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围绕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司法行政机关部署要求,以全面依法治市为统筹,扎实履行行政执法、刑罚执行、公共法律服务三大职能,为建设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提供了优质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一、统筹推进全市法治建设,依法治市工作稳中有进
(一)夯实全面依法治市基础。高规格完成全面依法治市工作机构组建,制发“两规则一细则”,将全面依法治市各项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轨道。制定《2019年法治慈溪建设工作要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组织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市委依法治市办第一次第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各协调小组联络员单位会议,明确工作职责,凝聚工作合力。联合市委巡察办开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发展”和“法治政府建设”督察活动,确保法治建设重要决策落实落地。
(二)深化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主体,开展行政执法专项监督。行政处罚法实施情况专项监督工作获市人大常委会高度肯定。牵头打造“无证明办事之城”,梳理并实行告知承诺制事项46项。高效完成县乡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专项培育计划——“乡镇(街道)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任务。进一步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推行重大复杂案件集体讨论制度,实行行政复议案件请示报告制度,建立“分别接收、统一受理、统一办理、统一送达、分别应诉”工作机制;规范设立复议受理接待室、档案室、听证室、调解室,配齐配足业务装备;健全案件管理、审理、指导监督、衔接协作四大体系,案件办理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2019年,我局申报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法治政府建设经验在全省法治政府建设暨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会上作书面交流。
(三)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扫黑除恶、服务民营经济、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等主题宣传活动。同时,积极打造普法“网络化、常规化、阵地化、社会化”新业态,与教育局联合推出“法治云课堂”,实现青少年“24h”学法;制定年度普法清单,推动各部门开展“慈溪普法•节日法相伴”系列活动53场次;举办第三届青少年“七彩法治梦”活动和全市第三届法治集市活动,推进“宪法进万家”工作,营造浓厚法治氛围;成立首个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基地,并与观海卫镇共建新时代法治实践基地联盟暨公共安全示范宣传教育基地;新增社会普法工作室3家,新建普法志愿者队伍3支,着力构建社会大普法工作格局。
二、全力预防和化解重大风险,司法行政工作安全稳定
(一)部署开展“保平安、迎大庆”专项行动。打好社区矫正走访排查研判、重点人员排摸管控、教育帮扶创新升级、队伍建设警示教育、机制制度落实等六大攻坚战。针对重控人员落实“311”个案矫正和“六个一”管控措施,组织180名社区服刑人员赴黄湖监狱开展警示教育,配合公安部门抓获收监在逃人员3名,依法完成36名社区服刑人员特赦宣告及解矫任务。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严格落实“周排查”和每日“零报告”制度,指导做好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截至12月份,全市各调解组织共调处矛盾纠纷11201件,成功11197件,其中调处非正常死亡纠纷78件。全面排摸刑满释放人员情况,健全完善分级分类动态管控机制,重新评估风险等级,排查出重点对象9人(明显重新违法犯罪倾向人员、“三假”人员、“三无”人员),及时协调相关部门落实管控帮教措施。目前,全市共有刑满释放人员2270人,重点帮教对象衔接率、刑满释放人员帮教率、服刑人员核查率和反馈率均达100%,未发生涉及刑满释放人员的严重刑事案件。
(二)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加强律师行业监管,督促各律所严格执行《办理扫黑除恶案件“四项制度”》,依法依规履行代理职责。组织开展扫黑除恶专题培训会和专项督查,不断强化律师执业风险防范意识。深挖彻查涉黑恶犯罪线索,畅通线索收集移交渠道,做好预测预警工作。全年共走访排查社区服刑人员3424人次,排查出重控人员23人,“涉枪涉爆”人员6人,签订《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承诺书》900余份。专题宣讲覆盖全市22个省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受教育群众达2000余人。
(三)规范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推进规范化建设,严格对照执行《浙江省社区矫正执法质量考核评议项目及标准细则》,组织开展全市社区矫正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制定完善《慈溪市社区矫正工作考核办法》和《慈溪市社区矫正工作考核细则》。强化信息化监管,创新“钉钉社区矫正管理法”和“五微管理法”,借助钉钉和微信实时签到、位置共享等功能,实现社区服刑人员监管教育“全时空”。同时对重点社区服刑人员佩戴电子腕带,严防人机分离、脱管漏管。探索教育矫治新方式,依托“学习强国”平台实行“积分兑换学时”制度,确保教育学习“8小时”有效落实。拍摄《一路向阳》社区矫正法制栏目剧,并在慈溪电视台《法治时空》栏目播出,获得较好反响。成功孵化培育全市首个社区矫正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心灵港湾”,促进社区矫正监管社会化、帮教人性化、服务精细化。截至12月份,共有在册社区服刑人员915名,依法警告77人次,依法收监14人,组织集中教育10938人次、社区服务9662人次。
三、积极推动法治乡村建设,基层治理工作创新发展
(一)创推“网格融调”工作机制。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着力构建“矛调信息网上走,矛盾纠纷网格调”的工作机制。依托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搭建纵向到网格、横向全覆盖的矛盾纠纷情报体系,指导建立村级调委会、网格调解小组、网格员三级基层调解网络,制定矛盾纠纷首办责任、限期办结、分级调处、“一案一档”奖励等制度,前移“第一道防线”纵深至网格,整合“网格法官”“网格司法员”“网格律师”等专业力量下沉入网格,力争矛盾纠纷“不出网、不上交、不激化”。自试点以来,全市共通过网格化解纠纷2741起,占镇村两级纠纷调处总数的69.2%,村级纠纷化解能力显著提升。该项工作经验被写入宁波市委政法委《关于加强诉源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中。
(二)打造“一地一品”人民调解品牌。制定《关于开展人民调解品牌工作室建设的实施意见》,建成品牌调解工作室22家,实现全覆盖目标。同时,抓实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指导公安、市场监管、环境保护等8家部门建立行政调解委员会。
(三)持续实施“法律服务进村为民工程”。协助周巷镇、新浦镇启动“法律服务进村为民工程”,督促各试点地司法所挖潜赋能,培育法律顾问团服务效能增长点,夯实基层法律服务保障基础。目前试点镇(街道)已达11个,2019年,法律顾问团共值班“坐诊”2816天次,开展各类法律授课140余次,审查各类合同734份,参与党委政府重大事项决策32项,协助化解镇村级矛盾纠纷259起。
四、高质量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三服务”工作落地见效
(一)升级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按上级要求推进,增设行政复议窗口;镇村级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建设进一步规范,观海卫、龙山两地公共法律服务站以“整体入驻、相对独立”模式进驻镇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并运行。进一步完善“12348”热线平台服务功能,将热线平台升级改造为集司法行政各项业务于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完成热线平台和网络平台的融合对接,实现全部公共法律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推进“智慧司法”建设,在7个偏远镇投放公共法律服务自助机、远程视频电话,引导市民利用多种终端设备获取线上法律服务。
(二)丰富法律服务产品。研发推出在线公证法律服务系统(简称“公证E通”),推动公证服务向镇村基层延伸,实现公证业务“就近办、掌上办、智慧办、规范办”。目前已在6个镇和公证处本部设点。截至12月份,公证处共办理各类公证8527件,比去年同期上升42%,其中在线办证3404件,占同期办证总量的48%,群众对在线办理公证满意率达98%,公证服务供给能力明显提升。宁波市“公证E通”模式推广发布会在慈溪召开。该项创新工作获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批示肯定。进一步规范法律援助主办责任制度。举办业务培训班、印发《法律援助审批基础问答》,实行案件繁简分流制度,对基层主办人难以把握的案件通过网络上下流转审批,确保办案提速增效。截至12月份,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542件,其中主办人办案252件,占申请类案件的53.7%,纠正瑕疵案件8件,无一件错案。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组织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涉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援助惠企”专项行动,共为全市830家重点企业开展“法治体检”,解决法律问题435个;研发“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小程序,为全市2000家民营企业在线提供风险检测服务;完成企业用工法律风险防范调研课题供领导决策参考;开展法律讲座191场,参加企业达2000余家;排查涉企矛盾纠纷867次,成功调处涉企纠纷646起;提供涉企法律援助1427件,同比增长8.1%,有效维护职工与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提升法律服务能力。深入实施“三名”工程。组织律师参加宁波律师实务理论研讨,鼓励律师、律所参评宁波优秀专业律所、优秀专业律所团队、宁波名优律师培育对象。继续加强与周边地区律所的交流与合作。加强行业管理和执业保障。面向全市法律服务行业开展专项警示教育活动和法律服务执业专项检查活动,监督规范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行为;坚持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益,对接公检法开展座谈交流,推进法律共同体建设。全面落实值班律师制度。协调市看守所共建法律援助工作站,开辟快速会见通道,破解会见难问题。招募23名值班律师驻检、驻所参与认罪认罚工作。制定《值班律师工作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律师值班工作。截至12月份,值班律师共参与认罪认罚案件1400件,提供法律帮助1624件。
五、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司法行政队伍建设获得新提升
开展提升司法行政工作人民满意度主题活动,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向社会征集意见建议和领导干部接待来访等形式,提高群众知晓率、首选率和满意率,树立司法行政队伍良好形象。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上半年提拔1名中层正职干部和4名副职干部,推荐2名年轻干部参加“六争攻坚”挂职。充分挖掘先进典型选树先进人物,胜山司法所所长马武同志被评为宁波市“六争攻坚”好干部。同时,以创建为抓手,全面强化司法所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业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规范化水平。周巷司法所获评省级“文明规范公正”司法所,胜山司法所被司法部评为全国先进司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