
二、关于完善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方面
(一)优化升级文化设施硬件。一是编制完成《慈溪市体育设施专项规划》,推动基层文体设施布局合理化、均等化和便捷化发展,在居民住宅区新建、老小区改造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划和建设相应的文化体育设施,确保城区文体设施每年保持一定增量,对老的文体设施做到“能保即保”,避免改变原有用途。二是加快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升级扩面。今年我市率先在宁波大市试行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第三方托管取得积极成效,城区共有12所公立中小学校(16个校区)对外开放,实现城区非寄宿制公立中小学校全覆盖,城区另外6所寄宿制中学也将在寒暑假期间对外开放,共为市民办理全民健身卡1.5万张,各开放学校累计接纳健身群众12.5万人次,下步将着重开展向各镇学校延伸试点工作。三是继续深化文体设施开放工作。市级公共文化场馆基本实现免费开放,市文化馆、图书馆开辟专门区域打造“三北讲坛”、“慈图展览”、“文化惠民四百工程”、活动培训中心、星期六画室、自由创作室等阵地载体;市体育馆在副馆向社会开放的同时,在主馆开辟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专门区域向社会低成本开放。四是计划对虞波广场现有的舞台进行改造,打造集群众自娱自乐、大型文艺活动开展、高水平演出引进于一体的市级“百姓大舞台”。此外,聘请专业人员对全市健身路径进行“地毯式”大检查,共排查出需维修或报废健身路径979条,并要求相关镇(街道)及时予以处理,下步将出台相关文件,明确健身路径管理责任主体,落实维护经费和管理人员,确保健身群众人身安全。
(二)切实提升设施使用效率。一是以“双十双百”、“书香工程”等创建评比活动为契机,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基层文化设施使用效率大调查,全面掌握基层文化设施地址、面积、管理人员、开放时间、活动开展等真实情况,通过命名奖励先进、分类督促整改落后的方式,推动基层文化设施使用率有了较大提升。二是强化市文化馆、图书馆等市级文化单位基层服务职能的延伸,不断完善对基层图书馆(室)、公共电子阅览室、文化礼堂等阵地设施的指导、服务职责,切实帮助提升基层自我管理水平。三是探索镇影剧院、体艺馆等公益性文化场馆资源的开发利用,借鉴电影院线运作模式,建立统一的专业管理平台、演出采购平台、票务流通平台等,以城带乡,促进城乡高水准演出和高水平赛事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基层阵地的利用率。
(三)强化文化产品服务供给。一是继续强化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职能,进一步整合公共文化资源,以“供需对接”为宗旨,重点开展“你点我送”文化互动惠民工程,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制定菜单式文化惠民服务项目列表,基层(镇村两级)则根据分配资金及项目场次安排,自主选择群众喜爱的服务和产品。二是加强文化产品服务形式内容创新,扶持“百姓课堂”、“百姓展厅”、“百姓舞台”、“百姓书场”等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新型文化产品服务供给形式;改革“上林之韵”等文化活动以城区为主的传统运作模式,重点向基层倾斜,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三是鼓励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文艺精品创作,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创作充满生活气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鼓励民间创作,激发人民群众鲜活的创造力;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
三、关于加大扶持力度,打造地域特色文化产业方面
(一)注重产业政策引导推动。今年我市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慈溪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实施细则》、《慈溪市文化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等政策文件,明确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预期目标、总体思路、重点领域和扶持措施。9月、11月,市政府先后组织召开全市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大会和各镇(街道)文化产业工作座谈会,学习贯彻落实省、宁波市有关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下阶段工作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合力。下步将以第三次经济普查为契机,进一步摸清全市文化产业家底,力争在经济普查结束后,建立完善全市文化产业数据库、规(限)上企业数据库、重点企业名录库,并对规(限)上企业运营情况进行动态监测。
(二)扶持重点文化产业发展。坚持注重特色、重点突破的原则,着力推进艺术品和工艺美术经营业、文化创意业、影视动漫游戏业、文体休闲娱乐业等产业发展,重点培育一批优质骨干文化企业。组织我市重点文化企业参加义乌文博会、杭州国际动漫节、深圳文博会等知名文化展会;推荐我市企业参加宁波市510文化产业奖励工程、全国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等申报项目。指导组建慈溪市艺术品交易行业协会,为艺术品经营企业搭建服务交流平台。本土影片《风和日丽》应邀赴美参加第九届中美电影节展出,本土实名实景电影《80后的独立宣言》即将在全国院线上映;浙江微微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获宁波市重点动漫企业资格认证,并举办我市首个全国动漫产品发布会。
(三)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重点打造上林湖青瓷文化传承园、古旧家具古玩集聚区、民间博物馆集聚区、文化创意园等“四大园区”和城西休闲商务板块、城中文化商务板块、南部山水休闲板块、东部沿山运动板块等“四大版块”。截至目前,上林湖青瓷文化传承园项目已启动,该项目占地71.6亩,重点打造本地越窑青瓷产业集群的文化研究、创作、展示、交易、传播平台,截至11月底已完成项目立项备案登记和土地报批,并进入土地供应与项目建筑设计阶段;慈溪市文化创意园落地市文化商务区,基本完成公共部位装修,一期5家企业已签约入驻,个体装修全面启动,二期招商工作启动,已有4家企业意向入驻。下一步将继续做好园区项目启动和建设工作,加快民间收藏博物馆集聚区启动,扎实推进市文化商务区文化核心区块、鸣鹤古镇保护开发工程建设,积极推动伏龙山滑翔伞运动基地创建国家级体育基地,鼓励引导逍林上林艺术品交易市场提档升级,促进宗汉城西休闲商务区主体竣工投入使用,力争崇寿马术休闲商业综合体、周巷天元特色古玩景观城、匡堰上林湖越窑文化休闲区在招商引资、项目立项、落实用地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关于注重培养引进,壮大专业文化工作队伍方面
(一)加强文化管理队伍建设。以“服务效能提升年”为契机,积极开展“送文下乡”、难题破解等系列活动,切实改进机关作风学风,形成创先争优的工作氛围。同时,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党支部、工会、妇女活动。积极引进市级文化事业单位专职业务骨干,并对现有业务干部开展系统培训工作,今年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共招聘专业人才5名,其中硕士1名。着力解决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不足、不能专职专用等问题,适当增加人员编制,通过市财政补助统一招考形式,重点招收一批图书分馆管理人员及各村(社区)文化管理员,明确属地管理和市级事业单位业务指导。加强对各镇文化市场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着力推动配好龙山、观海卫、周巷等中心镇的文化执法和行政审批力量,将县级行政审批权限(除上级委托审批事项)全部委托下放至中心镇,切实提升文化市场监管水平。
(二)培育基层文体骨干力量。继续落实百支“优秀文体队伍”、百名“优秀文体骨干”评选活动,加强对获得荣誉称号队伍、骨干的宣传报道,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培植标杆亮点,带动全市基层文体骨干力量素质的全面提升。加强基层文体队伍骨干的培训和辅导,今年以来依托市文化馆“百姓课堂”公益培训项目,面对基层文艺骨干共举办各类培训176期次,其中有27期次为走进镇村(社区)互动培训,直接把培训辅导送到基层。今年11月,市文广局还为全市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文化干部举办慈溪市基层文化骨干干部公共文化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并组织文化干部赴余杭区、临安市实地考察优秀基层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礼堂建设工作。
(三)完善文化人才扶持机制。下一步将设立慈溪市群文优秀文艺作品“群星奖”,重点鼓励、培养我市基层文艺骨干队伍,挖掘优秀文艺作品和文艺人才。建立健全文化产业人才引进培育机制,创新文化创意人才评价标准,缓解文创人才评价难、扶持难的问题。计划在上林湖青瓷文化传承园和上林艺术品交易市场进行试点,通过政企合作,探索建立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制度,同时,以市文化创意园为基地,加强与上海、杭州高校相关专业合作,为慈溪户籍毕业生提供创业孵化器,培育本土高级动漫游戏人才。
特此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