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734267548D/2019-08564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

主题分类:

工业、交通/机械制造与重工业

发布日期:

2019-06-24

成文日期:

2019-06-24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民营企业发展信心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9-06-24 11:11 信息来源:市经信局

一、理由

慈溪作为全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民营经济占绝对优势。经过改革开放40 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慈溪市民营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等)达12万余家,占全市各类企业总数的比重超过99%。在目前全国上下都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大背景下,我市也出台了各种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降成本、畅融资、优环境、拓市场、助创新、保权益等。可谓以猛药去疴的决心出台各种政策措施。但对企业家来说,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莫测,部分企业家对发展前景不乐观;有些企业重伤后发展信心不足,投资热情不高,出现了一头热一头冷现象。如何进一步提振民营企业家发展信心值得我们深究。

(一)有些企业家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处于迷茫。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回升乏力,加上一些国家施行严格的保护主义,使得民营企业“走出去”遭遇空前困难。国内的经济转型升级和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反腐败的不断推进,带来一系列的新情况新变化和深刻的利益关系调整。加之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外贸出口下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市场需求不足。慈溪相当一部分实体企业的发展步履维艰,特别是民营经济中的传统实体企业,对于企业发展的前景更不乐观,等一等、看一看思想普遍,投资再发展信心不高。

(二)融资难、融资贵、人才匮乏仍成为民营企业最普遍、最突出的问题。一方面是大量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信贷资源流向实体企业受阻;劳动力、资金、资源、土地等要素价格不断上涨,高成本进一步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是转型升级遭遇创新困境。一些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转型的“火山”。部分作为创新主体的民营企业,面临创新能力不足而不会创新、不能创新,创新人才匮乏而无法创新、不敢创新的困境,陷入低端竞争陷阱。

(三)政策实施过程中的落地不彻底。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引导、帮助和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由于宣传不力,辅导不及时,兑现手续繁,在落实方面存在着相当多的制约。正是因为很多好政策的进入门槛过高,加上有些帮扶和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在落实层面出现梗阻而未及时落实到位,好多政策没有到达最后一公里,使得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面对政策只能望而却步,不但难以在政策实施中增强获得感,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民营企业对政策的淡化和漠然。

(四)新“四风”现象的出现。“八项规定”实施后,出现了“门好进,脸好看,话好说,就是事难办”的现象,特别是少数干部为了避免“负责任”“受牵连”,转而对民营企业家“软拒绝”,与民营企业的接触处于不吃、不拿、不干事的“三不”状态,使得政府部门和民营企业之间“弹簧门”“玻璃门”“旋转门”有增无减,民营企业到政府办事的效率也大大降低,严重挫伤民营经济创业发展的热情。

(五)网络信息的冲击和媒体对民营经济存在问题的过度渲染。西方国家文化产品通过网络渗透,让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产生疏离。个别民营企业家“精英”的不当言论在网络中受到热捧,强化民营企业家群体的思维定势,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其价值观念与主流意识形态渐行渐远,甚至出现困惑、迷茫和混乱,最终导致其发展信心的严重缺失。此外,某些舆论媒体过度渲染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经营者增强发展自信产生负面影响。

二、建议、办法和要求

(一)加强经济形势大宣讲,做好释疑解困工作,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通过举办高层次宏观形势报告会,加强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正确宣传,发挥輿论的正确引导,帮助民营企业家获得全景式的信息,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误读误判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及时排解悲观失望情绪,重塑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对待当前发展困境,消除心理疑虑。

(二)加快政策大落地,为民企发展助好力。一是政府要高度重视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在投资过程中既有市场风险也有政策风险,增加投资最担心还是政策变化。二是要加强涉及企业发展的各种优惠政策措施的整理汇总。对涉及企业发展的重大政策,出台政策前要重视征求行业协会企业家的意见建议,制定明确的实施细则。要利用政府公开平台加强宣传,广而告之,扩大政策的知晓度。针对目前政府各部门竞相出台帮扶政策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情况,既要避免政出多门、着力不一致的状况,也要避免好多好的政策空中飘,落实兑现少的状况。三是要建立规模型企业的排忧分析机制。开展个性化建档、清单式管理,企业能享受什么优惠政策,有何困难诉求,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的帮困小分队,定期排摸,定期排忧,对其进行精准施策帮扶。四是重塑新型的“亲清”政商关系。消除 “中梗阻”,畅通“微循环”,切实解决好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努力破除“门好进事难办”问题。

(三)积极营造企业家成长的良好社会文化舆论大环境。一是要开展优秀民营企业家培优树典活动。通过弘扬和宣传成功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典型事例,弘扬企业家精神,大力宣传报道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诚信经营、创业创新、服务社会的优秀企业家典型,增强企业家们发挥其价值引领作用的自觉性和自豪感、荣誉感和归属感。二是要妥然处置民营企业突发问题。对民营企业慎用查封、扣压、冻结等手段,对企业经营者慎用限制人身自由等司法手段等,提高政府相关部门的依法办事水平。三是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构建新型的政商关系评价机制。

(四)建立中小企业服务大平台。一是要建立线上线下优质服务生态圈。为企业提供政务、融资、技术、培训与创业、信息化、市场开拓、法律、管理、人力资源、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创业创新项目发布等资源共享服务。二是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要清理各类前置审批和中介服务,大力降低各种产业和行业的准入门槛。要一次性告知项目各类手续办理的程序和要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三是要建立企业服务联动会商机制。市级层面对企业涉及的国土、财政、发改、市场监管、税收、金融、科技、人社、经发等部门建立联动会商机制,定期不定期开展会商,解决企业健康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政策问题,如用地难、融资难、用工成本高、人才和高端技术匮乏等实际困难。四是要建立良好的政商沟通机制。重视构建良好的政企环境,通过在个性化零距离服务中,提升亲商安商重商的良好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