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002977085K/2019-66978

发布机构: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慈溪分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

发布日期:

2019-06-17

成文日期:

2019-06-17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对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第77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19-06-17 16:59 信息来源:宁波市生态环境局慈溪分局

近年来,各级政府多措并举,努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治理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农村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十分严峻,亟待进一步解决。

一、当前农村存在的环境问题

(一) 群众环保意识有待提高。受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垃圾一倒了之,污水一排了之”。

(二) 农业面源污染不容忽视。农业生产方式不合理,一是过度使用化肥、农药。二是农膜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不容忽视。三是秸秆焚烧乱抛现象依然存在。四是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突出。

(三)环保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一是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不足。二是乡镇污水处理设施不到位。三是环境监管能力不足。环保局、住建局、农办等部门,都具有涉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职能,但部门之间有些职能相互交叉,部门之间工作留有空白、职能严重缺位。

二、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环境意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宣传工具和渠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保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二) 发展生态农业,重视科技支持。一要加强农药、化肥控制。二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科技支撑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大力研究、开发、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农村健康危害评价等方面的环保实用技术。三要重视对塑料农膜的污染防治。采取适时揭膜技术,增加塑料地膜的回收率;要提倡使用可降解地膜,鼓励开发农膜再生加工技术。四要推广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尤其在推进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的良性循环。

(三)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能力建设。多渠道争取和利用资金,加快排污管网和垃圾清运处理设施建设,积极推广适合农村的污染处理技术,建设农村污水处理站和生活垃圾处理站,污染物集中控制、集中治理,使农民的生活垃圾得到及时处理,不再产生污染。

(四)加大监管力度,保障环境安全。一是完善监管体系。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农村环保机构建设。二是强化管理职责。综合运用行政和经济手段做好农村环境管理工作,行政手段即明确责任主体,严格行政法规的执行,加强环境执法力度。经济手段即建立收费和补贴制度,“谁排污谁付费”,充分发挥经济手段在农村环境管理中的作用。三要加强工作考核。研究制定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考核办法,把生态环境保护状况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以落实好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任务。

陈国春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建议》收悉,根据建议内容,宁波市生态环境局慈溪分局会同相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我市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作为慈溪永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以绿色发展理念为统领,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加强宣传教育,培育活力多彩生态文化。一是不断拓展生态环保宣传渠道。充分利用报社、电视台、电台、微信平台,报道发布相关环保信息,发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优势,扩大网络宣传影响。开展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村(社区)、进家庭、进商场、进宾馆酒店和旅游景点企业活动,不断扩大社会宣传范围。二是广泛开展生态环保主题活动。利用世界环境日、浙江生态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等主题,精心策划专项宣传活动,2018年组织开展了绿色家庭创建、乡村青年环境观察员招募、生态环保“三十佳”评选及6.5世界环境日主题颁奖典礼等专项活动。今年4月27日招募100户家庭在森林公园开展了主题植树活动,得到社会热烈响应。下步将继续以生物多样性国际日、世界环境日等为依托,策划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三是积极搭建公众参与平台。定期开设“环保公开日”,接待我市中小学生、环保志愿者、民众走进环保,参观实验室、观摩实验分析、观看宣传片等,进一步拉近环保部门与公众距离,激发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2018年开展“环保公众开放日”5次,共接待学生及家长240余人。落实信访接待日制度,挥发青年环境观察员、环保行风监督员等作用,争取民间力量的支持,促进环保社会双向互动。四是大力倡导农村绿色生活方式。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倡导生活废物资源化利用。宣传节能节水知识,发放节能节水器具,鼓励使用环保袋,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等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利用村(社区)文化礼堂、老年活动室等阵地,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环境保护等环保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倡导“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二、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绿色循环农业经济。一是大力实施“肥药双控”工程。加强农药、化肥控制,2018年,全市推广应用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面积28万亩次,组织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8.4万亩,突进统防统治与病虫绿色防控融合发展10000亩,全年实现化学农药减量18.1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沃土工程项目,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62万亩次,推广商品有机肥1.4万吨和专用配方肥2200吨,全年减少不合理使用化肥200吨。二是强化塑料农膜等农业废弃物污染防治。开展清洁田园行动,实现农药等有毒废弃包装物回收和专业化处置,并进行农膜回收处置试点。到2018年底,全市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100%,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55吨,专业化处置43.425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80%以上,无害化处置率达90%以上。三是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积极推进畜禽养殖粪便、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8%以上。探索秸秆收集储运体系建设,秸秆综合利用达到95%以上,开展秸秆焚烧巡查工作,每年组织人员在春秋两季开展秸秆禁焚田间巡查,对发现的秸秆焚烧点及时进行劝阻并通知属地依法处理。四是科学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总结、完善、推广我市发展生态农业的各类典型,如正大桑田的稻鱼共生模式、惠农生猪的农牧结合模式、宁波涌优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等,示范引领我市生态农业发展。2018年,累计推广稻鱼共生800亩、稻鱼轮作1000亩、工厂化循环水养殖10000平方米;2019年将继续推广实施以杭州湾现代农业园区为主的稻鱼共生、稻鱼轮作等农渔结合、生态循环的农作制度模式,推广稻鱼轮作种养模式2600亩。

三、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完善环保基础设施。一是加快截污纳管工程建设。到2018年底,全市已累计建成污水收集管网1150公里,污水主管网已深入到全市各镇(街道)建成区和工业园区,大部分的中心村都在市域污水管网覆盖范围内。2019年市财政安排镇级污水配套管网补助5000万元,计划新建污水管线36.75公里,其中接纳及收集支线31.77公里,涉及17个住宅小区污水管网改造,市政污水管线4.98公里,投资约10000万元。二是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14-2018年,全市累计开展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171个,覆盖17个镇(街道)。2019年市财政安排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补助5000万元,第一批计划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共计4638户,投资9677.5万元。同时系统梳理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问题,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大力推行第三方专业运维,全面提升运维管理水平。三是加强垃圾清运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推广生活垃圾“车载桶装,以桶换桶”收运模式,全市334个村(社区)均已实行密闭化收运。大力推动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在现有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BOT项目、厨余垃圾就地成肥机器等终端处置设施设备基础上,加快启动200吨/日厨余垃圾处置设施建设,适时推动新垃圾填埋场、新建建筑垃圾中转站等处理设施建设。2018年、2019年市财政分别安排生活垃圾处置专项经费2600万元、不宜焚烧垃圾处置费450万元、餐厨垃圾收运处置费612万元、渣土清运费400万元、环境专项整治费18万元。四是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2018年我市启动首轮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补助,安排经费1000万元,用于补助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害垃圾处置等,补助对象包括中心城区外15镇(街道)30%(87个)村(社区)。2019年我市财政加大生活垃圾分类补助力度,扩大补助对象范围,年初预算共安排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项补助资金2400万元,其中1400万元用于补助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四、提升监管水平,有效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一是不断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全面推进监管和服务下沉,增设浒山、逍林、坎墩3个环保分局,实现全市镇(街道)和开发区(管委会)环保分局全覆盖,在镇(街道)便民中心设立环保服务窗口,全面下沉环保审批、咨询服务。整合各个层次的环保监管力量,建立“全面覆盖、层层履职、网格到底、责任到人”的市、镇、基层三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夯实环保基层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类环境问题。二是改革生态环境监管机制。建立“全民参与、职责明晰、衔接顺畅、处置高效”的环保长效管理机制,形成“投诉受理、整改销号、倒查问责”的闭环体系。全面公开各镇(街道)24小时环保投诉举报电话和信访调处情况,建立信访快速处置机制并实现重心下移。出台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实施办法、废塑料专项奖励办法和督查办法,鼓励公众参与环保监督。三是加强环保执法力度。大力开展“百日执法”和“执法竞赛活动”,实施“蓝天保卫”“护水斩污”“清废净土”系列专项执法行动,2018年共立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327件,处罚169件,罚款2438.8万元,位居宁波前列。2019年将继续深入开展“保卫蓝天、治水提升、治土攻坚”等系列专项执法行动,深化“双随机”监管工作,保持对严重环境违法行为的严打力度,营造高压态势。四是加大工作考核力度。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将环境指标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和干部日常考察、年度考核内容,注重强化可持续发展指标的考核,探索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状况报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着手制定并落实各地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多手段、多角度引导干部在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工作中敢担当、有作为。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量大面广,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市将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持续推动科技创新,“治理、监管、宣教”齐抓共管,着力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进一步提升我市农村环境整体状况,努力建设天蓝水清山绿的新时代美丽新农村。

最后,十分感谢陈国春代表对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支持。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慈溪分局

2019年6月17日

抄    送:市人大代表工委,市政府办公室,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住建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水治办,龙山镇人大主席团。

联 系 人:陈珊珊

联系电话:63089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