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0029789180/2020-103003

发布机构:

龙山镇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政务动态

主题分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文体综合类

发布日期:

2020-10-23

成文日期:

2020-10-23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古宅翻新知 | 关于龙山所城的来历,原来还有这样的故事?

发布日期:2020-10-23 09:46 信息来源:龙山镇

龙山所城的来历

探访一段过去的时光,

获知更多潜藏的秘密。


龙山所城是一座明代抗倭古城,距今有六百多年历史。

龙山城背海面山,左靠凤凰山,右邻伏龙山,正面朝凤浦岭和达蓬山,距宁波六十八里。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平定中原后,仍然心神不定,全国奏章每天像雪花一样飞来,特别是千里东南海疆告急,海防要地警卫松弛,倭寇骚扰猖狂,经常乘虚而入,杀人放火,劫城掠财,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1384年(明洪武十七年)朱元璋感到龙庭已经坐稳,加强海防建设迫在眉睫,为稳固海防力量、抗御外侵动了一番脑筋,于是把在京的十八位正副都指挥使派到东南沿海,把守海防要塞。并派明朝开国功臣信国公汤和带兵巡视海防,在浙东沿海地区,围海筑城,屯兵戍守。

1387年,信国公汤和受朱元璋旨意,在东南面设立定海卫(镇海)外辖郭巨所、大嵩所(鄞州),在西北面海滩上建造观海卫、龙山所、浒山所,以达到守卫海疆、消灭倭寇之目的。

明洪武二十年春,汤和奉旨督造龙山所城,汤和从明州达雁门关。

一路而来,听百姓诉说倭寇滔天罪行,汤和决心在龙山这个地方造一座千户所城,作为抗击倭寇的兵站据点。

当时龙头场、凤浦岙都是一片晒盐场,而龙山所西门外以北是拾泥螺、抲沙蟹的海滩,海潮起落于西门外下门头一带。

汤和观察了四周的地形地貌,眯着眼睛对文武随从笑道:“龙山海滩真是块风水宝地!你们瞧:东面方向大小石塘山好似凤凰展翅,西面伏龙山真像蛟龙出海,正北面含珠山(今叫海子山)屹立在海滩二山之间,恰如一颗龙凤绣球,正南面有巍巍达蓬山和凤浦岭作天然屏障,背海、面山,堪称龙凤戏珠,真乃军防要地也!”

龙山海滩上有一排海上礁石,龙山所南门向东80米有一座高不过三丈的小山,小山的山顶岩石形状很像腾飞的龙头,所以叫龙山。

它面向东方,身后的100多公尺礁石向西沿伸到高厂墩,茶店门头转弯向北上,过西门好似龙身龙背。

海底暗礁最后延伸到下门头海滩,很像龙的尾巴。

汤和利用龙山这一长150公尺呈龙状的海上自然岩礁作城墙地基,显得稳实、坚固。

后来建造永乐寺大雄宝殿,如来大佛的坐基,就造在这南门龙山岩顶上,汤和命这千户所城为龙山所城。

自古至今,龙山这个地名,就是因为南门东边的这座小龙山海礁而命名的。

汤和亲自督造所城,破土动工,从京师带来土木规划官员,标图测地,邀请象山、温州大批能工巧匠作领班工头,组织当地民众,轰轰烈烈筑墙建房,挖河、填基。

造城工程前后花了四年时间。

1391年秋,龙山所城终于屹立在海山之中。

城墙四角方方一里穿心,二条主街笔直宽阔(三丈二),造就东、西、南三大城门,北面设水门,后来封闭北门(当时潮水冲击利害的地方),城内正中为十字街口,东、西、北、南门至十字街中心中都240米,四方城池团团绕转共三华里零十七步;城高二丈五、宽二丈,上列敌楼警铺各20只,城上防攻城雉堞850处,并设置防敌进退,东、西、南大门吊桥三座,城外防御河绕城四周562丈,并加固木栅、石柱于城墙上。

永乐十六年,经都指挥谷祥将军修筑城墙,增高8尺,再建罗月城、浚子池于城外。

南面城墙旧址


街道两侧为店铺民房,城中设有珠宝行、南货店、水果行、绸缎庄、白米行、古铜店、茶馆坊等。城南和城北二条内河呈S型通向城外河道,可运粮草、备军资货物,城内建筑有名的有永乐寺、保宁庵、关爷殿、相公殿、镇武殿、晏公殿、城隍庙等,西门外有娘娘殿、文昌阁、龙山海庙及十八口古井等。这座城以后成了戚继光抗倭报国的用武之地。

勤德堂朱界,民国十五年元月立


现在城东首还有古建筑廿八间古宅(现还保存)城西首还有明清遗留的建筑朱家走马大楼廿四间,全系木结构,从解放初50年代起至90年代末一直为当地政府设立区、乡、镇的办公地。


最后,

让我们一起走进龙山所村,

感受历史名村的魅力。

龙山所是一座土筑泥垒呈正方形的古城,从城中心到四方城墙距离均为240丈,城外有护城河团团围护,它是明代为防御倭寇侵扰而构筑的海防工事之一,是抗倭名将戚继光报国杀敌、屡建奇功的地方,也是目前浙江省所保存的较为完整的所城遗址。




龙山所是个出英雄的村子,抗日名将朱贻瑾就出生在这个村子。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这位老人也应邀去现场进行了观摩。

龙山所城也因为与戚继光的名字连在一起而彪炳千古。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秋,倭寇猖獗进犯东南沿海,年仅19岁的戚继光以浙江宁绍台三府参将的身份率军进驻城内,多次在附近的雁门岭一带与倭寇浴血奋战,最后全歼来敌,大振国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