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734267548D/2020-08380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主题分类:

工业、交通/工交综合类

发布日期:

2020-02-18

成文日期:

2020-02-18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市经信局2019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0-02-18 15:20 信息来源:市经信局

2019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稳企业稳增长会议精神,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练好内功,深化细化转型提升专项行动,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积极开展“三服务”活动,工业经济总体呈现“稳中趋缓”的运行态势。

1、稳企业稳增长。 一是优服务。深入开展“三服务”“四服四促”“政企同心、你我同行”企业服务系列行动,组建运营8718慈溪企业发展服务平台,全年累计走访企业10752家次,走访出动24293人次,累计办理困难问题527个。二是优政策。安排近3亿元财政资金,出台了《关于加快慈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四十条意见》(慈政办发〔2019〕37号)。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总额3100.9万元,牵头督促落实上级降本减负政策,全年为企业降本减负40.5亿元。三是抓监测。完善监测系统建设,建立百强企业和规下样本企业预报机制,指导服务78家企业申报修订产值11亿,将规上工业增加值等核心指标列入市委对镇街道及党政主要负责人考核内容,每月召开一次工业镇长(主任)会议,部署稳企业稳增长工作任务。应对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速核算规则调整,通过开展非目录企业迁移入库、属地政府加强分类指导等工作,打好了打赢规下翻身仗。全年工业小微企业“进规”144家。

2、抓规范促提升。一是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完成1246家规上企业、4225 家占地3亩(含)以上规下企业效益评价,完成5210家3亩以下规下企业的基本信息、用地情况的调查,完成11573家租地企业的基本信息调查,并超额完成部分租地企业用地情况调查。评价结果显示,2018年我市规上企业亩均税收23.1万元/亩,同比增长21.2%,亩均增加值105万元/亩,同比增长14.2%,85家企业入围宁波“亩产论英雄500强”,企业数占比全宁波市居首,6家企业(公牛集团、公牛电器、公牛数码、福尔达、迦南电气、东旭成)列入2019年宁波市“246”产业“亩均效益”领跑者名单,兴瑞电子列入省领跑者名单。同时,分类帮扶480家低效企业提升达标,已完成两年任务527家的90%。二是引导促进“慈企回归”。出台“引导慈企回归,提高亩均效益”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慈政办发〔2019〕40号),实施慈企回归百日攻坚行动,属地政府和税务部门双线开展行动,共排摸异地开票或现金交易企业69家,涉及异地开票(现金交易)金额约19.6亿元,年内已回归产值6.2亿元。三是加快小微企业园区建设。召开全市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暨“低散乱”整治推进现场会,我市在宁波市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暨“低散乱”整治推进大会上做典型经验交流发言。出台《慈溪市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及有关扶持政策操作细则,启动编制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5年),宁波首个工业地产式小微企业园——掌起万洋众创城主体建筑已全部结顶,正式签约入驻企业157家,目前我市在建小微园区5个,已取得土地或即将进行土地招拍挂的拟建项目4个,较远期谋划建设项目7个,11个小微企业园列入省级小微企业园,基本形成“一镇一园”格局。四是狠抓整治提升。摸排确定玖发铜业、擎华毛绒、甬潮化纤、圣雅化纤等4个淘汰落后产能项目、15家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4家企业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13家企业申报宁波市绿色化技术改造项目。开展食盐市场春季联合整治行动,按要求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化学品2家生产企业搬迁改造,拉网式摸排“两小”企业清单,推进块状行业整治提升项目18个,全年淘汰整治提升“低散乱”企业(作坊)2046家,完成旧厂房改造39.3万平方米,完成年度30万平方米目标任务的131%。

3、强创新转动能。一是推进“产业争先”。出台《慈溪市加快培育“123”千百亿级产业集群推进建设宁波“246”万千亿级产业群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制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年度工作方案和专项考核办法,分解落实年度重点任务,我市列入23个(其中宁波4个)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区)创建名单之一。实现规上企业智能化改造诊断全覆盖,加快推进小家电智造小镇建设,完善军民融合工作机制,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宁波市军民融合认定企业21家。二是推进工业强基发展。摸排我市特定细分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前五位单项冠军、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126家,其中73家企业2018年细分市场占有率排国内第一位。4个产品入选2019年浙江制造精品,新增省隐形冠军示范企业1家(天行电器),累计2家,11家企业列入省隐形冠军培育企业。新增宁波单打冠军示范企业2家(中大力德、人和光伏)、培育企业19家,3家企业(中大力德、长荣酿造、创立机械)列入宁波市智能装备重点优势企业名单。我市共列入8家企业产品为工业“四基”产品,5家企业首购或采购石墨烯应用、新增10家“四基”为核心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累计达到25家。举办智能制造高级研修班、工业大数据等24期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培训2000余人次,33个管理咨询项目立项,组织上报5个“泛3315”时尚创意人才(团队)。三是培育发展数字经济。编制出台我市数字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数字经济综合评价指数、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信息化发展指数分别列宁波第3位、第2位、第2位。一方面,加快“众车联”、“众模联”、慈溪家电馆、“魔蛋”等工业物联网平台建设,“众车联”平台累计交易量突破110亿元,其中开票销售突破5000万元;魔蛋平台已与100多个品牌开展合作,并开设60多个全国范围内的体验馆。另一方面,引导有制造实力的外贸型企业开拓新的销售渠道,促进优质出口产品转向国内市场销售,打造培育互联网销售新品牌。促成聚匠孵化器落地,引导企业对接打通小米有品、华为荣耀、网易严选、云集等互联网龙头平台渠道,已有月立电器、三A电器、卓力电器、泰尔斯、玉龙电器等本地传统优势企业与上述互联网龙头平台合作。完成企业上云2905家,其中省上云标杆4家(公牛、卓力、海通、亿日),省大数据示范企业1家(德曼),公牛的大数据精准营销列入2019年国家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公牛、德曼列入2019年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2019年市本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56.4亿元,列宁波第2位;增速11.9%,列宁波第4位;实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值113亿元,增速30%。

4、抓项目促投资。一是加快项目推进。制定年度工作实施方案和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并及时补充5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库,94个项目入选全省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计划,数量居宁波首位。宁波法莱欣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500万套汽车雨刮器部件生产线(数字化)项目、新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年产1.8亿套塑料喷雾器数字化车间技术改造项目列入宁波市级数字化厂间示范项目,宁波包钢展昊新材料有限公司 年产2000吨甩带片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列入宁波市级自动化成套设备示范项目,宁波中大力德智能传动股份有限公司年产5万台交流齿轮电机生产线项目列入宁波市级智能装备技改项目。二是强化项目管理。加强对高新区、滨海区等产业平台项目的统筹协调力度,对两个主要产业平台过会项目实行亮灯通报制度,两区项目投资进度明显加快,滨海区完成工业投资19.9亿元,同比增长16.3%,高新区完成工业投资8.3亿元,同比增长1.5%。三是促进增资扩产。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工作专班,对优质企业的用地需求由市经信局统筹协调解决,今年我局对接推荐本市10家优势企业用地项目落户市高新区和滨海区,目前已对6家企业项目供地351.5亩。引进了和利时、澄天伟业等慈商回归项目。此外,鼓励企业开展存量用地的盘活,将企业闲置的厂房进行二次招商,在滨海区盘活近千亩的闲置土地(厂房),有效保障优质企业的用地需求。全年我市供应工业用地2569亩,占全年土地供应总量的39%。

5、抓合作拓市场。一是持续推进山海协作。制定工作要点及任务分解,出台专项考核办法,落实援建资金210万元,持续推进“消薄飞地”、“科创飞地”平台创建工作,消薄飞地已成功列入省级建设名单,牵线促成了投资达50亿元的万洋众创城项目落户常山,5月正式开工建设。二是攻坚推进安龙万洋众创城项目,制定《慈溪企业赴慈溪·安龙万洋众创城投资经营奖励暂行办法》,牵头协调推进赴安龙万洋众创城投资,发动各镇(街道、园区)累计走访排摸各类企业近1900家,目前已有20家企业意向签约,合计意向购买厂房面积7.2万㎡,10家企业签订定向建造协议,定向建造厂房4.6万㎡。三是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出台境内参展展位费补助政策,举办第15届中国慈溪家电博览会,展会得到郑书记批示,组织18家企业参加上海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展、组织22家企业参加法兰克福(上海)汽配展等专业展会,组织56家企业申报并已全部纳入宁波优质产品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