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002977026G/2019-66008

发布机构:

市卫生健康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

主题分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医药卫生管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医疗保健,文化、广电、新闻出版/计划生育

发布日期:

2019-06-18

成文日期:

2019-06-18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关于加强农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9-06-18 09:54 信息来源:市卫生健康局

一、理由

“社会心理”是指在一段特定的时期内弥漫在社会及其群体中的整个社会心理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情绪基调、共识和价值取向的总和。一个社会中多个成员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但是这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也是该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晴雨表。

(一)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在日益增长。由心理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极端行为时有发生,社会心理服务存在明显短板。2018年宁波大市下发生几起重大命案,包括我市龙山镇3.15重大命案、上林坊割喉案。这些恶性伤人甚至杀人事件背后,反映出犯罪嫌疑人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暴露出当下社会心理服务存在的不足。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但精神、心理需求日益增大。人类已经从“传染病时代和躯体疾病时代”跨入“心理疾病时代和后精神病时代”。为了解决人们在新的时代里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包括心理疾病、情绪上的障碍,也包括一些突发事件造成的震荡和不稳定,有很多工作要做,有必要从民众的心理感受出发,有效提升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提升全民心理健康水平面临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社会大众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专业心理健康服务人才队伍短缺、心理健康基础和应用研究的研发投入不足、心理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管理体系和行业立法尚未健全等方面。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尚未独立出台政策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称、编制和评聘的机制,也缺少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考核和评估的合理制度及奖惩措施。

二、建议、办法和要求

(一)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推进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建设。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包括各部门各行业、城乡社区基层、社会心理机构,以及医疗机构的心理健康服务。关

大限度做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全覆盖、无死角。

(二)发挥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组织作用,提高心理服务的管理协作功能。我市的心理咨询行业有序成长和发展,势必需要一个平台肩负组织、支持及指导的责任,对各部门各领域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这一组织(平台)需要团结各方机构和专家,为本市的心理咨询师提供一个继续教育、个人成长、服务社会和实现价值的平台,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家”,并推动心理咨询的本土化。

(三)加大心理专业人才培养,努力提高心理服务水平。心理服务从业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心理学专业背景,或学历水平不高。他们在从业过程中,迫切需要专业人员或组织的指导与支持。

(四)抓好重点领域群体的服务管理,做好源头预防。探索建立民情走访调查机制、大众情绪“预防、预警、预控”工作机制,组织开展社会心理服务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六进”活动,积极开展心理宣传、咨询,加强正面“引导”。如对重大项目建设等特殊领域“一线预防”,对刑释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员群体“立档盯防”,对辍学未成年人、农民工、留守老人和儿童以及性格冷漠孤僻人员等弱势群体“定责走访”。

(五)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加强心理建设。最重要的是在重大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准确把握各类群体的利益诉求和心理需要,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精细化的社会治理,有助于减少社会心理矛盾的发生、对多发易发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干预、营造友好互信的人际关系和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