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282734267548D/2019-08545
市经信局
主动公开
人大代表建议
工业、交通/机械制造与重工业
2019-06-20
2019-06-20
面向社会
方成代表:
您在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智能经济推动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建议》(第69号建议)已收悉。根据建议内容,我们把建议办理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我局分管领导亲自领办该建议,多次听取办理工作汇报,局党委也先后专题研究建议办理方案和答复意见。在具体办理中,我们成立了由局分管领导任组长,技术改造与进步科同志为成员的办理工作小组。通过一系列的调研、走访和座谈,在综合各协办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建议答复初稿,形成了《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第69号建议的答复》,具体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2017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决策部署,牢牢坚持“工业立市、实业兴市”战略导向,以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建设为总抓手,顺应智能经济发展趋势,突出智能制造这一主攻方向,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智能制造发展呈现增长快、效益好、动力强的态势,成为引领全市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智能制造发展工作,2017年6月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智能经济的十条意见》,全面务实推进智能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2018年6月出台了《慈溪智能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2)》和《慈溪市智能经济行动计划(2018—2020)》,作为我市发展制造业领域智能经济的指导性文件。关于您在建议中提到关于推动我市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化升级、打造智能经济服务的综合平台、大力引进和培养智能经济的专业人才等相关内容建议,我们均积极地开展了相关工作,并取得了相关成效。
一、围绕制造升级,推进传统产业生产智能化
一是实施规上企业智能诊断、改造“两个”全覆盖行动。对传统产业家电、轴承、汽车零部件的智能化技改项目按设备投入额的6%-8%给予补助,依托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慈溪专家服务组,2018年市级家电、轴承、汽车零部件产业完成智能化改造诊断550家,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的610家,提前实现规上企业智能改造全覆盖目标,全年三大主力传统产业完成工业投资将近20亿元,同比增长24%。二是培育引进一批智能制造服务公司。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成员单位山东万腾、腾能智能、浙大联科、启谱自动化等智能化团队落户我市,引进深圳创新设计研究院成立慈溪小家电创新设计研究院,与和利时集团签订共建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合作协议,累计培育引进42家智能制造服务公司。三是打造小家电柔性装配示范线。组织实施一批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的成套设备改造试点项目,重点推动以数字化制造为核心的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培植,评选树立宁波公牛电器有限公司等2家家电行业智能制造示范企业。重点在小家电行业中选择2家企业开展柔性智能装配示范线试点,对首条示范线按照企业投入给予50%的财政资金补贴,目前凯波集团投资2650万元的电熨斗柔性装配生产线已经进入试运行阶段,预计6月中下旬可正式投产,单条生产线产能可提升130%,不良率降低60%,减少用工60%(单条装配线用工人数50人减少至20人左右);月立电器电吹风发热管柔性装配生产线项目稳步推进之中。四是开展轴承和不粘锅行业智能化改造区域试点。依托省行业智造云平台陀曼智造,在2018年底开始试点车加工和磨加工轴承机床数字化改造,累计完成四海轴承、春潮密封件、福达轴承三家数字化改造,数据已接入陀曼智造轴承云平台,经过数据上线两三个月的运行,可以让轴承中小企业初步感受到生产效率、产品质量、降低人工成本与能耗、生产安全稳定运行等方面的基本变化。引进华数机器人,专注于龙山区块不粘锅行业生产中磨底、拉伸等主要工序进行自动化改造,树立了三禾厨具为慈溪市不粘锅行业示范试点企业,喜尔美厨具成套装备改造项目列入到宁波专项。
二、围绕产品升级,推进产品智能化
一是支持企业智能家电产品研发和生产。对家电企业采购智能模块给予补助,加快家电新产品智能化、网络化进程,目前已有50余家企业开展智能家电研发、生产,形成卓力、月立、公牛、祈禧、富迩佳等一批有个性化定制能力的家电企业,研发生产的互联网化产品,如公牛的数码精品插座、月立的负离子梳子、祈禧电器个性化照片定制饮水机等,利润率远高于同类传统产品。公牛集团移动插座列入工信部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二是搭建智能家电产业互联网平台。建立了“魔蛋”智能家居平台、腾能家电智能管理云平台、数梦工场智慧家电物联网平台等家电互联网服务平台,“魔蛋”平台已有60多家家电企业入驻,成功登上央视募集资金,腾能家电智能管理云平台以实时采集家电企业用能和设备管理为依托,提升企业生产效率,目前已有6家企业正式上线;数梦工场物联家电云充分整合阿里云等优势资源,搭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应用的一体化家电云平台,已有10余家企业入驻。三是提升传统家电产品工业设计水平。出台工业设计专项扶持政策,引进深圳创新设计研究院,成立了宁波慈溪小家电创新设计研究院,完成了首批工作团队的组建,并与近10家本地家电企业签订研发智能家电产品设计协议;由省经信智慧城市研究院牵头,联合古北科技、讯能科技发起的慈溪睿联智能家电创新发展有限公司落地慈溪,并成功认定为慈溪市智能家电创新中心,目前已在智能家电标准的制订、智能家电产品的研发等相关工作着手推进。连续举办十一届“慈溪杯”工业设计大奖赛,组织企业参加宁波国际工业设计周以及设计企业和家电企业对接活动,公牛数码科技的魔方插座、车充,三禾厨具的多功能聚温钢一体锅获得IF产品设计奖,累计有7家家电企业列入省级工业设计中心,4家企业列入宁波市级工业设计中心。
三、围绕市场升级,推动销售智能化
一是发展慈溪家电互联网营销平台。慈溪家电馆已经与全球46个电商平台进行合作,进驻慈溪家电馆的家电品牌82家,其中慈溪家电品牌69个,覆盖大小家电产品近600个,国内外电商销售超2.4亿元。新浦、掌起等地依托当地家电产业建成镇级电商服务中心。二是加强与互联网龙头企业合作。实施“中国质造•慈溪好家电”专项行动,推动阿里巴巴大型企业工业品品牌展和互联网+采购,鼓励企业与小米、网易等互联网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在月立、三A的智能家电产品入驻小米米家、网易严选等互联网平台进行销售后,三A目前已进入小米生态链。三是搭建海外营销网络平台。培育本土跨境电商服务企业,建成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ECX跨境通,在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西班牙等地布局海外仓,有40家家电企业入驻,实现跨境出口约3000万美元。慈溪市家电出口基地成功创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成为宁波市首个国家级家电出口基地。
四、建设智能经济综合服务平台,增强创新承载力
以中科院两平台建设为总抓手和主平台,认真谋划区域创新平台体系。一是推进中科院系统两平台建设。慈溪中心引进中科院电工所赵峰博士基于国产芯片的高性能风机驱动器开发和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于军教授数字PCR仪制造及应用两个项目。刘宣勇团队《植入器械成骨和抗菌表面处理产业化研究与应用》项目入选宁波市3315创新团队。慈溪医工所明确领导班子责任分工,先后成立发展管理委员会、学术顾问委员会,商议医工所发展重要决策,科学规划学科布局。新引进高端人才7人;入选宁波市3315创新个人2人。二是加快智慧谷孵化器建设。以创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为目标,大力招引高科技项目和创新平台。2018年,对接洽谈项目22个,高铁人脸识别检票系统(宁波隆诚轨道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一代抽油烟机(宁波西德森厨电有限公司)等9个项目落地入驻,新落户企业注册资本8500万元;中科英钛智能制造、江苏星火众创两个项目达成落户协议,互联网洗车平台、智能家电设计等项目尚在跟踪洽谈中。累计入驻企业达30家。三是统筹谋划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根据省、宁波市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部署要求,结合慈溪产业和创新服务平台基础,拟订《慈溪市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三年计划方案》,推荐申报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家、宁波市级2家,其中市家电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成为宁波市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四是环杭州湾创新中心作为慈溪乃至杭湾经济的前沿阵地,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为本土主导产业服务、助力于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参与到制造业互联网化也就是产业互联网化的推进工作中。区域涌现出了一批创新龙头企业和互联网化产业平台,初步形成了从前端的创意设计、研发测试,到中端智能制造、3D打印,再到后端的数据挖掘、电子商务、跨境销售、品牌营销、金融创投以及人才培养的完善的产业链服务生态体系。未来,中心还将集聚更多产业链上下游的服务企业,着力使环创中心成为为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发展提供信息、科技、人才、资本、市场等一站式服务的创新平台。
五、抓好智能经济人才引培,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制定出台人才发展新政。制定出台了史上力度最大、集成度最高的人才发展新政策,围绕省内“领先”“率先”的要求,在十个方面进行创新突破,包括“上林英才”计划升级版“三个最高1000”政策、对上级人才全面配套政策、实施城市经济发展亟需高端人才引进专项政策、面向全职来慈创业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三个5万元”的普惠性政策等等。
二是着力激发企业用才引才主体积极性。为进一步激发企业引才用才主体意识,明确企业引才用才的导向,我市探索实行以薪酬为主要依据的企业人才评价办法,计税年薪连续两年达到30万元、50万元的人才,可分别参照硕士、博士享受子女入学等人才服务政策,破解以往人才评价唯学历、唯职称的弊病。明确对现行评价方式难以界定的“偏才”“专才”和企业实用型人才,经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或镇(街道)党(工)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认定后,可享受相应的人才政策。对新引进到企业工作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副高及以上职称)人才给予每月最高2000元、最长两年的津贴补助,并且健全后续培养、激励机制。
三是优化强化企业人才服务保障。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统领人才服务工作,健全完善人才服务体制机制,选优配强服务工作力量,强化医疗、教育、住房等服务资源保障,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制订出台“一体化服务12条”,选优配强服务专员和助创专员队伍,建立服务诉求流转处理信息平台系统,累计录入人才信息和服务诉求450余条次,着力为各类人才在慈创业创新提供精细化、个性化和定制化的“全程式”服务。落实人才安居工程,自2006年启动实施人才公寓政策,累计出售人才公寓产权房1108套。积极回应企业人才呼声,将子女入学政策享受范围扩面至全日制普通本科。
最后,衷心感谢你对慈溪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智能经济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在今后继续多提宝贵意见。
慈溪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19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