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73212907XM/2018-34241

发布机构:

观海卫镇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政务动态

发布日期:

2018-05-07

成文日期:

2018-05-07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引入个性化3D打印技术 手术材料也能“私人订制”

发布日期:2018-05-07 00:00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将钛粉加入3D打印机内,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用成束的激光进行扫描使钛粉熔化、一层一层融合在一起并堆积,最终形成一个精密的钛板。研发颅颌面外科3D打印技术,是宁波慈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目前重点研发创新的一项技术。

  “我们将研发个性化定制人体骨骼。对于缺失骨骼的患者来说,CT扫描对侧部位骨骼后,就能打印出缺损的部位,这样定制出来的钛骨骼会与原来的一模一样。”慈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国成告诉记者,慈北目前生产的钛钉钛板,基本都仿制欧美版,不适合亚洲人骨骼,断钉的情况时有发生。“批量化的生产也无法做到百分百贴合每一位患者的缺损部位,这对医生的手术也带来了不少麻烦。”沈国成说,3D打印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一个问题,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可以让手术简单化,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然而,这样一项技术在当下还无法运用于临床中。“在此项研究领域上,国内的经验几乎为零,而国家也并未出台相关的政策和行业标准。”沈国成告诉记者,为此,慈北医疗与上海交大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北京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等产医学研合作,重点推进个性化医疗器械精准治疗颅颌面缺损与畸形的临床应用研究,通过临床医疗单位和优势企业单位的强强联合,保证项目进行和联合攻关成功。

  谈到这项研究工作,沈国成感到任重而道远。“我们在这个课题中共负责四块内容。”沈国成告诉记者,包括颅颌面3D打印医疗器械标准生产工艺参数和企业标准的制定、整个课题组个性化颅颌面植入体的生产和制作、颅颌面个性化修复体、精确治疗辅助器械的专利申请和颅颌面个性化修复体、精确治疗辅助器械的CFDA认证都是慈北医疗所负责的范围。为更好地了解医患需求,沈国成带领研发团队每个月15次走进手术室,与临床医生直接沟通,了解不同患者需求,直接从手术操作过程中获得产品创新灵感,与手术室一线名医共同研讨产品研发创新思路。

  “课题完成以后,我们将拥有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颅颌面骨解剖与功能数据库及共享平台。”针对个性化定制,将出台四种颅颌面缺损个性化修复体、精确治疗辅助器械特征化设计方案和生产工艺参数及企业标准,让产品进入市场有规可循。

  作为医疗器械创新生产的领头羊,慈北医疗正持续创新,注重精细化管理,不断推动相关行业的技术和产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