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村一低保汉拎包入住新房

发布日期:2020-11-25 11:21 信息来源:慈溪市人民政府网站

“没想到这么快就住上了新房,感谢大家的帮助,要不然这还是一个破房子。”眼前笑得合不拢嘴的人是附海镇东海村的孤寡残疾人史德茂,站在自家干净、亮堂的新房前,51岁的他显得格外精神。

史德茂是东海村的低保户,肢体四级残疾,平时务农过活,生活贫苦。家里的房子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早就破旧不堪。“老史家就是我们说的‘赤膊房’,墙体开裂屋顶见光,椽子也掉下来了。”东海村党总支书记朱威迪说,在今年9月份一次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点座谈时,有群众反映老史家的房子看着有30度左右的倾斜,实践点非常重视,迅速将信息报到了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随后村里联系了房屋鉴定中心,最终史德茂的房子被鉴定为C级危房。

对于没有固定收入、身体又不好的史德茂来说,拆建的诸多琐事不是他能应对的,改造房子的费用也不是他能承受得起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接到村站汇总的信息后,落实城建、慈善、残联等部门,关口前移、力量下沉开展主动帮扶,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争取和整合政策资源。“镇实践所和我们村实践站一起商讨出了救助方案与改造方案,根据《慈溪市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救助实施办法》,像老史这样的低保户危房维修改造补助最高可以达到2.7万元,建房所需不足部分会由村站发动公益创投补足。”朱威迪说,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的全程支持下,各个部门合力运作,各项手续快速到位。

今年11月,村实践站出面张罗,开始对史德茂的房子进行拆除重建,33.6平方米的破屋15天就成了“精装房”:内墙外墙粉刷,地面进行硬化,卫生间装上了淋浴房,装上了铝合金窗还安装了不锈钢防盗网……“我们村干部还集资凑了一台冰箱、一套餐桌椅给老史,让新房基本达到‘拎包入住’标准。”东海村实践站负责人高雪燕说。

“信息触手延伸到‘户’,信息‘跑速’全面提升,事件处置精准高效,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在推进‘文明新风尚’的同时,更能贴近群众生活帮助解决一件件实际困难,这是我们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运行的初心。”镇宣传委员陈佳妮介绍,附海推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依托片区家庭点、村级站、镇级所三级阵地,进一步明确了每一级责任,按照点位座谈日收集信息,站位核实情况分级处置,所位整合政策争取资源的工作流程,三位一体服务群众关心的大事小情,实打实地为老百姓纾困解难。

“家庭点的群众把难题交上来,镇村工作人员动脑出方案跑腿办手续,志愿者们帮衬着把工程盯牢,老史没花一分钱没跑一脚路顺顺当当住进了新房。”镇党委副书记徐江说,“让群众成为实践活动主题策划人,让志愿者成为实践活动主力军,我们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影响力、支持力和参与力都有了飞跃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