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282734267548D/2019-08526
市经信局
主动公开
政协委员提案
工业、交通/机械制造与重工业
2019-06-20
2019-06-20
面向社会
一、理由
慈溪现有市场主体超过15万家,其中工业企业1.8万家,一直以来,家电、化纤、轴承、汽配等传统产业都是慈溪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受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及自身经济结构性因素制约,传统制造业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总体来说,慈溪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仍存在以下的问题和困难:一是传统制造业数量庞大,但企业规模总体偏小,企业自主创新缺乏;二是企业对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认识不足,投入意愿不高;三是企业研发投入及人才资源受限;四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缓慢。
二、建议、办法和要求
(一)加强对企业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分担企业研发风险。建议市科技局、市金融办、市经信局针对企业研发创新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引进投资基金等机制,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扶持,分担企业研发风险,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推动广大企业破难题,不断提高传统制造业高新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二)加快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四新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政策激励引导等手段,推动企业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开展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促进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工业方向发展。鼓励企业紧跟消费模式转型的趋势,发展“互联网+消费”模式,推进企业营销方式、销售渠道、产品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等环节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推进传统制造业的新兴营销模式。依托市场物流园建设,发展智慧物流、共享物流、共享仓库。
(三)加快完善高层次人才和技能人才政策。深化引才引智,做到政策升级“引”、载体升级“聚”、服务升级“留”、培养升级“育”。大力培养引进制造业所需技能人才,提高高技能人才供给。除了专业技术人才,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生产一线的高级技能人才的短缺。建议深化和完善企业引进技能人才奖励政策,对企业引进的技能、实用型、专业化人才进行专项奖励及放宽落户政策,帮助企业破解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四)优化平台,激发和保护企业家创新创业精神。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大力弘扬慈溪企业家优良传统,深入挖掘企业家创业中“秉持初心,永续进取”的文化基因,大力弘扬新时代创业的“四开精神”,即“海纳百创、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开源精神;诚实守信、讲求实效的开明精神;艰苦创业、勤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全面激发企业家创新创业的激情和信心,努力打造慈溪制造的企业新优势、产业新优势、产品优势和创新优势。
(五)优化政府服务环境和营商环境。打造好平台环境、要素环境、政策环境、制度环境、政务环境,为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提供硬件支撑、高端要素、政策支持、创新动力和优质服务。发挥政府主力,推进传统制造业企业分类等级评价服务工作,有针对性提升若干行业若干类别企业向高质量发展创造政策和支持环境。发挥平台增力,对创新型、改革型企业实行专项奖励、税收减免、银行减息等政策,加大对传统制造业的降成本力度,发挥平台的倍增效应。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继续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措施,增创慈溪制造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