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回答。
回眸“十三五”,我市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聚焦聚力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建设,深入推进“三争三拼、六大赶超”行动,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五连冠,交出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分答卷,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乘风破浪砥砺行
日前,浒运公路(坎墩永安路-新区滨海大道段)、通苏嘉甬铁路海上钻探启动仪式等省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为慈溪紧抓“长三角一体化时代”“前湾时代”“高铁时代”叠加的历史机遇,打造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打下了基础。
发展是文明进步的基石。“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足进步,为慈溪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塑造高品质城市文明提供了最强劲的支撑。
五年来,面对激烈的城市竞争,我市以争拼赶超的奋斗之姿,改革出实招、创新强优势、开放引活力,经济综合实力始终稳居全省各县市第一、全国百强县市前列,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由“一千亿级”向“两千亿级”迈进,2016年至2019年年均增长9.8%,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各类市场主体总量居宁波首位,上市企业数量实现翻番,73家工业企业在细分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农业发展在全国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创出土地流转“慈溪探索”、家庭农场“慈溪范本”、农合联改革“慈溪标准”、现代农业发展“慈溪模式”,创成全国首批、全省首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城乡居民收入分别突破6.3万元、3.8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为建设美丽幸福家园打下了坚实基础。
乘风破浪,砥砺奋进。20年前,万亚勇从江西小山村来到慈溪。在中大力德,他用“敬业、勤业、精业、乐业”的劳模精神,在奋斗中成长为“浙江工匠”、全国劳模,书写了新时代的幸福叙事。
接续奋斗为人民
近日,住在上海的叶先生向市自然资源规划局龙山分局送来了两面锦旗,感谢他们用微信点对点、面对面地提供线上全天24小时“保姆式”办证咨询服务,不断深化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解决了困扰他多年的在慈祖屋不动产权继承和办证问题。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三五”期间,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牢植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用心、用情、用功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小事、难事、烦心事。
五年间,慈溪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向好。捧回象征着浙江省“五水共治”最高荣誉的“大禹鼎”,治气攻坚打响“蓝天保卫战”,实现省级生态镇(街道)全覆盖,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打通“两山”转化通道,“一市双城”美美与共,景区镇村建设后发赶超,“两核+四区”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布局初具雏形,2020年前三季度,我市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607万人次,总收入12.03亿元,居宁波首位。
五年来,城乡环境魅力蝶变。环杭州湾创新经济区创成省级文创产业园区,“一院五馆三中心”文化公建群成为城市新地标,城市文化品位更高了;城市有机更新稳步推进,“三改一拆”总量居宁波首位,创成新城大道南路等4条省级街容示范街,新城河、新潮塘、城南、城西等区块建设焕发城市新活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圆满达标,美丽城镇创建全面铺开,美丽乡村建设从一处美向全域美、外在美向内在美、环境美到发展美、形象美到制度美转型升级,架起农村群众通往文明、富裕和幸福的桥梁。
过去的五年,民生投入持续加大,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城市文明更有魅力。我市坚持将8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社会民生领域,每年实施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办成一批群众热切期盼的好事实事。宁波大学科技学院搬入慈溪新校区,明月湖和新潮塘区块九年一贯制学校相继开建,慈溪技师学院获批设立;医共体建设扎实推进,四大医疗健康集团组建运行,全国健康促进市试点建设;越窑青瓷文化节、杨梅节、袁可嘉诗歌节等活动提升城市知名度,上林湖越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市博物馆新馆、上林湖青瓷文化传承园等建成投用,青瓷瓯乐奏响海内外。
就近上好学、健康服务更优质、文化生活多姿多彩……一系列民生期待的实现,绘就慈溪“十三五”的幸福图景。
文明之光耀三北
前段时间,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的志愿者每年为社区八九十岁的老人开集体生日会的事迹被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新闻报道。对于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钱海军来说,21年坚持为孤寡、空巢、失独老人免费修理电灯、换插座,用志愿服务温暖社会和他人,为城市文明增光添彩,“做一名志愿者是幸福的。”
“十三五”以来,我市连续五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获全国首批试点并通过验收,以县级城市全国第九、全省第二的高分摘得“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这些实至名归的荣誉背后,凝结着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累累硕果。
积聚文明力量,打造“最美风景”。我市以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带动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齐头并进,市民素质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斑马线前,机动车自觉礼让,行人感恩点赞;十米车厢,“公交侠”层出不穷,传承榜样力量;疫情面前,爱如潮涌,人人都是家园“守门人”……每一个个体的“小文明”,汇聚成社会文明的燎原之势。
凡人善举,最能感召人。“感动慈溪”年度人物、各级“好人”、道德楷模,成为人们心中的道德“高地”;网络道德积分评价体系,用数字演绎新时代文明,丰富互联网道德实践。一个个先进典型、一项项道德实践、一次次评选褒奖,让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氛围更加浓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地沁人心脾。
志愿服务,让城市更有温度。在慈溪,38.5万新老市民化身“红马甲”,“随手志愿”蔚然成风;1332支志愿者服务队伍、17家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34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让志愿服务“人人愿为、时时能为、处处可为”;“积分银行”“志愿服务爱心商家”等创新做法,树立了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价值导向。
栉风沐雨志弥坚,关山初度再奋蹄。站在“十三五”与“十四五”的历史交汇点上,慈溪建设全域化高水平文明城市的新篇章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