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282742183985L/2019-94000
市商务局
主动公开
政协委员提案
综合政务/政务综合类
2019-07-16
2019-07-16
面向社会
商业街的内涵是一个城市对外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当地居民和游客休闲、购物、娱乐、消费的汇集地;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活力的象征。慈溪是改革开放之后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40年来,慈溪人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条件不断改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消费水平也是日益提高。自2014到2018年连续五年的双十一消费排行榜中,慈溪作为县级城市,消费水平一直稳居全国县级市排行榜前三。由此可见,慈溪人民的消费实力着实让人吃惊!拥有这么庞大的消费群体的慈溪,是否拥有与之相匹配、相得益彰的商业环境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慈溪现有的商业圈。
一、慈溪商业街的现状
上林坊,作为慈溪中央商务区的第一个商业项目,地处慈溪最繁华的核心商圈,人们期待中的“上林城市客厅”购物休闲和旅游场所,如今仅仅是中下品商品交易区,小吃街,整个业态商品梯度不够,商业街店铺千篇一律,经营品种与经营模式单一,特色缺乏,产品品种稀缺,商品品牌太少,品味无法保证,社会服务水平低下,根本满足不了各个梯度的消费者需求,更少了对那部分高档需求群体的吸引力。现象的背后是商铺主营者缺乏共识,缺乏盈利创新意识,物业管理者以权谋私,服务意识淡薄,造成管理狼藉,环境结构破坏严重,业主怨声载道,商业氛围日趋淡薄。
2018年国庆,新的文化商务区商业街又迫不及待地开张了,位于新城大道北路的新城市中心,又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慈溪这个城市的中心部位。他的周围高楼林立,写字楼密布,我很想畅想一下这个新的文化商务区未来的布局和商业氛围,是依赖爱琴海购物中心进行客流量的引流?还是依赖各写字楼员工以及生意引流?是两者各自为政,还是和谐统一,互相增加流量补充客源,缺一不可?在写字楼的功能定位还没落实之前,这样匆匆开张是否是一件好事呢?爱琴海商业街的开张,让我回想起当初上林坊商业区初建时的模样,故有了今天的思考,提出几条建议。
二、给慈溪的商业街建设提出几条建议
1、慈溪需要创设特色专业商品街和服务性街区
所谓特色专业商品街,如:杭州的丝绸城,海宁的皮革城,西塘的酒吧一条街,上海秦皇庙旅游观光一条街等,而我们慈溪,一直以百强县前十自居,需要创立自己的品牌特色街道。慈溪向来以小海鲜闻名,各类小吃也小有名气,各类小电器更是在全国名声躁动,上林越窑陶瓷更是风姿绰约。故,可以在在慈溪现有的商业街改造或者开辟几条具有慈溪特色的专业商品街。如海鲜一条街,小吃一条街,小电器一条街,越窑陶瓷礼品一条街等等。同时,可以整合一些民间小技巧,小修小补的小技工,聚集于一处,创设利民街,方便市民找寻日常生活修补的地方,便于资源再一次利用,全民倡导能源节约。另外,整合一些民间资源,创设传统文化传承街,让孩子们看到,知道,并学会一些传统技能,加强文化渲染和家庭的互动氛围,促进社会和谐和文化传承。
2、慈溪的商业街缺乏合理布局和规划,缺乏功能性布局
商业街通常是具备商品零售,餐饮服务,文化休闲旅游等功能,集中一定数量上档次的中小商业店铺,以汇集更旺的“人气”“商气”“名气”“财气”形成一个室外购物,休闲,餐饮的商业带,布局上相互协调,商品互相映衬互补,不宜过度集中。如果规划不当,商业街内部商品秩序混乱,层次低下,外围则使停车场设施不够完备,商业街周围街道交通拥堵,让市民望交通而生畏,吸引不到人流量,导致商业街人气萧条。
爱琴海商业区可以通过规划,和附近的商业大厦相映生辉,互通有无,增加人流量和商业氛围。
3、街区内部空间设计有待完善
商业街理想气氛应该是能充分满足现代人需要的安全,舒适,信得过,可以提供餐饮,休闲,娱乐,金融,交通,学习,信息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应有应有。但是如今的商业区寸土寸金让开发商很难放弃部分商业利益,商业街作为社会活动中心的的功能远未实现。
4、街区各门店各自为政,没有统一要求
慈溪其实有很多商业区,包括三北大街,水门路步行街,但很多街区各门店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运营部署。商业街店铺千篇一律,经营种类与经营模式单一,商品缺乏个性彰显,缺乏特色点缀,缺乏文化传承,品质无法保证,消费群体单一,这些都将成为制约慈溪市商业街发展的重要因素。
5、商业街社会服务功能低下
商业街是集购物、餐饮、美食、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文化性消费等多功能一体的现代化大众消费区域,是城市社会活动中心,仅仅依靠素质低下的保安物业公司的人来管理,是远远不够的。今上林坊的现状是购物功能单一,休闲文化性消费服务更是严重缺失。商业街小道上小贩云集,乱摆乱卖现象突出,给商业街带来治安隐患。同样物业管理者服务意识淡薄,以权谋私方式却多样,把上林坊治理成一个不三不四的商业街。商业不成气候,休闲环境“雾霾”重重。作为城市名片,上林坊是一败笔。管理者的败笔,也是对应行政部门疏于管理的见证。
6、商业街建设应遵循原则及具体对策
慈溪商业街建设应注重像类似青瓷文化,小家电匠心制造这样有价值的传统文脉和商脉的传承,充分利用越窑和匠心这样的历史文化底蕴,整合提升街区品位相结合,注重特色培育,增强影响力,从“以人为本,以客为尊”的理念出发,注重停车,休闲,绿化,文化,卫生,信息,景观灯配套设施的建设,增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提高市民满意度和契合度。
慈溪的商业街建设有很强的规划性和一定的强制性,应由政府部门实施规划和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慈溪市民的消费意识与本身具备的人文素养之间存在发展差异,对商业街的功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对整体城市品位与规划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唯有政府部门出面统一规划和建设管理,才能全局地,科学地,全方位地,细节化地满足市民的各种消费需求,又能将慈溪本土文化很好地展示和传承,才能把商业与慈溪历史及慈溪发展紧密关联,真正把商业街落实为慈溪商业文化精华的表征,也是慈溪城市活动的重要公共场所。不至于把最美好的初心散落成沙,各自做各自的商业,没有整体布局思维,没有文化特色,没有长远规划。
判断一条商业街成功的标准:一是社会效益;二是经济效益。当美丽的街景给慈溪市民带来美好的心情,所有需求应有尽有,卖点集中,实现一站式购物的时候,也是慈溪市民城市幸福感最强的时候。城市和商业街浑然一体,体现了慈溪这个百强县市的独特个性和魅力。
慈溪是一个富足的地方,引人瞩目的2018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发布,慈溪市再获佳绩,以浙江第一的成绩位居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六位,并在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中高居第二位。有了这样的经济基础,自然可以推动消费,同时消费也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增加,聚焦消费热点,对提振经济,增加就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发展更加注重品质的大背景下,扩大内需市场,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是当前发展的现实需要。为此,针对全体居民生活消费现状,应优化居民消费环境,激发消费潜力。
慈溪的各大商业街、步行街必须依托各大商业街应体现城市客厅的功能,迎客送往,满足广大慈溪市民的各种物质需求和精神上的满足,为广大市民带来崭新的休闲方式和购物便捷。让慈溪的商业街成为慈溪城市繁荣的象征,是慈溪城市运营的点睛之笔,更是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提升慈溪城市形象,打造城市亮点的重要举措。
沈燕委员:
你在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慈溪商业街建设的几条建议》(第269号)已收悉。我局经研究后,提出意见函复如下:
诚如沈委员所言,商业街是一张城市名片,也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和经济功能。我市的商业街发展曾经走在全省县市区前列,329国道精品服饰街等特色商业街成为首批省级特色商业街区。近年来,我们为了发展和提升商业街也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制定实施包括商业街区在内的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目前正在实施的规划是2017年编制完成的《慈溪市商贸流通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思想是构筑“一主三副多区多点”的空间布局结构。具体为——一主:一个中心商业区,包括五个商业集聚区,以“CBD现代商务中心”为核心,东、南、西、北环绕四个集聚区,包括“城东主题商贸区”“城南商务宜居区”“城西都市休闲区”“城北商务创意核心区”;三副:三个特色乡镇商业中心,包括周巷片区、观海卫片区和龙山片区三个商贸业片区;多区多点:电子商务园区、鸣鹤风景区、上林湖越窑青瓷文化传承园和达蓬山旅游区以及各商贸区域内的商业网点、邻里中心等。目前“一主三副多区多点”已基本成型。二是持续开展特色商业街区创建工作。目前我市拥有宁波市级及以上特色街区7条,包括:上林坊仿古商业街、三北妇女儿童服饰街、国道精品服饰街、鸣鹤古镇特色夜市街区、慈溪士林街夜市街区、周巷镇天元古玩街、孙塘路餐饮特色街等。特色商业街区的创建主要有两种方式,对店铺产权私有、属地政府难以干预业态的街区,我们选择的是通过市场调节作用已经自然形成特色业态集聚的街区,由市市场监管局、市城管局等职能部门对商铺经营行为加以规范提升,从而优化商业街区的消费环境,达到创建的目标。另一种是店铺产权属于国有的,通过统一的规划定位达到特色业态集聚、功能完善的创建目标。但大部分室外商业街区都属于产权私有的情况,政府的财力等条件难以实施业态重整,只能借助市场力量进行调整。政府各职能部门主要是认真做好店铺经营的监督管理工作。三是多形式、多方位、多层次提升消费环境。上林坊仿古商业街、三北妇女儿童服饰街、国道精品服饰街等早年风光一时的开放式商业街区会出现目前的颓废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市场经济的选择。我市市民越来越倾向于驱车前往商场、综合体等消费功能齐全、环境优美舒适、不受晴雨寒暑影响、停车等配套设施完善的室内场所进行体验式线下消费;而不必通过现场体验的消费,则更多转移到资源丰富、方便快捷的网络上进行。即使是现有的商场、综合体,也往往依托餐饮、影院、美容等体验式消费来吸引人流。餐饮街、旅游街区等商业特色街更是如此,上林坊、国道、三北大街等服饰配饰类消费已难以聚集人流,市场无形之手的选择相应地促使这些商业街区业态作出被动调整。如上林坊,已呈现出中低端消费聚集的情况,因此吸引到大量外地务工人员和学生一族的聚集,人气较之以往不减反增,承担了满足中低端消费需求的功能。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对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市民中高端消费需求的满足,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引进和建设商场超市、城市综合体方面,如去年相继开业的吾悦广场和爱琴海购物公园,月均营业额在4千万元左右,对完善和优化城区商业布局、提升消费环境、激发消费潜力和满足消费需求有明显作用。对于满足市民的日常基本消费需求,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社区商业的提升上,对有条件的区域,以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方式,由商业运营管理公司统一租赁、统一招商、统一管理,建设基本的生活、社会、公共服务业态;对条件达不到统一租赁和招商管理的区域,我们通过加强引导和监管的方式提升消费环境,逐步构建完善15分钟生活圈。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牵线商业运营管理公司和市建设集团的合作,对市建设集团所属的国有资产进行社区商业邻里中心试点;市商贸集团与世纪联合集团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将在我市规划建设以现有农贸市场及农贸市场规划布点为基础的社区商业圈。在商业特色街区的创建方面,我们更多地关注市民特色消费的需求,如专类产品宣传推广、旅游消费、节假日休闲、农家乐体验等,形式上也较多样化,有开放式的街区,也有其他的形式,比如场馆的形式(如慈溪城建馆、青瓷博物馆等宣传推介慈溪文化传承)、或依托行业龙头企业的形式(如方太的企业文化研究院、慈星的机器人小镇等宣传推介特色产业文化)、或通过定期举办文化会展的形式(逍林镇汽车文化消费节、天元兰街庙会等宣传推介特色文化)等。我们正致力于构建“综合商圈满足中高端消费需求、社区商业满足基本日常生活需求、特色街区满足特色消费需求”的格局。
根据沈委员的建议,下步我们会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对已有商业街区的管理,通过政府有形之手配合市场无形之手来加快业态的调整升级。各职能部门加强对现有商业和物业公司的日常监管,优化提升消费环境。虽然对资产私有的商业业态难以实施一步到位的业态调整,但我们将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去规范、引导业态升级。比如加强对周边未开发地块的规划属性定位;有意识的选择合适地点来举办相关特色产业的展示展销、宣传推介活动,引导形成特色产业集聚区;以社区等区块为单位开展意识形态的宣传引导,利用舆论作用推进业态的调整和升级等。二是结合实际,适应变化,适机调整和实施商贸业发展规划。我市目前的商贸业发展、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对我市的商贸业规划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会适时修订调整发展规划,增加新城河区块配套商圈、城西南区块商圈和城北高铁商圈等规划内容,增加构建“15分钟生活圈”的具体实施方案等。三是加强消费促进工作力度,更大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依托各大商圈开展常态化的消费促进活动;在集中时段组织开展政企联合、社会参与的购物节庆活动,如市政府每年举办的金秋购物节、春节年货展销会等。在活动中,我们将注重跨界产业相融合、物质与文化相结合、经济与社会效益相兼顾,在商贸促销活动中融入旅游、文化、工业、农业、交通物流、社会公益等元素,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最后,感谢您对商贸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慈溪市商务局
2019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