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
现将《慈溪市商务局2015年工作思路》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学习。
慈溪市商务局
2015年1月27日
慈溪市商务局2015年工作思路
一、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总体部署,立足“新常态”,着眼新要求,通过“内生外延、量质并举”,进一步强化“扩面提质、优化布局”的工作主线,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三年提振计划和电子商务产业倍增计划,不断提升区域服务业发展的承载能力、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努力建设宁波北部环杭州湾服务经济区主要区域节点城市。
(二)主要目标
1.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
2.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
4.商品市场成交额同比增长9%。
二、主要重点工作
(一)做大做强产业平台,主动服务地方经济
1.大力推动中心城区“四大集聚区”建设。
——CBD现代商务中心。优化和提升CBD核心商业集聚区业态、品质,发挥银泰城商圈核心作用;推进解放路步行街、绿城慈园特色风情街、慈甬路等特色街区的品质提升;着手启动上林坊“月光经济”示范点建设;探索利用地下空间建设立体式商圈。
——城东主题商贸区。提升城东主题商贸区红星美凯龙、汽车商贸城、麦德龙等现有主题商贸项目的区域影响力,加快推进城东时代广场项目落地建设,加大对特色服务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完善提升城东板块城市服务功能。
——城西都市休闲区。全面推进保利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在保利MALL一期试营业基础上,年内力争二期开业,商务楼动工建设。继续加大招商力度,提升运营品牌,增强辐射能力;加快推进保利主题乐园的谋划和建设,提升商业综合体娱乐商住游的综合能力。
——城北商务创意核心区。推进联盛广场、创意水街等现代商贸设施项目建设,引导文化创意、商务中介、设计研发等服务业向商务楼宇集聚,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服务业向智慧谷集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完善城北集聚区商务配套。
2.大力推动服务业产业“四大平台”建设。
——商品市场物流园区。继续推进商品市场园区续建和新建项目建设,综合商贸城力争全面竣工,农贸城一期市场部分主体结顶、二期完成地下工程,国际名品城开工建设,积极创造条件,争取石油化工城破土动工,做好轻纺布料城、电子商务城、核心商务区、市场园区道路二期前期工作。推进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和专业物流区块物流项目开工建设,做好区域分拨分销区和总部集聚区前期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有影响力的大项目在商品市场物流园区落地。
——电子商务园区。推进以“2园+3基地+N服务中心”为格局的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e点电子商务产业园通过整合集聚,启动国家级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创建工作,培育和集聚电商企业150家,实现园区电商销售额12亿元,并推进e点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集聚跨境电商企业15家,实现跨境电商销售额500万美元;推进e点电商创工场、云聚划创业园、慈溪聚龙电商智创园等电商集聚区提升发展;启动博洋电商文创产业园建设,加快谋划推进市商品市场园区电子商务城项目。
——南部沿山休闲养生精品线。以达蓬山、五磊山、栲栳山、杜湖、上林湖以及鸣鹤古镇“三山两湖一古镇”为核心,着力推动古村特色村落、越窑青瓷、鸣鹤国药养生等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强化项目包装,提升文化内涵,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多元旅游体验。加快鸣鹤古镇国药文化主题酒店、商业街区和香港贺升公司“万鹤楼非遗陈列馆”等项目落地,推进核心区古建筑修缮及改造工程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提升管理营运能力。启动上林湖青瓷文化传承园项目建设。
——文化商务区。重点抓好金融机构、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意向单位的入驻,全面推进“三大高地”(文化娱乐高地、总部企业高地、金融集聚高地)建设和“四大产业”(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科技创意、休闲旅游)发展,打造城市经济新增长极。
3.大力推动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发展。积极引导中心镇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特色服务业产业,支持周巷、观海卫、龙山等中心镇加快商贸综合体和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余慈物流现代供应链仓储配送中心、周巷新城南部综合广场、周巷新城城市综合体、观海卫新城综合体、慈东龙湖商业综合体等项目的开发建设。
(二)做专做优数据服务 打造网络经济新引擎
1.深化智慧商圈建设。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加大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全域光网”工程,实现高速光纤网村(社区)全覆盖,在全市重点商圈、主要旅游景区、公共场所等全面铺设WIFI无线热点。提升网络服务发展水平,推动网络融合性业务和增值业务发展。推动e慈溪•智慧商圈的完善和提升,加快与实体商家的互融互通,加速建立本地化的消费O2O商业模式,并进一步整合商业资源,拓展超市生鲜配送、水电燃气缴费、电影在线订座、移动商城等新功能,在为消费者提供移动商务和数据服务的同时,为商家提供商业数据分析和服务,提高服务平台的管理运营效率。
2.深入发展电子商务。继续实施电子商务产业三年倍增计划,着力培育网络零售电子商务体系、重点特色行业电子商务体系、区域品牌电子商务体系、专业市场电子商务体系、社区服务电子商务体系等“五大体系”,力争网络销售额达到200亿元,网络交易额突破300亿元,实现网络消费顺差。加快推动本地网上超市易购吧向周边县市辐射,鼓励海通食品、百捷工贸等本地特色电商平台建设。推进“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力争创建100个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实现“网货下乡”和“网货进城”双向流通。积极推动网店设计、第三方支付、仓储管理等电商服务企业的发展。
3.优化家电销售服务平台。不断优化采购、信息等家电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借助国内外知名电商平台,为慈溪小家电等特色产品搭建便捷通达的网络销售平台,推动全网营销,争取汇集慈溪家电品牌50个,慈溪家电网销售总额达到2亿元;以“慈溪家电(精品)馆”区域品牌为龙头,在知名第三方电商平台上新开设专馆3家,并通过亚马逊、ebay等跨境电商平台,力争在法国、俄罗斯、美国等海外建仓,争取实现慈溪家电馆全球贸易。
4.扩大互联网技术应用领域。引导传统商贸、旅游、文娱、住宿、餐饮等领域应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客户数据化试点,探索开展网络个性化定制消费,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市民消费体验,促进消费升级。充分发挥“最慈溪”、e慈溪等本地互联网平台的作用,打造集信息应用、商务服务、休闲娱乐一体的本地互联网平台,全面提升互联网应用水平。积极寻求与大数据服务、云计算服务企业的合作,引导相关企业运用云技术建立私有云和接入公众云,提升企业对行业、客户和外部数据的应用能力,逐步建立大数据供应链。积极拓展移动APP应用领域,开展移动APP多领域应用试点。
(三)做深做宽产业领域 打造消费升级新动力
1.加快重点行业扩增提质
一是大力支持现代物流发展。引导和支持企业实施智慧物流项目,提高专业化、信息化水平,打造“物流+电商”良性互动生态圈。加快推进家电物流、电商物流、冷链物流等专业物流发展,扶持生鲜配送、社区集中配送等新兴物流服务,支持企业实施特色物流、供应链物流、第四方物流等物流创新示范项目,支持以RFID等物联网技术应用为重点的智慧物流发展。加快重大物流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宝瑞医药精细化物流项目、余慈物流现代供应链仓储配送中心项目建设,加快谋划物流大厦建设,促进海尔家电物流项目落实开工,推进东部物流园区项目招商。
二是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发挥大业工业设计等领头企业作用,培育企业品牌、丰富产品品种、提高附加值;以高技术服务业为主体,加快推进智慧谷孵化器建设,吸引各类设计企业入驻,实现正常运营,入驻企业达到40家左右;在家电领域探索建立专业化、开放型的工业设计企业和工业设计服务中心,导入研发设计交易和中介服务体系,促进工业企业与工业设计企业合作,推动工业设计和产业集群的升级发展。
三是着力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引导,重点发展青瓷、时尚、影视传媒、工美艺术、文体休闲娱乐业等文化产业,吸引更多文创企业入驻智巢文创园,加快推进周巷古旧家具产业园、浒山街道湾底项目招商,鼓励利用老旧厂房发展创意园区。
四是大力打造休闲旅游精品线路。根据我市“南山北海”的地理形态和自然禀赋,重点打造南北中三条旅游精品线。同时修编完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推进保护开发古村落和特色村落,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游、体验游、采摘游,提高慈溪美誉度和知名度。
2.培育挖掘新型消费市场
一是发展月光经济。贯彻实施《慈溪市发展月光经济实施方案》,主动适应消费者消费需求和消费方式,激活市场、挖掘潜力。建成投用慈溪国贸大牌档, 2015年以改造提升中心城区CBD商圈内“上林坊仿古商业街区”为重点,明确建设主体,调整街区业态结构,完善商业服务功能,健全街区配套服务设施,规范经营管理。指导和督促有关部门大力开展夜间文体、娱乐活动。会同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旅游局等市级有关部门制定出台月光经济系列品牌活动方案,在城区各特色夜市街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夜市品牌消费活动,进一步丰富我市夜间文化、娱乐生活,培育特色街区夜间消费,促进夜间消费市场繁荣;鼓励休闲体验式商业业态发展,提高顾客购物参与性,提升顾客消费感受;通过政策引导实施知名品牌引进,加快引进ZARA、H&M、GAP等快时尚品牌入驻慈溪,创造消费需求,扩大消费规模。
二是引导家庭服务、健康服务消费。支持家庭服务业提升发展水平,加强星级服务员培训与考核,力争全年新增150名星级服务员。继续鼓励社会资本开办早教、月子医院、健康服务中心等机构,推动好月子、宝佑母婴护理等家庭服务企业规模化发展,提升家庭服务水平;打好“国药养生”等中医药保健品牌,扩大鸣鹤国医馆区域影响力,加快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健康服务产业洼地。
三是加快商务服务业发展。培育壮大法律、会计、工程咨询等商务服务业,大力引进科技咨询、企业管理咨询等服务机构,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实力的商务中介服务业企业。
四是挖掘城乡社区(村)消费市场。加快谋划镇级商贸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区块,以农村社区商业服务中心和社区商业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加快社区商业发展,推进嘉凯城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城市客厅项目落地,进一步增强城镇(社区)商贸服务功能。
五是继续抓好节庆促销工作。进一步深化“有节造市、无节造节”的理念,组织开展各类促销活动,拉长节庆活动时间区间,扩大市场销售。积极培育新型商贸会展,继续组织开展购物节、婚博会、家博会、年货展销会等各类节庆促销活动,进一步挖掘节庆消费市场潜力。
(四)扎实推动惠民工程建设 规范商贸市场流通秩序
1.重点实施“三大工程”。“米袋子”工程:完善地方储备粮体系,确保粮食供应安全;建立市内粮食订单基地,全年落实粮食订单2.1万吨,面积7万亩;拓宽市外粮源基地,建立市外粮食生产基地10万亩,全年向市外调入粮食1.5万吨以上;落实应急供应点不少于26家,应急加工能力不少于270吨/天;加强依法管理和放心粮油工程建设,确保市场粮油质量。“菜篮子”工程:继续探索菜篮子商品产销对接新模式,推进“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产品配送”工作,加强新型流通方式创新,大力推行直营配送等新型营销模式。完善菜篮子商品储备供应体系,按商务部不低于当地居民10天消费量的要求,进一步落实生猪3万头、蔬菜3400吨、水产2600吨、禽蛋800吨和豆制品原料100吨的菜篮子商品应急储备。继续抓好肉菜追溯体系建设,确保22个流通节点正常运营,肉菜追溯链条完整。“放心市场”工程:巩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成果,继续开展省放心农贸市场创建工作,在原有成功创建省文明示范农贸市场的基础上,建立菜市场消费环境放心、食品安全放心、管理服务放心、诚信经营放心、计量价格放心等“五个放心”的创建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农贸市场硬件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同时,继续开展大型超市生鲜农产品“放心柜”建设工作,并逐步扩大建设范围。
2.加强市场监管和运行统计。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分析,完善市场应急预警机制。加强市场秩序监管,规范典当、拍卖、报废汽车回收、成品油流通等特种行业管理。推进服务业企业进限三年专项行动,完成三年新增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253家的目标;完善电子商务运行数据统计工作,提高数据覆盖面和质量;加强服务业运行分析工作,为宏观调控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探索推进服务业发展衡量指标体系改革,增强指标的科学性和指导意义。
(五)加强组织作风建设 强化服务业发展保障
1.效能聚焦在提升队伍执行力上
一是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立足部门工作职能,继续狠抓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完善服务举措,严防“四风”反弹,深化作风建设,推进教育实践活动长效化、机制化,使教育实践活动成为党内生活的“新常态”。
二是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党员干部职工的政治觉悟和历史使命感,全面提升商务干部科学发展的执行力。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三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督促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岗位廉政教育、示范教育特别是反面警示教育,筑牢党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四是推进服务业领域依法行政工作。加强对成品油、典当、拍卖、煤炭、民爆、二手车、酒类、旧货和废旧金属回收等特殊流通行业的行政指导和服务,推行量化考核年审制度;推进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餐饮企业分等定级、药品流通管理、市场信息平台和营销网络建设等工作,抓好商贸企业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工作。加大商务领域行政执法力度,争取成立专门的商务综合执法机构,提高商务领域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2.服务聚焦在行业统筹协调上
一是完善服务业统筹协调机制。继续发挥好服务业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功能,整合部门力量,及时有效解决影响服务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工作推进机制。
二是加强服务业发展规划引导。贯彻《慈溪市电子商务规划》和《慈溪市中心城区四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块发展规划研究》等专项规划,推进“十三五”时期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商业网点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强化对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导向和宏观管理。
三是加强服务业行业自律组织建设。突出市场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服务业行业协会自律管理,引导服务业行业内部建立产业联盟,支持共享交流平台,促进跨界合作、资源整合,形成开放、共享、双赢的工作机制,探索建立中小商贸企业服务站和联络员制度。
3.职能聚焦在产业发展服务上
一是做好政策绩效提升工作。及时梳理汇编省、宁波市服务业发展系列扶持政策,做好政策宣传和申报指导工作,落实好年度商贸流通服务业专项资金申报审核工作,同时开展以电子商务政策为重点的年度政策实施绩效评估工作。
二是深化服务业人才引留政策扶持。积极与高校、职业学校、研究院所等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为服务业企业提供人才输送的良性培养机制,探索开展服务业人才评估体系建设,推动服务业引才用才留才机制改革,全年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家政员等各类服务业人才500名。
三是完善服务业绩效考核机制。完善服务业运行监测统计,深化对系列数据资料的运行分析研究,强化监测指标的科学性和指导性;严格对各地服务业发展工作的考核督查,不断健全以考核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工作的工作机制。
抄送:宁波市商务委,宁波市粮食局,宁波市服务业办,市委办,市人大办,市府办,市政协办,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级有关部门。
慈溪市商务局办公室 2015年1月27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