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我们开启小城市培育新一轮征程初始之年,又是冲刺全国文明镇创建关键一年,也是小家电智造小镇和天元古家具小镇出形象之年。新的一年,国际国内风险挑战仍将上升,企业发展外部环境仍不明朗,同时,还面临财政继续收紧和发展空间持续压缩的考验和压力,但我们也将迎来前湾新区规划编制、高铁、高速陆续布局的战略机遇。总的来说,宏观微观环境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形势没有变,我们必须顺势而为,增强必胜信心,为实现更高发展目标继续拼搏努力。
2020年周巷镇工作的总体要求为: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的行动部署,按照镇第十五次党代会第五次会议确定的“围绕小城市(卫星城)培育试点‘一条主线’,攻坚智能制造和项目投资‘两大突破’,深化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和国家园林镇‘三镇联创’,着眼转型升级新高地、美丽城镇标杆地、惠民服务样板地、乡村善治示范地‘四地建设’”,勇于担当,负重奋进,争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以优异成绩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周巷力量。
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0年底,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5%;工业总产值和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7%;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以上;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考核任务。保持各类投资力度不减,实现投资总量稳中有升。
具体抓好五方面重点工作:
(一)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六稳”要求,通过稳增长、促转型、防风险、保稳定,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提高经济运行管理水平。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三服务”活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和管理水平,强化“亩产论英雄”企业效益综合评价结果应用,引导企业客观真实反映生产经营状况。二是加快经济创新转型步伐。以智能引领强内生动力,大力推动“产品智能化、生产智能化和管理智能化”,依托智能家电创新中心、小家电创新设计研究院积极举办小家电创新设计大赛,加快小家电产品智能化改造和研发设计。加快推动凯波数字化生产线上线投产,力争形成较为成熟的电熨斗数字化生产线改造方案,并在10条生产线加以推广。稳步推进家电云平台建设,力争实现30家企业生产数据上云。以招商引智强外部推力,立足精准招商,完善招商区块(地块)信息库,紧盯央企、外企、上市公司等重点对象,提高项目招引落地率。借助全方位接轨上海契机,加强与上海的人才、资源、平台和科技成果等方面的共享与融合。优化招商服务,进一步完善重点招商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和慈溪乡贤联络机制。加快重点区块开发建设,做好平王棚户区改造地块、周巷新城剩余地块土地出让和艺特佳地块“退二进三”。以项目投资强未来活力,加快万洋众创城、瑞昌地块千竹府项目建设,力促老食品城地块项目尽早开工。探索建立工业用地二级市场交易平台,加强低效土地和闲置土地交易管理,结合“以企引企”、“慈商回归”,引导和规范企业积极招引优质项目。三是全面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加快推进小家电智造小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一号地块及公建配套基础建设,谋划启动小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二号地块项目。加快推进天元古家具小镇民间博物馆群一期开工建设。进一步丰富天元古玩街旅游业态,加快小镇3A级旅游景区创建进程。全面推广天元大道家具企业“前店后厂”模式,加快形成天元大道古旧家具产业轴布局。四是促进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着力提升商贸发展水平,围绕兴业路、城中大街H型商圈建设,继续丰富和完善嘉悦广场、乐天广场业态布局。进一步探索综合商贸城经营管理制度,努力提升商气人气。积极打造菜篮子工程升级版,加快推进云城等3个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和星级创建;指导平王新农贸市场做好开业准备。扎实推进省级农业强镇创建,围绕“一核两轴四片区”的产业布局,做强做优精品名优果蔬、特色腌菜、精品炒货、畜禽制品等农业主导产业。
(二)提升城乡建设品质。高标准推进小城市(卫星城)培育试点建设,合理配置资源要素,完善城市基础配套,不断提升幸福指数。一是强化城市发展要素保障。主动对接前湾新区战略规划,进一步明确城市发展定位。全面完成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多规融合”规划编制,推进建设用地控规全覆盖。试点开展若干村庄规划设计工作。深入开展存量挖潜,力争盘活“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100亩以上。二是着力开展美丽城镇创建。以“县域副中心型”美丽城镇建设为目标,全面推进环境、生活、产业、人文、治理“五美”建设,力争完成浙江省第一批美丽城镇样板创建。进一步完善交通路网,全面完成杭甬高速复线征迁任务和环城西路改建、古艺路新建、大通路东延等道路工程建设;启动实施周庵线(环城南路-三塘江)综合改造提升、新周塘公路道路改造和环西路(巷城北三路-双潭路)路面中修等工程。加强农村安居房保障,指导大古塘、万安庄完成梳理式改造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云城、镇东、周西3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切实提升绿化建管水平,巩固国家园林镇创建成果,启动实施周西公路两侧绿化提升等6个工程,完善丰富公园绿地系统。加快城镇绿道建设,启动实施湖塘横江绿道工程和小家电智造小镇景观绿道工程。三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扎实推进万安庄、天潭2个乡村振兴典范村建设。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升级版打造,完成潭南、新潮、海江3个美丽宜居村建设。持续推进“散乱污”块状行业清理整治,抓好万安庄“三生融合”示范村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农村宅基地及住房一体化登记进程。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后续工作;开展农户“三信”评定,逐步推行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质押贷款工作。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渠道,引导村(社区)努力盘活存量资产,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积极发展物业经济。加强农经管理,进一步规范村级福利分红发放,推动村级债务防控化解。
(三)推动环境治理攻坚。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提升城镇环境品质。一是狠抓城镇环境综合治理。围绕“三改一拆”、“治危拆违”专项整治,加快推进重点区域、“两路两侧”和市级河长制河道两侧违法建筑拆除工作,继续推进国土“裁而未执”历史积案清理,力争完成“无违建乡镇”创建。按照上级部署,全面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切实提升群众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和支持率。持续推进“厕所革命”,2020年力争新建公厕42座。二是持续推进“治污剿劣”行动。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进一步健全以河长制为核心的水环境综合治理责任体系。切实巩固省级“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成果,加快宁波市水环境示范镇项目建设进程,全面完成民乐横江等14条河道综合整治。加强污水面源治理,启动实施2020年度污水接纳与收集支线工程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全面完成年度截污纳管和排水许可证发放工作。三是持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继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鼓励企业进行节能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持续推进金属表面处理等5个行业专项整治,加强废塑料、铝压铸等重污染行业整治“回头看”工作。继续推广“环保管家”服务,促进企业规范化发展。按照上级要求,全面完成环境空气质量检测站建设。
(四)优化民生服务事业。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加快补齐民生领域发展短板,努力兑现为民承诺。一是全力推进民生实事项目。2020年计划投入2.2亿元用于实施本次人民代表大会票决产生的6项民生实事工程,同时,将继续推进新周塘公路道路改造和周巷新城农贸市场2个民生实事续建工程,努力兑现惠民承诺。二是加快发展社会服务事业。重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优化提升教育办学条件,启动云城小学扩建工程。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完善建立“民转公”幼儿园管理制度,积极开展教育现代化星级学校(幼儿园)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健康周巷”建设,继续配合推进市第三人民医院门急诊综合楼扩建改造项目建设,全面做好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创建。深入开展慈溪西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优化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完善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不断探索便民服务创新举措。全力冲刺全国文明镇创建,实现农村文化礼堂全覆盖,努力提升全社会文明创建知晓率、参与率和支持率。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两保”全覆盖进程,加快社保档案数字化管理。深入开展“无欠薪”乡镇和劳动争议调解综合示范乡镇创建,保障群众劳动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完善社会救助和防灾救灾体系,扎实推进“阳光救助”工程,全面提高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水平。深化居家养老服务改革,探索养老服务信息化管理模式。精准做好助残工作,深化开展全国无障碍环境镇创建。切实发挥镇村两级退役军人服务站(社)作用,做好退役军人管理服务。
(五)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积极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持续推进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一是完善社会治理新格局。深化智慧城管平台应用,形成“流程科学、发现及时、处置高效”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深化“互联网+社会治理”,充分发挥“一中心四平台全科网格”基层治理体系的优势,积极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提升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广实施“警企联动”新模式。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切实提高基层矛盾化解率。深入推进基层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治理模式,努力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创出周巷品牌。二是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防控体系。深化推进消防生命通道整治,全面推广企业及重点场所“智慧消防”系统安装,构建“消防安全天网”。积极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切实提高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强化“三场所三企业”和群租厂房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坚决遏制安全事故发生。全面做好全国两会等敏感时期的社会稳控任务。三是全力营造和谐稳定氛围。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提高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多措并举严控刑事和治安案件发生率,巩固社会和谐稳定基础。深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坚决打击各类涉黑涉恶行为。加强和改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