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28273212907XM/2020-34202
观海卫镇
主动公开
政务动态
2020-04-23
2020-04-22
面向社会
抗日战争胜利后,内战的阴霾密布.为防备和制止大规模内战,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主动提出让出包括浙江在内的8个南方解放区,将部队撤至陇海路以北和苏北解放区。
此时,国民党加紧了对浙东根据地进攻的步伐,浙东内战一触即发,浙东区党委积极部署对付国民党的进攻。1945年9月中旬,北撤部队按预定计划,先后向东起慈北观海卫,西至姚北临山卫的三北沿海集结,待命北渡。30日,浙东党政军领导机关发出 《忍痛告别浙东父老兄弟姐妹书》。下午4时,浙东游击纵队政委谭启龙率司政机关,警卫大队,军政干校和部分地方党政干部在高背浦一带登船北撤,于10月10日安全到达青浦县观音堂。10月1日 副司令张翼翔率第四支队、鄞县党政军干部在相公殿登船北撤, 途中因遭大风袭击,船队被刮回相公殿附近海面。12日张翼翔会合嵊新奉大队及余姚县政府警卫排再次从相公殿登船北上到达青浦。2日,二旅政委王仲良率余上特务营在英生街一带渡海;3日,司令员何克希率第五支队、后勤机关、上虞自卫大队和部分地方干部在泗门大丁丘渡海;6日,政治部主任张文碧率第三支队一部分、金萧支队和金萧地区,余姚中心县委所属各级机关、部队在泗门大丁丘渡海;参谋长刘亨云率第三支队另一部分在慈北直落浦渡口下船,渡杭州湾北上。慈镇中心县委所属各级机关、部队(三北特务营,庄桥常备队)及部分基干民兵于10月6日集结在东山头锦堂师范附近,7日在高背浦、直落浦渡海。浒山区委、区署机关部队也于10月5日撤离浒山镇到达胜山一灶海边,12日北渡杭州湾。各路北撤部队渡过杭州湾后,在10月中旬先后抵达中途集结点----青浦观音堂,然后继续北上,21日先后渡过长江。11月3日,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包括地方党政军人员)15000余人抵达苏中东台,胜利完成了党中央和新四军军部交给的北撤任务。
2016年8月,在中共观海卫镇委、市新四军研究会和五洞闸村的共同筹划下,由公牛集团捐资,在高背浦原北撤旧址上新建纪念碑亭“北渡亭”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