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282734267548D/2018-08506
市经信局
主动公开
政协委员提案
工业、交通/机械制造与重工业
2018-06-18
2018-06-18
面向社会
吴立群、华 杰、翁洪波、范华表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要求进一步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第38号提案)收悉。根据您提出的建议内容,现汇总整理了我市相关工作及下步打算,具体答复如下:
一、持续落实扶持政策
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一直是我市财政扶持政策支持重要方向,在2017年《慈溪市优化产业政策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对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就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一是加快企业梯队培育。为引导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工业企业以5亿元为台阶,对其当年度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达到起奖台阶的,按超上年基数台阶每增加5亿元给予100万元的奖励。商贸批发、零售和其他服务业企业分别以5亿元、2亿元和5000万元为台阶,对其当年度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达到起奖台阶的,按超上年基数台阶每增加5亿元、2亿元和5000万元给予50万元的奖励。二是引导企业提档升级。对首次上规或上限企业每家给予2万元奖励。鼓励企业管理质量提升,对规上企业导入科学管理模式且投入在10万元(含)以上的,经验收效果显著的按投入的30%给予不超过30万元的补助。三是构建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中小微企业出口信用保险政府统保平台和企业境外投资保险政企联保平台,对符合条件的平台参保企业给予保费全额补助(含上级)。支持外贸公共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对经认定的外贸公共综合服务平台年度出口实绩达到2亿元且增长高于5%的,给予30万元的奖励;年度出口实绩达到5亿元且增长高于5%的,给予50万元的奖励。对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年度内服务于本市中小企业达到一定数量的,按服务家数给予一定奖励。对经认定且投入在100万元以上的互联网服务平台按其投入的30%给予不超过200万元的补助。鼓励企业向经认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购买服务,按租金或服务费的30%给予不超过10万元的补助。四是培育创新型企业群体。对宁波市创新型初创企业实施“智团创业”计划的,给予15万元的奖励。实施创新型企业梯队培育计划,对新认定的慈溪市科技进步企业给予15万元的奖励。
二、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一是确保企业享受减负红利。我市在宁波地区率先印发施行降本减负“38条”,在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率、财务成本等方面助推企业发展。2017年,累计开展“四服四促”等宣讲活动150多场次,参加人数达12000多人,发放政策宣传册等7000多份。2017年,我市累计为企业降本减负41.33亿元,其中减轻税费负担25.92亿元、减免涉企收费1.15亿元、降低企业成本8.1亿元、清理涉企保证金4.19亿元,发放年度稳增促调专项补助资金1.96亿元,自2016年全面推进降本减负工作以来至今累计为企业降本减负49.4亿元。二是充分发挥平台载体作用。成立慈溪市企业公共服务中心,提供政策咨询、企情反映、帮困解难、市场帮需四大类专项服务:梳理当年度最新涉企政策59条,编印《慈溪市涉企政策制度汇编》2500余本,免费寄送;完善联络员制度,共有各部门专业政策解读员34人,涉及科室29个;开展“专家面对面”、审批绿色通道等涉企服务。建立全市企业信用信息云服务平台:汇集28个部门和单位的111类企业信用信息,实现企业全方位的信用信息共享;引入“五力”信用分析模型,从资本实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偿付能力和发展潜力等五个维度共计40项评估指标,全面立体地评估企业的信用水平,有效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跨部门获取信息难等问题,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三是全面提升服务企业水平。建立健全市、镇(产业平台)、村(社区)三级代办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全市444个基层(村级)代办员作用,变群众、企业自己办为代办员帮助办,2017年至2018年4月底基层代办员共代办事项275415件。抓好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十日审批制,开展规划联合公示,压缩公示天数,自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底共开展规划联合公示项目171个,实施容缺审批的项目37个;实施施工图联合审查,费用由市财政承担,审图时间平均缩短66%。在全省率先启动以群众和企业到政府部门办“一件事情”全流程“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简办事材料196份,减少审批环节174个,平均提速30%以上。
三、降低企业融资门槛
一是加大信贷投放总量。通过对金融机构的考核、改革财政存款招投标等举措,引导银行积极向上争规模,对内挤规模,对外引规模,努力满足小微企业正常的资金需求。截至2017年12月底,我市各项贷款余额1872.91亿元,较年初增加85.69亿元,同比上升4.79%,增速较去年同期上升7.69个百分点。同时,充分发挥转贷资金作用,我市9个转贷资金,总规模16.65亿元,截至目前,累计提供转贷379.17亿元,7611笔。二是推进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工作。对接国星集团、清控金信、太证资本、浙商创投等机构,推动总规模1000亿元的国星基金和总规模35亿元的清控金信产业投资基金落地我市,目前3个基金已登记注册成立;同时,积极引进股权投资类金融机构39家,加快我市股权投资发展。挖掘核心企业订单价值,将核心企业信用覆盖到上下游企业,目前已有3条产业链融资落地,核心企业供应商获得近2000万元贷款支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开展服务小微企业成长暨2017民企“对接现代技术现代金融”活动月,组织小微企业开展“双对接”活动,已服务对接1002家,推动授信22.55亿元。下步,计划针对新兴业态和高成长企业,引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推动成立产业引导基金和创投基金。三是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鼓励推广应收账款、仓单、保单、股权抵质押贷款、信用贷款,创新循环贷款、年审制等还款方式,切实提升企业融资可得性和便利性。在去年开展公共食品安全险、建设工程质量险、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试点基础上,探索开展全市中小微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和综合财产险等险种的试点工作,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控制和社会管理功能。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针对企业股改上市过程中存在的个税缴纳负担较重的问题,去年进一步突破政策限制,在宁波地区率先出台对股改中涉及个人所得税部分的扶持政策,确定按地方留成部分70%的比例给予奖励,降低企业股改上市难度。同时,积极做好政策兑现和奖励资金保障工作,去年来已兑现慈溪市级奖励资金1040.38万元、宁波市级奖励资金662.91万元。
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一是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2017年,我市安排了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举办包括“中国制造2025”暨智能经济高级研修班、股权激励实务培训班、智能化生产培训班等31期培训,累计培训各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达2287人次。2018年第一轮22期培训班已完成招标,6月起即将陆续开始举办。二是持续推进企业开展管理咨询。为企业引进管理咨询服务提供建议,2017年为荣仁电器、来和圣诞、望通锁业等企业上门提供预诊断服务,对企业引进管理咨询提出了指导性建议。每年设立250万元管理咨询专项补助资金对企业导入管理咨询给予补助,并对立项管理咨询项目进行过程监督,督促咨询公司保证咨询质量,提高企业管理效益。经过多年管理咨询市场引导培育,标杆作用显现,涌现出公牛电器、中骏森驰、先锋电器、速普电子等一批管理标杆企业,企业的战略定位、品牌提升、精益生产、营销策略等方面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带动了其他企业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五、推动企业人才引培
一是实施“上林储备”计划。加大企业人才储备力度,对新引进到企业工作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副高及以上职称)人才给予最长两年的津贴补助,其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每月补助2000元;具有重点高校本科学历学位的,每月补助1000元;应届本科高校毕业生每月补助300元。二是实施“上林工匠”计划。推动“工匠”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对列入市级区域性公共实训基地的,给予20万元经费资助。支持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对入选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给予5万元的经费补助;对连续三年考评优秀的市级及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给予5万元奖励。开展“上林名匠”系列评选,对入选的“名匠”人才给予最高2万元奖励。鼓励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引进市外职技院校学生,对批量输出10名及以上学生的职技院校,按每名8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三是实施新一轮115人才培养工程。对列入第一、二层次培养的人选,分别给予每年1万元、5000元的津贴补助;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宁波市级的科研项目,分别给予5万元和2万元资助,每位培养对象在一个培养周期内按就高原则享受一次项目经费资助。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每两年组织一次赴外地学习考察。健全培养对象的升级、降级和退出机制。四是创新人才评价方式。推动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强化用人主体在人才评价中的话语权,建立以品德、能力、业绩、贡献、信用为主要标准的评价导向。加快制定出台《慈溪市企业人才年薪评价实施办法》,对已在我市企业工作、作用发挥明显且计税年薪连续两年达到30万元、50万元的人才,可分别参照硕士研究生学历、博士研究生学历享受一定的高层次人才服务政策。健全人才荣誉制度,组织开展人才奖评选,设立杰出人才、突出贡献人才等奖项,最高给予20万元奖励。五是推进人才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建成投用中科院慈溪应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中心、中科院宁波工研院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宁波大学科技学院等重大人才集聚平台,积极引进高水平科研院所和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加快上林英才产业园建设,聚力打造“上林英才”链式平台。
衷心感谢您对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在今后继续多提宝贵意见。
慈溪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18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