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接种疫苗 家长要注意哪些?

发布日期:2020-04-24 15:19 信息来源:慈溪市人民政府网站

预防接种在宝宝出生后为他们筑起第一道免疫防线,是预防控制疾病最经济、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疫苗接种一度按下暂停键,而随着防控形势变化,近日各接种门诊现已全面恢复。那么,宝宝打疫苗该注意哪些呢?记者就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咨询了市疾控中心。

接种前需提前预约,接种过程中做好防护

市疾控中心传防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预防接种实行属地化(即现居地)管理。为保证疫苗接种工作有序进行,请家长带孩子去属地(即现居地)接种疫苗,不建议异地接种。

接种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不少。“由于预防接种门诊相对人员较为聚集,可能存在疾病传播风险,建议家长们提前通过“健康宁波”微信公众号内的疫苗接种模块,选择合适的日期和时段,为孩子预约接种。”该负责人也提醒家长,与常规直接前往接种门诊排队等候不同,接种门诊会优先安排预约者接种,尽量缩短现场等候时间,减少与他人接触机会。

如果未在当地接种门诊登记过的儿童,则需前往现场登记后方可进行线上预约。

接种前要做好相关防护。建议先在家给孩子测体温,也包括陪同者,若受种者有发热等身体不适,暂时不要前往接种,并电话或网络告知接种门诊取消预约。往返途中和接种门诊停留期间,家长和孩子要积极配合门诊开展亮码通行、体温筛查并如实提供健康状况及外出史。

同时,接种完成后,仍要在门诊继续留观半小时,留观时请注意个人防护,尽量与他人保持距离。即使是疫情防控期,也不建议接种儿童为此提前离开。

另外,若受种者有以下4种情况,也应暂缓接种:

1.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出院后医学观察未满14天者;

2.近14天内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有接触史者;

3.近14天内去过疫情重点地区;

4.受种者家庭成员14天内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者。

因疫情推迟2-3个月接种,不影响免疫效果

市民冯女士的宝宝4个月了,疫情期间,不得不暂时推迟五联疫苗后续剂次的接种。冯女士担心,这样会不会影响疫苗保护效果?

对此,市疾控专家表示,很多疫苗都需要接种多剂次,剂次之间也有一定的间隔要求,短暂的推迟接种不会影响之前接种剂次的效果。事实上,接种后疫苗抗原在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同时有一部分记忆细胞产生,在遇到同样疫苗抗原再次刺激时有回忆反应,可使抗体上升。因此,只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补种未完成的剂次即可,无需重新开始接种。

那么,如果是推迟接种从未接种过的疫苗呢,要紧吗?近期,各接种门诊也接到不少家长的咨询。对此,市疾控专家认为,如果是受疫情防控影响,短暂推迟2-3个月接种疫苗,是不会影响整体的、长久的免疫效果(抗体水平和持久性)的,不过孩子得到疫苗有效保护的时间会推迟,所以说早接种早保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应当按程序及时为孩子接种。

同时接种两种疫苗,家长大可放心

市民孙女士带着宝宝接种疫苗时,医生给孩子开了两个疫苗——麻腮风和甲肝疫苗,她很疑惑:同时接种两种疫苗,会不会产生冲突?

疾控专家说,这样并不会引起免疫干扰。相反,在目前疫情防控后期,同时接种可以更高效、更快速地把孩子缺失的疫苗补种回来。

另外,在疫苗的选择上,目前医界更倾向于联合疫苗。专家进一步介绍,联合疫苗是指含有两个或多个活的、灭活的生物体或者提纯的抗原,由生产者联合配制而成,优势在于减少疫苗注射次数的同时还能预防更多种类的疾病。其上市前经过安全性、免疫性和有效性研究,遵循疫苗研发过程和相关法规,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都具有一定的保证,工艺要求比单独疫苗更加严格,很多参数都必须被严格定义和应用。

质量检测合格的联合疫苗不但不会增加副作用,反而能减少受种者因多次来接种点而感染疾病的风险和多次接种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接种联合疫苗简化接种程序,从而预留更多的排苗时间确保受种者按免疫规划程序及时完成接种,这对于免疫功能相对较弱的婴幼儿非常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