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28200297700XM/2019-46895
市自然资源规划局
主动公开
规划编制
国土资源与能源综合类
2019-09-24
2019-09-24
面向社会
一、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原则上与洪魏村村域范围一致,面积7.23平方公里。主要规划内容大多位于村庄建成区内,包括洪魏村及周边的山水田园,西到夜市北路、南面直通史祥寺,东面、北面分别接环村东路、环村北路,此范围为整个洪魏历史文化名村建成区范围,面积约70.59公顷。
2、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7——2030年,其中近期2017——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二、保护重点与保护等级范围
1、保护内容
(1)保护文保单位(金锁桥、魏家完节坊、桐井)、文保点(羊埠墩石室墓、竹山桥、洪家祠堂、桂花门头、献九房公井)、历史建筑(竹山凉亭、桐井西边屋(桐溪大屋)、魏家上新屋、魏家下新屋、白漆间、土地堂、大夫第、西墙门、举人门头)和传统风貌建筑(破门头、魏延荣故居、永达大屋、上坝墩大屋、后溪堂、洪荆山故居、尼姑门头、下四份);
(2)保护重要古街巷(沿溪路),包括街巷尺度、沿街商铺等要素,整治古街巷沿街风貌,包括对扶手、铺装材料的替换;
(3)保护洪家祠堂,重建魏家祠堂,恢复洪、魏两大宗氏在空间上的集聚空间,注重延续洪、魏两大氏族的生活氛围和洪魏村自古以来形成的民俗风情;
(4)保护洪魏村特色红色文化,加强白漆间、大夫第、西墙门等相关建筑对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展示;
(5)保护及恢复甘溪、八卦水等村庄内部水系,包括古桥、埠头等要素,并作为展示洪魏村特色风水文化的重要载体;
(6)保护及传承洪魏松花团制作技艺、洪魏葡萄酒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7)保护重点:
①浙东革命弘扬地
②依山傍水生态村
2、保护等级范围
(1)核心保护范围:规划东侧界限主要位于上下结合西侧,并主要包含谢家门头、下四份、洪家祠堂、西墙门等传统风貌建筑,南侧界限主要由横筋线、甘溪以及洪荆山、大夫第等历史建筑南侧边界构成,西侧界限主要以甘溪为界,并包含传统风貌建筑上新屋,北侧界以桐溪路为界,面积8.28公顷。
核心保护范围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相关法规要求的保护措施进行严格保护。
(2)建设控制地带:规划东侧界限由上下街和东二路构成,规划南侧界限由横筋线以南区域构成,西侧界限为夜市北路及周边区域,北侧界限由环村北路扣除部分新建住宅区构成,面积20.86公顷。
按照保护规划严格控制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设活动,在此范围内的新建建筑或建筑整修,必须服从“风貌协调”的原则,在建筑高度、风格、形式以及建筑色彩上与传统建筑风貌协调。
(3)环境协调区:建设控制地带以外、规划范围以内的区域划定为环境协调区。区域内建设用地以控制规模和协调建筑风格、颜色、体量为主;以保护古村山水格局、保护周边田园环境为目的。
三、古村保护规划
1、整体风貌保护
(1)村庄风貌和空间格局保护
(2)水系格局保护
(3)界面保护
2、文物古迹保护规划
洪魏村现状有两处慈溪市级文保单位,另外桐井现状为慈溪市级文保点,规划推荐其成为慈溪市级文保单位。现状共有三处慈溪市文保点,分别为羊埠墩石室墓、竹山桥、桐井,其中桐井在本次规划中拟推荐为慈溪市文保单位,此外,根据现状保护、修缮情况,把献九房公井、洪家祠堂和桂花门头拟推荐为慈溪市级文保点。洪魏村现状无历史建筑,规划拟推荐洪魏土地堂、竹山凉亭、桐井西边屋(桐溪大屋)、白漆间、魏家上新屋、魏家下新屋、大夫第、西墙门、举人门头为历史建筑。
规划明确或划定文保单位、文保点、拟推荐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按《文物保护法》、《宁波市文物保护点保护条例》、《浙江省历史建筑保护图则编制导则》、《浙江省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导则》的要求,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严格保护。
3、建筑保护与整治模式规划
洪魏历史文化名村建筑保护与整治方式分为保护、修缮、改善、保留、整治、拆除六类,具体使用范围和措施要求见下表:
洪魏历史文化名村建筑保护与整治方式一览表
建筑保护与整治方式分类 | 使用范围 | 措施要求 |
保护 | 已公布的文保单位、文保点和已登记尚未核定公布为文保单位或文保点的不可移动文物。主要有金锁桥、魏家完节坊、桂花门头、洪家祠堂等。 | 文保单位、文保点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宁波市文物保护点保护条例》等的要求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并进行严格保护。 |
修缮 | 历史建筑和拟推荐历史建筑。主要有白漆间、桐井西边屋(桐溪大屋)、大夫第、西墙门、魏家下新屋等。 | 修缮活动不得擅自改变历史建筑主体结构、外观和有特色的内部装饰,不得危害历史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建筑内部局部允许改变,可以结合其自身特点进行保护性利用,如陈列、纪念、传统商铺、传统作坊等。 |
改善 | 以传统风貌建筑为主要对象。 | 保持和维修外观风貌特征,特别是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细部构件或装饰物;其内部允许进行改善和更新,主要配备厨卫设施,以改善居住、使用条件,适应现代生活方式。 |
保留 | 与保护区传统风貌协调,且其建筑质量评定为“一类建筑”的建筑。 | 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其他建筑,改建应基本维持传统风貌,与现状协调。环境协调区内的其他建筑符合环境协调区的控制要求。 |
整治 | 与传统风貌不协调或质量很差的其他建筑。 | ①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建筑整治主要有立面改造、屋顶改造、降低层数等措施,使其符合历史风貌要求。 ②正面一律不允许设置遮雨蓬、晒衣架。空调机位实施装饰性遮挡;防盗卷帘门、防盗窗统一风格,沿街市政、环卫设施根据市容标准进行统一改建。 |
拆除 | 风貌、质量较差,违章搭建或严重破坏整体风貌且不易整治的建筑,以及因道路拓宽、村庄规模控制等原因需拆迁的建筑。 | ①针对与历史风貌有较大冲突的不协调建筑和障碍建筑、违章搭建或加建,破坏原建筑布局和历史地段空间形态的建筑,应该采用拆除的方式。 ②整修和改造都不能处理好与历史风貌冲突的矛盾,应采用拆除的方式。 ③原址拆除,可辟为绿地或开敞空间;若原址重建要求必须与古村传统风貌相协调。 |
4、历史环境要素保护
(1)保护水系,水系格局是洪魏村历史格局的重要组成,主要由甘溪和村庄内部蜿蜒的水渠组成。规划对水渠进行清淤,并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和村内老人口述,将水渠串联成环,恢复其历史格局,在打造洪魏村特色水系格局的同时,也将其作为洪魏村风水文化展示的重要载体之一。
(2)保护古桥,主要包含金锁桥、竹山桥、古大桥3座古桥。
(3)保护古树名木4棵,其中一级1棵,为500年树龄的枫香树,三级3棵,均为香樟树,树龄分别为200年、200年和100年。
(4)保护古道,洪魏村南靠五磊山,山上有倒爬岭古道、洞山寺古道;西依竹山、白沙山,山腰及山脚处有岭,为竹山岭和白沙岭,是旧时三北沿山一带的交通要道,今古道尚存。
(5)保护山体,包括五磊山、竹山、乌山及山上的众多古迹和传说,包括史祥寺、土地庙、竹山岭古道、白沙岭古道等。
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为保护方针。以整体性、活态性、真实性为保护原则。规划将金锁桥、祖龙庵与秦始皇的传,洪魏松花团制作技艺、洪魏葡萄酒制作技艺、红色文化、风水文化、商帮文化、宗族文化等洪魏村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挖掘、保护、传承,结合文化旅游发展,提供物质载体与空间场所,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力。
四、古村发展规划
1、发展规模
至规划期末,洪魏村规划人口将达2700人左右。规划范围用地规模51.33公顷。
2、空间规划
(1)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洪魏历史文化名村构建“一心两轴多片区”的空间结构。其中:
“一心”:即依托洪魏村委、洪家祠堂(老年活动中心)、卫生服务站构成的公共中心;
“两轴”:即沿甘溪打造滨水特色风貌轴和依托横筋线打造的对外交通发展轴;
“多片区”:即指红色文化展示区、两处风水文化展示区、传统风貌居住区四大中心片区,和外围的居住区、工业区、自然风貌区、旅游服务区等,并在各个片区内部规划设置1~2个片区中心,主要为公共空间或景观绿地。
(2)高度控制规划
①文保单位、文保点、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维持原有建筑高度。
②文保单位、文保点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有超过文保单位、文保点的建(构)筑物应降低层高或拆除;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周边20米范围内有超过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的建(构)筑物应降低层高或拆除。
③建设控制地带内建筑高度控制为三层及三层以下的坡屋顶建筑,在核心保护范围内严格控制在二层以下,现状高度低于控制性要求的建筑不得加建,区域外允许建筑高度适当拔高。
3、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形成对外联系通道、内部车行道路、内部步行道路三级道路系统,同时在交通环上规划新增4处停车场,结合原有的1处停车场,共规划5处公共停车场,从而减少进入村庄内部的机动车。此外,规划完善登山步道的建设,实现与倒爬岭古道、洞山寺古道、慈溪市国家级登山步道的连接,实现景观步行道路的区域联动。
4、旅游发展规划
(1)旅游空间发展格局
规划形成“一心、两轴、一环、六片区”的旅游空间格局。
(2)旅游线路规划
规划结合洪魏村特色资源,发展五条特色游线,分别为:风水文化游线、红色文化游线、商帮文化游线、禅文化游线、村域古迹观光游线。
五、规划实施
1、近期(2017——2020年):
近期主要针对洪魏村核心保护范围,以古街巷、文保单位、文保点、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修缮、整治为重点,主要内容包括:
①对洪家祠堂、西墙门、大夫第、白漆间、魏家下新屋等拟推荐文保点、历史建筑进行修缮。
②原址重建魏家祠堂,恢复洪魏村宗族格局。
③对红色文化核心区进行综合整治,包括恢复地面铺装、敷设市政管网、沿街建筑立面整治、街头绿地、休闲空间打造等。
④对甘溪沿线进行修缮、整治,包括水系治理,驳岸、埠头、古桥的修缮,沿线建筑风貌整治,恢复历史风貌,统一安装栏杆,沿溪路恢复铺装,开放空间打造等。
⑤新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集散广场、生态停车场等旅游配套设施。
⑥完善洪魏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提升村民生活居住条件。
⑦全面启动洪魏村旅游开发,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和接待水平,打响旅游品牌。
2、远期(2021——2030年):
远期以发展性保护为主,通过对洪魏村全方位、深入的保护,以展现洪魏村历史内涵和突出村庄特色为目标,整治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筑,在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指引下,结合保护同时发展旅游,主要内容包括:
①对洪魏村建设控制地带内其他建筑进行立面、屋顶的整治,使其与洪魏村文保单位、文保点、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风貌相协调。
②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引导历史建筑、公共建筑植入部分旅游服务功能。
③全面开展洪魏历史文化名村特色旅游,以文化旅游、休闲旅游为主。
④全面完善规划范围内各类市政和服务配套设施。
⑤对规划范围内的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提升村民居住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