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282095537395H/2019-86277
慈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主动公开
人大代表建议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
2019-06-19
2019-06-19
面向社会
在饥荒的年代里,我们担心的是缺少食物,而现在,我们担心的是食品安全。各式各样的食品安全问题,就像金融危机一样,席卷神州大地,给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更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比如我们经常吃的腌制品和烧烤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问题。私家生产的腌制品如:咸菜、豆角、瓜类等等,属“三无产品”,制作人员都是非专业人员,没有卫生许可证、健康证及专业设备作坊,有时还会掺和一些非食用的添加剂,以达到色、香、味的效果,这样的食品绝对不符合国家相关的规定,对人的身体会带来各种危害。而烧烤摊中的肉类制品,则常常以假乱真,以劣充优,甚至会出现所谓的僵尸肉,这样的食品通过各种香料的掺杂后进行出售,食用后也不利于人的身体健康。
食品安全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安全管理不规范,公共监管体系的缺失;利益驱动及庞大的市场诱导,中国的人口众多,食品市场空间大,任一食品只要包装、宣传、处理得当,一定会有巨大的市场;部分商人缺乏公德心,“无奸不商”在中国已经有了上千年的传承,在当今市场经济和社会形态下,大有进一步发扬光大的趋势。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有效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才能保障消费安全。建议如下:
坚持生产和监管并重,时刻把食品安全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食品生产在原材料上存在安全隐患,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使用非食品用原材料生产行为,生产过程中控制不当造成微生物污染等。重视源头治理,落实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主体责任,积极开展食品生产企业培训指导,进一步推进食品生产小作坊规范管理,督促生产经营者规范内部管理,诚信守法经营。同时,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充实监管队伍,配齐必要执法装备,守土有责、主动担责、履职尽责,抓隐患排查,抓源头治理,抓制度落实,紧盯公共安全和重点领域安全,加强食品安全质量监管。
坚持全程监管和重点整治并重,把牢食品安全的每道关口。坚持问题导向,落实主体责任,加强日常监管,建立长效机制。要各环节全覆盖,深入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认真查找和梳理问题多发、易发等突出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做到无缝衔接,消除监管盲区。重点整治要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严格监管执法,打好组合拳。突出重要节点抓整治,如学校及校园周边、景区农家乐、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突出重点品种抓整治,持续开展食品非法添加、保健食品、打击私屠滥宰和“注水肉”“地沟油”等整治行动;突出重点对象抓整治,对小摊贩较为集中的时段、地段进行集中整治。盯重点、抓关键、补短板,切实做到主动发现问题,真正解决问题。
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建设并重,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治理水平。健全检测网络,建立以市、镇质检机构为基础,第三方质检机构为补充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健全监管网络,建立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大数据平台等;健全宣传网络,开辟电视台、报纸、电台和流动宣传阵地。坚决落实制度,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到人、任务到人、各负其责。巡查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进一步把“最严格的监管”和“最严厉的处罚”落到实处。要强化制度执行,打造过硬的执法队伍。
孙贝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建议》已收悉。经与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局、市教育局、市综合执法局、市商务局、慈溪海关等部门认真协商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全市上下坚持以“食安慈溪”为建设目标,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以食品安全城市创建为主载体,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不断推进食品安全战略实施,全市食品安全总体持续向好,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是落实党政同责,优化工作体系。市镇两级出台《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实施细则》,明确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本地区食品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量化了工作标准,实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加强基础保障,促进食品安全监管有责、有岗、有人、有手段。食品安全监管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保障执法办案、食品检测等工作需要。全市建立了以市食检中心为龙头,农业检测中心、疾控中心为辅助,农业检测战略联盟体系为补充,各镇(街道)快检点、部门快检车(箱)为基础的检测网络。去年全市完成食品定量检测8507批次,定性检测25万批次,主要食品检测合格率提升到97.8%,其中农产品总体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各部门运用“互联网+”提升管理效能,市农业农村局研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投入使用,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检查全面应用移动监管APP,市卫生健康局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关键生产环节实时监控,市教育局实施学校食堂监控联网,各镇(街道)食品隐患排查处置融入宁波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全域同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巩固浙江省食品安全市创建成果,公众对食品安全满意度得到提升。
二是强化全程监管,提升治理能力。抓好源头治理,农业标准化实施率达65.9%,“三品一标”生产基地41.71万亩,在全省率先实现40种农业农村部禁用农药、32种限用农药和3种高风险农药退市,严格执行定点屠宰制度,完善IC卡追溯系统。推进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日均处理能力已达120吨,全市餐厨垃圾一体化收运签约单位950余家;建立了地沟油治理联动机制,严防废弃油脂回流餐桌。加强生产经营环节监管,实施食品生产企业ABCD分类监管,督促企业严把原料进厂验证关、生产过程控制关、产品出厂检验关,去年累计巡查453家次,现场责令改正68家、限期整改21家;抓牢流通主渠道,对83家农村市场检测点进行日常检查与指导,在全市76家大中型商超实施食品销售风险评级和分级管理,开展了酱腌菜企业用盐情况及全市批发和零售环节的食盐销售情况专项检查,抽检12批次,合格率100%;深入开展十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建立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300人以上学校食堂B级以上建成率、大宗食品统一配送率、校园品牌超市完成率均达100%,整治规范25家校外培训机构食堂;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机构食堂规范提升工作,目前已规范80家(其中量化等级提升21家);加强农村集体聚餐风险防控,持证厨师达850人,年备案指导超过8000次,保障就餐群众160万余人次,改造提升农村家宴放心厨房25家。集中力量治理食品领域突出问题,持续推进系列整治行动,去年累计行政处罚560件、刑事处罚3件。连续两年,市场监管部门开展酱腌菜专项整治取得实效,建立基础档案45份,引导办证6家,全覆盖抽样检测177批次,依法查处案件9起,进一步规范酱腌菜生产行为。多部门联合开展烧烤店等夜宵摊集中整治,市市场监管局去年8月连续7次开展突击检查,开展食品快检352批次,对从业人员健康证、索证索票、餐饮具消毒等逐一检查,同时严查使用的肉制品,严防非洲猪瘟疫情和疯牛病等重大动物疫情传入。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加强重点区域的流动摊贩专项治理,推动常态化执法。市市场监管局开展网络订餐“净网行动”,去年检查网络订餐单位2672户,取缔未登记第三方平台1家,强制下线85家,立案查处59家。
三是强化企业自律,落实主体责任。督促企业落实良好行为规范,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管理,食品生产企业自查报告率100%,14家规模以上生产企业通过HACCP认证或ISO22000,占比80%。规上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设置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落实从业人员培训制度,在“学考平台”已注册餐饮服务单位达2700余个。完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化建设,城区6个农贸市场建成食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运行维护好从“种养殖—定点屠宰—商场超市”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节点19个。落实市场举办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要求市场举办者严格入场许可审查和食品安全承诺书制度,改善设施设备条件,配足管理人员,加强日常检查,严格落实退市制度。
四是强化公众参与,推进社会共治。健全食品安全诚信体系,依托宁波市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公示平台,去年发布抽检公告45次,公布食品行政处罚信息560条、严重失信者名单1条,将处罚信息推送给市人民银行,实施信贷限制。稳步推进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公共食品安全责任险涵盖学校食堂、养老机构食堂、农贸市场等8大重要民生领域,涉及735个公益点。畅通投诉举报平台,发动银龄志愿者、老娘舅义工队、夕阳红监督员队伍、“三北城管家”等多元力量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开辟与媒体合作专栏,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进口食品安全社区行、开放日、你点我检、走进科普站等宣传互动活动,进一步营造人人关注、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积极发挥餐饮行业协会、家宴协会、农村厨师协会、酱腌菜协会的作用,促进行业规范自律。
尽管近几年来我市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不断健全,但是我市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食品安全工作还存在着短板与不足,距离群众的期盼还有不小的差距。下步,我们将按照“四个最严”的标准要求,扎实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二、下步工作措施
一是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贯彻执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慈溪市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实施细则》,确保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到位。不断完善基层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提升信息员(网格员)食品安全巡查业务能力,强化食品安全隐患排查,发挥市场监管平台统一指挥协调功能,进一步优化食品安全共管共治机制。
二是进一步深入治理食品安全难点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食品安全源头治理,推进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推动农用地安全利用,到2019年底全市基数内五类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较2013年削减8%以上,净化农业生产环境,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化学农药使用量再减10.5吨;巩固生猪屠宰资格清理成效,严防不符合资质的生猪屠宰场点出现,落实猪牛羊等畜禽屠宰监管措施;积极推进一次性外卖餐饮具、学校及周边、养老机构、农村家宴、网络订餐、餐饮具清洗消毒等多领域专项整治,继续强化对腌制食品、烧烤食品等易发问题食品的日常监管,进一步加强行刑衔接,保持对风险隐患的有力管控和对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不断净化食品安全消费环境。
三是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完善食品检测体系,加强监督抽检的精确度,提升排查隐患、控制风险、预警交流的能力和水平。尤其针对部分农贸市场检测不正常运行的问题,加强明查暗访,并及时通报相关镇(街道),共同督促市场举办者落实整改措施,切实防范市场检测点“形同虚设”。拓展各相关部门智慧监管应用广度和深度,打造智慧监管的“升级版”。
四是进一步促进食品安全产业发展。坚持在发展过程中努力解决当前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提升食品产业集约化水平,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指导食品企业争创“浙江制造”品牌,鼓励技术改造及创新。落实民生实事项目,打造一批放心市场、示范超市、示范店、名特优企业、示范餐饮单位。
五是进一步优化食品安全共治格局。加强科普宣传,注重正向引导和反向警示,增强全民食品安全科学素养。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推进食品安全不良信息交换共享,进一步健全联合惩戒机制。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完善食品安全奖励制度,鼓励消费者维权,拓展社会监督员参与渠道。进一步加强食品行业协会建设,发挥行业自律作用,促进诚信经营。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张志江 联系电话:63801519)
慈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