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工作总结
2015年,我市旅游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及上级旅游部门的领导下,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二次创业”的追求进一步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拓宽旅游宣传促销渠道、强化旅游安全监督职能、力推“互联网+旅游”建设,旅游产业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断凸显。2015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76.61亿元,同比增长13.17%,接待国内外游客881.41万人次,同比增长12.28%,其中接待入境游客6.99万人次,同比增长11.99%。
一、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产业地位不断提升
一是领导重视。我市对旅游业的关注度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市委全体(扩大)会议、市政府全体(扩大)会议、市政府务虚会等会议多次听取旅游工作报告,商议旅游工作。市人大主任会议专题调研、市政协主席会议专题协商“十二五”期间我市旅游业发展情况,并对“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提出了要求。市委副书记、市长施惠芳多次实地考察、调研重点旅游项目。其他市领导也多次走访旅游企业,听取旅游发展意见和建议。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慈溪旅游的快速发展增添了动力。
二是部门协同。在市级层面上,调整了考核机制,在市委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对重点旅游项目列为重点考核。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全市旅游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建立全市推进乡村旅游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推进乡村旅游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会商具体工作措施。在镇级层面上,各镇发展旅游的积极性在不断提高,桥头、匡堰、新浦、横河等镇高度重视旅游工作,把旅游工作也纳入全镇重点工作考核,形成了 “共促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是多业强旅。与农业结合,依托美丽乡村建设,营造“浙东大农家”品牌提档升级;与工业结合,依托古旧家具、青瓷等资源,开发“制造、展销、参观、体验”于一体的工业旅游;与体育结合,使户外登山、滑翔伞、自行车等休闲健身旅游成为时尚;与商贸结合,推进“国贸大牌档”等月光经济品牌发展。旅游业发展为我市农业、交通、商贸、餐饮等服务业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全市多业强旅氛围越来越浓厚。
四是旅游惠民。为共享旅游发展成果,丰富市民节假日生活,自今年3月起,全市国有A级旅游景区(五磊山风景区、虞氏旧宅)实行对本市市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免费开放。至此,全市可供市民免费游览的景区达到10,其中,国家级A级景区4个。此举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旅游便民、旅游惠民”效果更为明显。
二、完善旅游产业规划,优化旅游产品体系
一是完善旅游规划。加强规划引领,组织编制“十三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指导有关单位编制完成《沿山精品线匡堰段规划》、《横河文化旅游规划》、《天元古旧家具一条街业态规划》、《徐福红木手作文化休闲园》、《慈溪潘岙村民宿养生村旅游建设方案》、《横河镇梅湖旅游服务中心》等规划方案,进一步推进了我市工业旅游、乡村旅游、民宿项目的健康发展。
二是加快项目推进。今年,我市共有涉旅重大建设项目17个,总投资31.51亿元。今年计划投资3.68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53亿元。全面推进文化商务区创意水街、天元古玩旅游区、伏龙山旅游区、时代青青农场游客中心等在建、续建和改建工程;完成城市森林公园提升和达蓬山大酒店南区温泉项目改造;顺利推进徐福红木手作休闲文化园项目;指导宁波大桥生态农庄破产重整。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推进“浙东大农家”品牌提档升级。指导方家河头村、潘岙村、大山村、岗墩村等乡村发展民宿项目,目前,鸣鹤风景区小五房安养会馆、银号客栈、枕湖人家客栈、沉香客栈和龙山镇兰屿客栈等乡村民宿项目工程建设完成并开业。
三是开展旅游景区环境整治。以A级景区复核为契机,开展景区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对主要旅游景区、游客集散场所、主要节点、公共厕所进行改造提升。按照国家旅游局提出的“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要求,今年新改建旅游厕所22座。新改建停车场6个,新建游客中心3个,增设旅游交通标识22块。同时,重拳出击对景区及周边建筑乱搭建、广告乱披挂、杂物乱堆放、摊贩乱摆卖现象进行集中整治。通过狠抓景区软硬件的提升,景区品质得到了不断提升。
三、全面提升产业素质,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一是助推企业走个性化发展道路。杭州湾集团本着“规模、集约、共享”的原则,对杭州湾大酒店、国际大酒店、杭州湾环球酒店进行整合,通过制订统一的制度,整合资源,提高经营能力,实行合力营销。旅行社走联合化发展道路,慈溪途圆的散客联盟、慈溪光大的“南瓜假期”等以抱团取暖的方式积聚人气,目前共实现营业收入4800万元,组接团7.1万人。乡村旅游点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兰屿农庄新建兰屿客栈,以采摘、观光、休闲、就餐、住宿为经营内容,拓宽创收渠道。由于经营不善、后续资金缺乏,指导宁波大桥生态农庄、慈溪雷迪森广场酒店实施破产重整。
二是促进旅游产品网络营销。一方面,对企业进行政策扶持。市里专门设立1000万元电商发展专项资金,鼓励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旅游电商换市进程。另一方面,对企业进行业务指导。为使企业适应当前旅游消费模式的转变,市旅游局举办全行业新媒体营销培训班及季度网络营销分析会,提升旅游企业新媒体营销水平,拓展旅游在线销售市场。2015年,全市实现旅游网络营销总收入9561.56万元,同比增长33.41%。
三是加快旅游企业品牌创建步伐。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创建品牌仍然是助推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海通时代农场创建省级果蔬采摘基地,伏龙山滑翔伞基地创建省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达蓬山旅游度假区创建省级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区,岗墩登山健身步道和海通时代农场青青乐园创建宁波市休闲旅游基地,恒元广场酒店成功创建五花级经济型酒店,银号客栈创建五叶级特色客栈,兰屿客栈创建四叶级特色客栈。
四、强化品牌宣传营销,拓展旅游市场空间
一是节庆为媒活市场。坚持常办常新、注重实效的办节理念,精心组织了2015年慈溪旅游节系列活动。组织了第27届慈溪杨梅节系列活动,美丽慈溪“梅乡欢乐游”推介活动、2015慈溪网络杨梅旅游推广月等。围绕“国药养生、徐福养生、康体养生、饮食养生”主题,开展了第二届慈溪养生旅游节系列活动,2015全国滑翔伞邀请赛、鸣鹤国医馆名中医专家义诊、慈溪十大本帮养生菜评选等,增强了节庆活动的参与性和品牌度。
二是旅游促销拓市场。组团参加“香约宁波”江苏推广年、省旅交会、世界旅游资源博览会、2015中国(宁波)—中东欧国家旅游合作交流会、国际旅交会等旅游推广活动。组织了2015慈溪旅游上海、安吉专场推介会。参与了“看晚报•游浙江”活动,《慈溪日报》的“旅游天地”推出40余个专版,与《上海旅游时报》、江南游报、浙江之声(97.4频率)、慈溪广播电台(106.4频率)等媒体合作,宣传推广慈溪旅游产品。完成慈溪旅游宣传片拍摄、制作完成《慈溪旅游画册》、《慈溪旅游交通图》及《慈溪旅游指南》等宣制品。在宁波高铁、宁波地铁2号线、宁波汽车南站、余姚高铁等地投放灯箱广告,凸显慈溪旅游宣传效应。
三是智慧营销抢市场。优化丰富“游慈溪”商务平台,充实更新餐饮住宿、便民服务等90余项内容。慈溪旅游商务网浏览量逾24万人次,手机客户端下载量为38余万人次。对慈溪旅游官方微博、微信等模板进行调整,定期开展网络互动节目,共发布图文信息302条,总阅读量达165.19万人次,关注数3万余人。慈溪旅游公众微信多次位列全国、省、宁波旅游微信榜首,获浙江旅游微信TOP10第一、“点赞宁波”最具传播力奖。
五、加强行业管理,促进旅游品质提升
健全安全监管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一岗双责”、“一票否决”制度。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共计7次,检查旅游企业128家(次),共发现并整改隐患406个,有效提高了企业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安全意识。狠抓企业节能降耗。与全市46家旅游企业签订年度节能降耗目标责任状和节能创先承诺书,引导通过采用新技术、新能源对高耗能设备进行改造。2015年,我市旅游行业万元综合能耗同比下降6%左右,单位面积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4%左右。在全市星级饭店中推行绿色经营,指导慈溪大酒店做好国家银叶级绿色饭店创建工作。加强旅游行业指导。组织旅游企业员工参加网络营销等业务知识培训,全面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指导建立新媒体销售平台、策划特色营销活动,拓展网络销售渠道、创新企业用工新模式。
2016年工作思路
2016年,全市旅游工作将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担负起“二次创业”的艰巨使命,实施“全域景区化”战略和“新休闲运动”,把传统以观风光、听故事为主的旅游业态向以休闲度假、体验享受为主的业态转变,把以主要吸引外来游客来慈旅游,向以吸引外来游客和满足我市市民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刚需”两者并重转变,从单一的旅游产业发展向推动旅游和文化传承、生态保育、美丽乡村建设、农工商多业融合发展转变,实现“十三五”起步之年旅游大发展的良好开局。2016年旅游发展目标:力争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80亿元,同比增长10%;接待国内外旅游者人数突破945万人次,同比增长10%。
1、大手笔谋划“十三五”规划。为实现“十三五”目标,关键是做好规划先行。完成“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对我市的旅游资源、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旅游发展方向提出指导性意见。谋划编制《新慈湖旅游发展规划》、《南部沿山精品线旅游发展规划》和《全市自行车骑游绿道建设规划》,推动由新慈湖旅游度假区、沿山精品线、全市自行车骑游绿道网组成的“一点一线一网”旅游重大区块建设。依托十里风电场、千顷稻浪、万亩湖面和无边无际的海涂等优质景观资源,规划打造以沧海良田为主题的运动体验、观光休闲、生态自然的新慈湖度假区。深化龙山人文自然、运动体验、休闲养生综合旅游基地规划建设,深化鸣鹤“国药、青瓷、佛教、古建”四大文化底蕴的江南休闲古镇规划建设。规划打造把美丽的自然风光、沿海滩涂、湖水湖面、山林野趣等整合进来,把景点景区与乡村营地、休闲园区、民宿酒店等产业项目串联进去,建设一条条蜿蜒、亲水、趣味、观赏、采摘等多点多面的休闲绿道。同时,积极谋划匡堰乡村旅游、桥头上岙休闲旅游、横河汉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形成各大区块旅游发展愿景。通过充分发挥旅游规划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慈溪旅游品质。
2、探索“旅游大发展”体制机制。倡树全域景区化理念。突破传统景区建设模式,借助美丽乡村建设、城市建设、五水共治等,补充旅游元素和设施,打造“不是景区胜似景区”的新型旅游场所和“处处是景、处处可游、处处可留”的无景点旅游模式。组建慈溪旅游集团。通过整合我市旅游资源,理顺旅游经营管理体制,构筑旅游投资、建设、服务三大平台,打造旅游大产业格局,深化旅游大品牌战略,统筹全市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着力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打造慈溪全域景区化。尝试政府购买服务。适时下放非行政审批权限,由行业协会举办星级饭店技能大赛、导游大赛、养生厨艺赛等比赛,进一步增强旅游行业活力与激情。
3、推进旅游重大项目发展。推动新慈湖旅游度假区、桥头上岙区块、匡堰南部乡村旅游、“四季鲜果采摘园”等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依托现有旅游资源,做好社会资本投资项目的谋划推进工作,包装推出华东•天元古旧家具文化旅游产业园、浙江马汇马术项目、龙山镇河头村民宿项目、徐福红木手作馆、万亩畈生态园提升工程等一批旅游特色项目。稳步推进鸣鹤古镇旅游综合体建设,重点推进环白洋湖景观道路建设,古镇上街、中街历史风貌修复工程,实施药王殿区块、酒厂商业街区块、湖滨广场区块招商开发。开展匡堰镇的沿山环田顺溪绿道建设,尝试岗墩村废旧民宅进行民宿改造,推进民宿集聚区项目建设。宁波大桥生态农庄实施破产重组,进行高起点招商,规划打造高品质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加强与各产业平台和有关镇(街道)的横向联系,争取筛选一批优质旅游项目,建立旅游招商项目库。
4、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为迅猛推动旅游业的大发展,必须促进旅游与农业、工业、商贸、体育等产业的叠加发展,推动产业旅游化。一是旅游与农业叠加发展,深挖“浙东大农家”品牌内涵,建立品牌体系,完善加盟单位旅游服务设施,全面提升“浙东大农家”乡村旅游档次,将其打造成为继“杨梅节”之后慈溪又一知名乡村休闲旅游品牌。二是旅游与工业叠加发展,完善青瓷旅游产品,打造青瓷旅游基地,争取创建成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三是旅游与商贸叠加发展,以特色古旧家具为媒,推动天元古旧家具一条街建设,将其打造成集旅游、商贸、休闲、传统文化于一体的特色街区。四是旅游与体育结合,加快各地绿道、南部沿山登山步道的建设,使户外登山、滑翔伞、自行车等休闲健身旅游成为时尚。
5、加快接轨上海大都市。背靠上海、依托上海,承接上海发展的辐射和溢出效应,历来是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尤其是杭州湾新区快速发展的旅游业,更为慈溪旅游增添了集聚效应。为加强与上海客源市场的接轨,开辟适合上海市民的旅游产品、旅游线路。继续组织慈溪旅游上海专题推介会,并邀请客商来慈考察、体验慈溪旅游产品。同时,尝试与上海主要交通枢纽站点对接,鼓励开通旅游直通车。在上海市场开展常态化旅游招商活动,通过包装推出新的旅游招商项目、旅游线路、旅游产品,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上门拜会客商,吸引上海旅游业者来慈投资,使慈溪旅游真正实现“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
6、提升慈溪旅游城市形象。一是做好节庆营销。坚持常办常新、注重实效的办节理念,继续办好2016慈溪旅游节系列活动,充分发挥旅游节庆的品牌优势。深入挖掘青瓷文化、徐福文化,创新一批吸引力大、互动性强的主题旅游活动,深化乡村旅游推广,在扩大慈溪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同时,达到旅游经济与旅游惠民同步发展。二是做好市场推介。积极拓展周边客源市场,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旅游宣传促销活动,针对长三角客源市场进行重点推介,邀请当地旅行商来慈踩线考察。三是做好媒体宣传。完善慈溪旅游宣传片和《慈溪旅游指南》,策划制作乡村慢生活、自驾游慈溪、手绘旅游地图等宣传资料,在重点城市的高铁、地铁、汽车站等交通枢纽投放灯箱广告。继续做精做强 “慈溪旅游”公众平台,加大与专业旅游平台的合作力度,做好“慈溪旅游”特色专题,实现旅游产品、旅游线路的升级,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7、助推旅游企业转型升级。一是提升行业业务素质。通过组织开展旅游政策、网络营销、导游业务、安全知识等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借助旅游协会,积极搭建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沟通平台,提升企业自信力和凝聚力。二是完善旅游奖励补助政策。根据旅游企业实际,科学、合理调整旅游奖励政策,进一步完善企业转型升级、乡村民宿建设等奖励措施操作细则。三是指导企业创新发展。引导全市旅游企业实现资源共享、抱团取暖,通过创新旅游产品,壮大慈溪旅游经济。指导企业运用“互联网+”思维,用微信、微博、APP等网络营销手段,构建“旅游企业+第三方分销平台+网络直销平台”的复合型销售网络,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四是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协助宁波大桥生态农庄、雷迪森大酒店加快完成破产重整,从招商引资、平台搭建、宣传营销、电商换市等方面给予指导与帮助,加快“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般重整。
8、规范优化旅游市场秩序。一是推进行业评优评佳。计划创建星级饭店、花级酒店、特色客栈各1家,平安饭店2家,安全标准化企业3家,服务规范化旅行社2家,全面提升慈溪旅游服务品质与管理。二是完善旅游市场监管。强化旅游市场规范检查及秩序整治,不定期对全市旅行社(分支机构)进行随团暗访,督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认真落实旅游投诉机制,设立旅游投诉调解室,确保旅游投诉100%满意率。完善旅游行业应急联动机制,积极开展平安旅游创建,构建和谐旅游环境。三是营造文明旅游良好氛围。以“三城联创”为契机,加大对旅游企业的监管力度,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以“文明旅游”为依托,营造安全文明的旅游环境。四是优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充实慈溪旅游商务平台数据库,健全旅游咨询窗口功能,为游客来慈旅游提供优质服务。
慈溪市风景旅游局
2016年1月25日
抄送:宁波市旅游局,市委办,市府办,谢国仪副市长;各旅游企业。
慈溪市风景旅游局办公室 2015年1月25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