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734267548D/2019-08557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

主题分类:

工业、交通/机械制造与重工业

发布日期:

2019-06-24

成文日期:

2019-06-24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对《关于传达和落实相关政策提升我市中小企业营商环境的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19-06-24 10:24 信息来源:市经信局

江维委员、夏伊委员、龚建春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关于打造新时代营商环境的建议》、《关于传达和落实相关政策提升我市中小企业营商环境的建议》(第54号提案)已收悉。近年来,随着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切实有效的优化和改善营商环境已经成为中央到地方各地政府关注的重点。我市也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相继开展了四服四促精准服务企业、“政企同心、你我同行”、“三服务”等服务企业工作,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进一步提振企业发展的信心,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现将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对接上海,更加重视对接学习上海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全方位接轨上海目标,大力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上海国有企业、产业平台、行政机关挂职锻炼,学习上海改革创新经验,提升专业化能力素质。目前,已累计选派17名年轻干部到上海挂职,在学习取经、宣传推介、招商引智、集聚资源等方面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有效服务我市全方位接轨上海工作。同时,按照我市与上海临港集团全面战略合作要求,对接临港集团党委组织处、创新管理学院,积极推进与临港集团的交流合作。例如:市发改局成立全方位接轨上海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一个集中、两个支撑、六个专项、十大平台、十八镇街、社会各界”的组织运行体系,搭建形成与临港集团对口联系网络;制订出台全方位接轨上海年度工作要点和考核办法,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完成我市关于前湾新区规划方案的意见建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环杭州湾创新中心被列入前湾新区核心区。市工商联以首届世界慈商大会顺利举办为契机,开展浙江、上海的商会组织和企业家以及在沪慈溪籍乡贤的信息收集工作,加强与上海、浙大顾问团的全方位对接。启动开展全方位接轨上海的行动计划,组织走访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就我市企业与东华大学及上海纺织协会、上海纺织学会等加强沟通和协作与院方达成了共识。市科技局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突破口,重点加强与上海地区的链接,建立环杭州湾政产学研联盟,与上海交大、复旦大学等多家高校院所开展校地合作;与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共建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慈溪服务驿站,组织15家企业参观中煤科工集团上海研究院,推动两地科技资源和研发检测资源共享,双方合作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

二、整合统一平台网络,搭建多方位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功能,整合和统一各级政府网站、政务服务热线、投诉举报平台等,规范和简化办事流程。一是统一政务热线。将原先各单位自有的投诉、举报、咨询电话(如12333,81890)等整合至“12345”政务服务热线,由市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负责。二是统一投诉举报平台。市长信箱、镇(街道)部门领导信箱、举报、投诉、建议、咨询等网上渠道统一至浙江省统一咨询投诉举报平台,由市信访局负责。三是整合各级部门网站。根据上级要求,关闭各镇(街道)、市级各部门政府网站,仅保留慈溪市人民政府网站,并将省统一咨询投诉举报平台入口和“12345”政务服务热线整合至慈溪市人民政府网站。四是构建全方位服务企业平台。依托服务企业工作,完善“一办(市企服办,设在市经信局)一中心(市企业公共服务中心,设在市审管办)一平台(服务企业网上平台,由企服办负责运作)” 服务企业工作体系。下步,将市审管办的“市企业公共服务中心”划到市经信局,在市经信局设立企业服务科,建立“企服办——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市企业发展服务平台”的三级管理运作模式,实现服务企业“常态化”。其中,企业发展服务平台将以我市工业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从公益性基础服务和市场化对接服务两个层面,开展政策帮享、难题帮解、企情帮言、市场帮需等“四帮”服务已开展公开招投标,并落实平台运作经费、办公场地等前期工作。五是落实“一网审批”。继续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统一在浙江政务服务网宁波统一受理平台或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2.0版收件、浙江政务服务网慈溪权力运行系统或部门自建系统审批模式,做到“一网审批”。六是推进窗口“无差别全科受理”改革。在宁波率先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2018年,推进窗口“无差别全科受理”改革,并在宁波大市内率先实施镇级“无差别全科受理”,相关工作受到郑栅洁书记的批示肯定。七是推进市场帮需服务及平台搭建。市企业发展服务平台成立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将进一步探索为企业提供“市场帮需”服务;推进市审管办深化中介网上超市建设,引导中介挂牌入驻涉审中介网上超市,积极推行执业网上记录制,实时监控中介服务全过程,目前培育引进涉审中介机构399家、涉企中介机构284家,建立中介竞时竞价机制。

三、多渠道政策宣传,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惠企政策。加快政策落地,通过梳理完善惠企政策数据库、编制政策汇编、举办分片政策宣讲、专题政策解读和培训等方式,提升政策的知晓度,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各类惠企政策。一是构建“1+X”政策扶持体系。在调研排摸企业情况、测算分析、以及征求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慈溪产业高质量发展四十条意见》,构建“1+X”政策支撑体系。针对龚建春委员提到的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因市财政局在2019年已安排26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对企业的扶持,而我市企业90%是中小企业,不建议再单独设立慈溪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二是梳理完善惠企政策数据库。及时梳理国家、省、宁波和我市已出台的各项新部署、新政策和新措施,建立政策数据库,并编制《政策汇编》发放。此外,根据省政府“建立健全惠企政策落地省市县三级协同工作体系”的要求,全省惠企政策服务将统一到“浙江省惠企政策信息平台”。目前,平台已上线运行,我市也落实专人在平台做好惠企政策更新发布、主动推送、咨询答复、申报办理,并加强平台的应用及宣传推广等工作。三是开展多渠道政策宣传推广。在干部“定人”联企精准对接的基础上,征集排摸企业政策宣讲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分片宣讲、专场培训解读、上门走访指导以及“双百直通车”、“帮企大厅”、微信公众号等及时宣传政策,提升政策的知晓度。例如:近年来,我们先后组织了“中国制造2025”巡回宣讲活动、省“百名处长下基层宣讲政策活动”等,累计组织了10场,涉及企业1000多人;市经信局、商务局、科技局、金融办、人力社保局、市法院、市场监管局等举办了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培训、外贸出口退税和海关进出口最新政策培训会、“科创板政策”主题沙龙、专利知识巡回宣讲、资本市场高管研修班、科创板上市业务专题培训、失业保险惠企政策进民企专题宣讲、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巡回宣讲等培训及讲座等,增强企业对政策及法律法规等的知晓度和理解度。四是确保政策公开透明。各主管部门在制定扶持政策中已充分听取有关部门和企业的意见,制定的透明扶持政策公开透明,兑现细则也以发文公布,无任何暗箱操作;在政策兑现中,有关部门和中介机构按扶持政策和兑现细则进行审核,在审核中对企业提出的疑问进行政策解释,说明不能兑现的理由,并不时接受纪委、审计的检查,也无任何暗箱操作。

四、健全人才体系,营造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通过激发企业家创业激情、健全人才配套服务、推进人才关爱工程等方式,积极营造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一是激发企业家创新激情。落实300万专项资金,每年评选十大“工业经济年度杰出人物”,由市政府给予每位30万元等值奖章奖励,并在全市年度“经济风云榜”颁奖;评选年度实力百强企业、潜力百强企业、“软实力”十强企业、“创新领航企业创新领军人物”等,由市政府发文公布。积极组织企业国家、宁波“制造业单打冠军”、省“中小企业隐形冠军”、“浙江精品”、申报宁波“千亿级工业龙头企业培育”、“行业骨干企业”、“高成长企业”等。同时,通过报纸、电视、及网络等积极宣传推广企业的先进做法及典型事例,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企业的自豪感、荣誉感和归属感。二是搭建人才一体化服务平台。制定出台《推行“一体化服务12条”促进领军人才创业创新的实施意见》,搭建才富对接、招才引智活动、社会化引才合作、创业要素供给等四个平台、提供人才计划申报、人才项目落地、人才创业帮扶、人才生活配套等四大服务,让人才办事更省心、创业无忧虑、生活有保障、发展有平台。三是健全人才配套服务政策。制定出台《慈溪市引进人才子女入学实施细则》,当年帮助企业引进的60余名中高层次人才解决子女入学问题;进一步放宽引进人才落户条件,出台《慈溪市户口迁移政策实施细则》;出台《支持高层次人才来慈创业实施办法(试行)》,对高层次人才全职来慈创办企业,三年内每年给予创业场租、生活津贴、贷款贴息等最高“三个5万元”补助;还相继出台《慈溪市社会化引才引智奖励实施细则》、《慈溪市各类人才申领新型居住证认定办法》等,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四是实施人才关爱工程。落实人才住房保障政策,推出领军人才免租房22套、领军人才团队核心成员公租房21套,均做到拎包入住;推出人才公寓产权房,价格参照同地段同区域的经济适用房,已累计出售人才公寓产权房1108套。落实大学生购房补贴和高层次人才安家(购房)补助政策,对毕业10年内的大学生(基础人才、创客人才)在甬以家庭为单位购买唯一住房的,给予购房补贴(按购房额2%补助、最高8万元),累计受理人才购房补贴2971人,累计发放补助款6689万元;累计发放高层次人才安家补助393万元、高层次人才购房补助250万元。此外,每年开展高层次人才年终慰问,每两年开展一次高层次人才健康体检,每三年开展一次市级以上突出贡献专家疗休养。五是鼓励各镇(街道)利用地域优势,做好乡情文章。加强与本地籍在外慈商、乡贤和慈溪籍在外发展人才的情感联系,协助商会、创二代等组织与在外慈商开展项目对接、考察学习等活动。

五、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着力打造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一是深化“亲”“清”政商关系。强化政策引领,相继出台了《关于构建我市“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实施意见》,《推进清廉民营企业建设的实施意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优化营商环境。同时,通过各项例会,结合政情交流、政企恳谈等形式,邀请市主要领导和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与企业家代表面对面交流,宣传最新政策并现场解答企业发展中碰到的普遍性热点、难点问题。二是建立良好的政商沟通机制。除了对全市1700多家企业落实企服责任人“一对一”定人联企精准对接外,开通“双百直通车”、“帮企大厅”、审批“诊疗室”、“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等方式,畅通多元化沟通渠道。通了“双百直通车”(即,“百强企业服务群”、“百家规上企业服务群”),其中,“百强企业服务群”主要由市长、工业副市长等政府领导和全市百强企业负责人组成;“百家规上企业服务群”主要由各镇(街道)、园区主要负责人和当地规上企业负责人组成;镇“帮企大厅”由宁波市8718平台、市企服办、镇企服办及企业相关人员组成;通过微信群,企业只需在群中直接“@”一下领导或相关部门,即可实现简单问题“一秒达、一秒答”,复杂问题“线上接件、线下办理”。三是开展“个性化”专项服务。各部门结合各自职责,开展“个性化”专项服务。比如,市审管办设立审批“诊疗室”、建立融资抵押“绿色通道”;市税务局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畅通涉税诉求解答及举报渠道;市发改局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制定出台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改革实施方案;市生态环境局以“最多跑一次”为抓手,推出环评代办制,由环评机构“一站式”服务,实现环评审批“零跑腿”;市环创中心由办公室副主任专职负责两中心建设,并设立服务大厅,下步将整合工商登记、税务办理、法律咨询、财务代理、知识产权代理、城市管理、楼宇管理、企业服务等职能和配套服务,切实打造一站式服务。四是营造“容错机制”。市市场监管局进一步完善退出机制,实施简易注销改革试点,进一步扩大简易注销适用范围,建立容错机制,缩短公告时间。市法院开拓服务民营经济新渠道,以“知识产权司法服务研究实践基地”为平台,为维护企业创新发展成果、鼓励企业创新创造提供法律指导。市生态环境局针对我市小微企业危险废物处置难问题,积极稳妥开展我市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转运试点工作,帮助我市民营企业防范环境管理风险。市审管办出台了《慈溪市企业涉审投诉处理结果第三方评估机制运行办法》,建立了企业难办事项第三方评估机制,组建了“专家库”,对企业投诉处理结果不满意问题,由企业申请,市审管办组织“专家库”成员对难办事项进行专项研究和综合评估。

六、加大营商环境优化的对外宣传。一是全面落实营商环境指标体系。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建立浙江省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的要求,开展营商环境试评价调查样本框收集上报、营商环境试评价统计数据上报等工作,为我市营商环境优化创造良好条件。二是加大传统主流媒体合作力度。在慈溪日报开辟专题专版栏目,做到每周一期全年报道我市优秀企业家典型事迹等。在慈商大会期间,利用具有本地特色文艺节目,并精心制作宣传文艺片,讲好慈商创业故事,弘扬慈商拼搏精神。充分发挥“风云慈商”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宣传作用,向各基层征集优质宣传稿件,并积极设计专题和特刊,塑造了非公经济人士的正面良好形象,积极营造亲商、爱商的良好氛围。三是积极利用新媒体提升宣传效果。各部门利用微信公众号、QQ群等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比如,市委宣传部充分利用各类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发挥相关网站窗口作用,集中宣传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制度政策,树立诚信典范,曝光失信案例。市法院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发布宣传稿件969篇次,其中省级240篇次,国家级55篇次。

最后,衷心感谢您们对我市营商环境及服务企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们在今后继续多提宝贵意见!



慈溪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19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