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30282688011591A/2016-00191
市政府
主动公开
规划信息
2016-04-05
2016-04-05
面向社会
2016年3月25日在慈溪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
市档案局局长 叶建平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市档案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我市档案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档案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认真贯彻落实档案法律法规,服务基层,优化环境,创新服务手段,拓展公共服务功能,全市档案工作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市档案局(馆)5次被授予全省档案馆建设先进单位,5次被授予宁波市级先进单位,2009年通过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测评验收。获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省档案系统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2013、2014年分别获浙江省及全国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称号。“十二五”以来,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强化基础保障,注重统筹协调,档案事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1.强化责任落实,确保措施到位。市委市政府明确由一名市委常委、副市长分管档案工作,经常过问并解决档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把档案工作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档案数字化工程”列入慈溪市智慧城市建设“十二五”规划,制订并实施《慈溪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市政府把“创建全国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档案工作列入市级机关、各镇(街道)共性目标考核、平安慈溪考核内容。2014年开始,市委宣传部对文明村(社区)的考核中,增加了对村(社区)档案工作的考核。
2.强化财政支撑,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市档案馆事业经费列入市财政一级预算,档案事业发展所需经费基本得到了保障。协调解决档案工作计划外用工指标5名,缓解了人员紧张程度和工作压力。全市各机关、各镇(街道)均按要求建立综合档案室,并按“八防”要求添置了必要的设施设备。基层档案事业经费逐步列入单位预算。
3.强化依法行政,法治化水平显著增强。按梳理后的责任清单、权力清单依法行政。坚持以法律法规指导、规范全市档案工作,先后出台国有企业、五水共治、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等档案管理工作意见和办法。开展执法和宣传活动,“十二五”期间,对省级重点中学、重点建设项目等开展档案执法检查4次,配合宁波市档案局开展环保、民政系统执法检查。办理档案行政许可案件6件,开展档案法制宣传5次,慈溪“6·9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多次获得宁波档案系统优秀组织奖。
4.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技能。“十二五”以来,全市共有450名学员获得档案上岗证,600余名学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2012年开始与慈溪职高联合办学,四年共招录学生154名,其中117名考取了档案上岗证。全市有100余名档案员通过档案初中级职称考试,4名通过副研究馆员的评定,为我市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拓展服务举措,提升服务成效,档案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1.服务中心工作水平日益提高。市档案局指导“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农房两改”档案管理,确保了档案规范和齐全完整。开展“菲特台风防御”重大活动档案的指导,对郑徐水库、慈溪客运南站迁建、灵峰浦拓疏工程等10余个重点建设项目进行档案指导和验收。督促原周巷镇、天元镇落实两办精神,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实现档案顺利交接。对原市工商局、原市卫生局等15个涉及机构改革的单位明确档案的归属与流向,实现档案管理的连续性、完整性和规范性。
2.服务民众能力不断提升。一是优化档案、现行文件和政府信息公开查阅服务工作。利用档案资源,加强惠民服务,推出为70岁以上老人上门送档、节假日预约查档等查档绿色通道服务。建立档案远程利用协同服务新模式,率先开展“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并作为经验推广到全省,破解异地群众查档困难。加快网络查档平台建设,提高查阅效率。“十二五”期间,市档案馆共接待53211人次,利用112336卷(件)次,复制(摘录)103679页,网上利用(点击量)累计达687676次。各基层档案室也为社会提供多样的档案查阅服务。二是抓好档案开放利用,惠及群众。按照开放档案的有关规定,到2015年末,档案馆已向社会开放档案累计达251个全宗54778卷。
3.服务企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2013年,市档案局与市国资局联合下发加强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档案管理的指导性意见,2015年,对全市78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开展档案管理专项检查,组织业务培训,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对公牛集团等企业提供档案管理业务指导,服务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宁波墨西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石墨烯生产线新建项目”等科技项目并通过档案验收,使企业顺利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支持,提高民营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益。电信局档案管理保持国家一级水平,供电局、邮政局等档案管理继续保持省级水平。
4.服务公共社会能力逐渐显现。“十二五”以来,共举办了《慈溪发展成就展》、《慈溪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等6个展览,吸引近4万人次前来参观。2013年,利用馆藏资源布置了《中国梦想•美丽慈溪》图片展,组织万余名中小学生走进档案馆,参观档案展览及库房,体验档案查阅,开展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大课堂活动,传播档案知识。组织学生制作家庭档案,“十年之约”封存档案馆、“走进档案馆”征文比赛等系列活动,创建成省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2014年成功创建全国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5.服务基层的能力稳步提高。按档案业务要求和进馆标准,每年对全市100多家基层综合档案室开展年检服务。市档案馆按国一级标准开展各项基础业务建设。全市各机关、各镇(街道)对档案工作日益重视,制度建设和组织网络日益完善。各基层档案室内部管理日益加强,档案资源逐渐丰富。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有760家综合档案室,其中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宁波级以上202家,19个镇(街道)全部达到省级以上。村级组织中,240家行政村(社区)建成省规范化、示范化综合档案室,100多家通过文明村(社区)创建档案考核。
(三)创新工作模式,实现整合优化,档案资源体系不断健全
1.开展接收进馆,建设保管基地。对照档案馆接收计划,分批次及时接收进馆。加大民生档案的接收力度,将知青、婚姻、独生子女档案和村民建房、二轮土地承包档案接收进馆,开展杭州湾交通通道工程等重点工程档案的接收。“十二五”期间共接收档案30345卷、37721件。截至目前,共有馆藏全宗329个,馆藏档案221915卷(件),图书资料10035册。
2.加强征集力度,丰富馆藏资源。市档案馆联合慈溪日报开展了老照片征集活动,共征集到反映老慈溪生产生活的系列老照片共10000余张。征集到《慈溪籍举人刘一桂浙江乡试朱卷、会试朱卷》、道光年间祖传下来的房契、地契、兵役税、壮丁证书等契约文书,咸丰年间“节孝”匾,慈溪历史名人虞洽卿任上海难民救济会会长的名片、 虞洽卿三北公司买卖轮船契书、近百张民国时期虞洽卿家族老照片等珍贵档案,征集到600多件慈溪革命历史档案仿真件、虞洽卿写给时任上海总商会会长朱葆三的10封亲笔书信及重庆、四川、湖北档案馆保存的虞洽卿企业、慈善等部分原始档案的仿真件,一批慈溪本土艺术家书画、仿唐代秘色瓷作品捐赠进馆,极大地丰富了馆藏资源,也为今后对虞洽卿历史名人专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3. 顺应社会发展,尝试档案代保管。“十二五”期间,对民政局婚姻登记处2012年前的婚姻档案、住建局城建档案进行代保管,对国资局、经信局下属改制企业档案进行整理和代保管。现存代保管档案47163卷、75392件。有步骤地开展档案鉴定销毁。完成对69家超过保管期限的成建制转体单位及下属企业代保管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会计档案35004卷。
(四)注重特色创建,挖掘弘扬地域文化,档案文化建设取得新突破
1.成立档案文化研究会,组建文化研究阵地。2012年8月,成立市档案文化研究会,利用馆藏资源,整理和研究“慈商”、慈溪地域文化,坚持“财富、智慧、资源”相结合,实施档案文化精品工程,成为慈溪地域文化研究的一大亮点,得到省档案局领导的肯定,并获宁波市优秀档案文化阵地称号。
2.挖掘档案文化资源,推出文化建设优秀项目。重点推出了档案文化编研精品《上海滩视野下的慈溪商人》,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向全国发行。“慈溪老照片征集”获“宁波市档案文化建设优秀项目”称号。定期出版《慈溪大事记》、《慈溪档案文化》。自编或合作编写了《慈溪记忆》、《慈溪史脉》、《慈溪家谱简介》、《溪上文钞》等。档案馆参与相关单位修史编志工作,作为指定课题的《胶片乡愁(慈溪1975-2000)》首发即引起极大反响。
3.注重地方特色,保护和弘扬档案记忆文化。一是保护地域文化,开展慈溪方言语音建档。2013年,经过初赛海选和决赛角逐,产生6位“最地道慈溪话发音达人”,慈溪电视台全程录播并在民生休闲频道播出。2015年,完成慈溪观海卫燕话的方言建档,连同慈溪方言版《乡音的呼唤》报送省档案馆保存。二是大力弘扬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指导倡隆村完成村落文化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布展,进行我市首个“乡村记忆示范基地”验收挂牌,对崇寿镇围垦记忆馆建馆布展工作进行指导。
(五)依靠科技支撑,推进档案数字化和登记备份,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1. 全力推进档案信息化工作,“数字档案馆(室)”应用顺利。2013年7月,顺利通过“二期数字档案馆”项目专项验收,初步建立了有效的档案管理应用平台及网络环境。“十二五”期间,市档案馆完成对5.5万余卷、1.5万件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完成知青、招工、婚档及照片等全文数据库扫描959.53万页,馆藏目录数据库条目203.54万条,开放档案全文网上资源共享数量4359页,累计数据库达5.4TB,目录网上资源共享数为45708条。全市共测评通过数字档案室54家,其中规范化数字档案室37家,示范数字档案室9家。建立共享平台,实现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全覆盖。
2. 为平安护航,数字档案登记备份成效明显。“十二五”期间,共完成进馆单位数字化成果登记备份91家,实现市公积金中心、市老龄委(办)、市残联3家电子业务数据的每日在线备份,完成社保、建设、教育、卫生等列入“平安浙江”考核的重要民生领域、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电子业务数据的登记备份,接收方太集团、宁波慈星公司产品专利电子档案数据,推进重要经济社会领域的登记备份。2014年12月,成功创建为省规范化登记备份中心。
3. 确保信息安全,保障机制逐步建立。加强档案信息化安全保障机制和能力建设,完成数字档案馆系统信息安全等级的初次测评,加强数字化加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研究制定了机房及系统管理、应急预案、备份利用等制度,开展登记备份现场演练,加强对已受理备份数据的安全管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十二五”以来,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强基固本,创新发展,档案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加强档案工作管理的体制机制有待继续完善。部分单位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档案工作协调管理、档案资源整合利用等体制、机制需继续完善。一些主管部门没有配备与档案工作任务适应的档案人员,绝大多数镇、街道没有配备专职档案员,对下属单位或辖区内的档案工作不能很好地开展有效监督和指导。档案工作者队伍在信息化环境下履行职责的能力水平需继续提高等。二是档案数字化进程的步伐仍显缓慢。市档案馆近三年来存量传统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工作推进缓慢,大部分基层档案室甚至没有开展档案数字化加工,影响档案的有效利用,抑制了档案的信息化发展,同时也背离省委省政府部署的“到2020年末,全面完成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的战略目标。三是档案业务整体发展还不平衡。部分基层档案室在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等业务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规范现象,整体业务发展仍不平衡。部分单位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浙江省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确保重大活动档案与该活动开展同步进行,没有及时做好重大活动档案的归档移交。四是档案安全保管条件还需改善。随着全社会档案意识的增强,档案的工作查考、法律凭证、科学研究等作用越来越明显,各单位收集资料日趋齐全,档案数量也随之增加。但绝大多数单位档案室面积不足,多个单位综合档案室出现涨库、档案无处存放的现象,导致这些单位档案不能集中存放、统一保管。
三、下步主要工作安排
档案事业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以“五档共建”为主抓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坚持档案事业依法管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继续保持慈溪档案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领先优势。今后一段时期,将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谋建创新格局,推进档案事业协调发展。一是出台新形势下加强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根据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文件要求和省、宁波市有关精神,专题研究我市档案工作情况,适时出台《慈溪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实现用《实施意见》来宏观指导我市档案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和新举措,完善档案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档案资源收集、利用、安全三大体系,加大经费投入和对档案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促进我市档案事业有较大的发展。二是召开全市档案工作会议。表彰一批“十二五”以来的档案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明确“十三五”时期我市档案工作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三是提高档案工作列入镇(街道)、机关考核的分值。四是多途径宣传档案工作和档案法律法规,提高各个层面的档案意识和依法建档、归档观念,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加强业务建设,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坚持依法治档,加强对档案工作相对薄弱单位的指导,实现档案的科学、安全管理,提高基层业务水平。开展全市重点民生档案资源整合,建立查阅指南,深化“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工作,努力实现档案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加强业务培训和交流,强化档案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他们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增强依法管理能力。探索管理和规范档案中介服务。
(三)深化智慧档案建设,推进数字档案馆(室)工程。把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列入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在成功建设数字档案馆基础上,经过努力,争取通过国家级数字档案馆测试。按省有关数字档案室建设规范,力争市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档案室全部建成数字档案室,积极推进规范化数字档案室建设。建成涵盖馆(室)藏电子目录数据、全文数据的电子档案资源数据库,探索开展大数据归档管理,实现档案管理、利用的现代化。
(四)征集珍贵档案,加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按新出台的档案馆档案征集办法,征集散存在社会上的珍贵档案。市档案馆拟一次性对浙江省民间档案文献研究会理事褚纳新收集的106宗有关慈溪地方档案文献进行征集。这批档案文献,涉及慈溪300多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数量多、范围广,包括清代书法家居锡书法册、应修人烈士亲笔书信等珍贵档案,有较高的收藏研究价值。其中顺治十六年至嘉庆八年的楼氏家族土地买卖文契(1659——1803,时间跨度144年),展现了一个慈溪地方家族的百年兴衰史,将使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历史往前推进150年。同时,市档案馆与市乡贤研究会合作征集虞洽卿等慈溪历史名人和乡贤有关档案文献、实物,加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五)开展虞洽卿等历史名人专题研究,扩大档案文化影响力。市档案馆联合市侨办、市工商联、市乡贤研究会与上海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对虞洽卿进行专题研究。2016年6月18日,在上海复旦大学召开世界性虞洽卿专题研究学术论坛。6月19日,虞洽卿150岁生日之际,上午在市档案馆开展虞洽卿先生诞辰150年图片展,下午联合市乡贤研究会召开纪念虞洽卿先生诞辰150年座谈会。届时,复旦大学、香港、台湾等有关团体参加座谈会,知名媒体将参会并报道有关虞洽卿专题研究情况。同时,由公牛集团发起建立世界虞洽卿专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基金,该基金由市档案馆和市乡贤研究会共同管理使用。市档案馆联合市乡贤研究会专门成立世界虞洽卿专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委员会,确定每年6月19日召开世界虞洽卿专题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永久会址设在鸣鹤古镇,积极打造虞洽卿等历史名人的世界研究中心。深入开展浙江百项档案编研精品工程,加强对馆藏照片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度加工开发,编纂出版《慈溪老照片(新中国成立前)》(暂名),在2016年中期举行首发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