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282002977026G/2020-65338
市卫生健康局
主动公开
其他文件
县级政策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医药卫生管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医疗保健
2020-04-03
2020-04-02
面向社会
慈卫发〔2020〕39号
有效
各医疗健康集团、市级医疗卫生单位,民营医院:
现将《2020年慈溪市卫生健康信息化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慈溪市卫生健康局
2020年4月2日
2020年慈溪市卫生健康信息化工作要点
2020年,全市卫生健康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围绕高质量数字健康发展目标,坚持“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创新发展”建设原则,试点应用宁波市综合监管平台,创新平台投资新模式,重点做好健康医保卡推广应用、医疗机构数字化综合监管服务改革、区域性信息平台统筹建设、信息安全保障等工作。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卫生健康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卫生健康“医共体”建设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推进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加快发展健康医疗大数据,试点应用宁波市综合监管平台,创新平台投资新模式
1.试点应用宁波市综合监管平台,促进医院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开展宁波市综合监管平台的试点应用工作,向各医疗单位开放医院运营大数据,及时监管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形成“事前提醒、事中纠错、事后评价”的全过程监管机制。推动跨医疗机构检查、检验信息共享,推进医院“去胶片”、“去纸片”工作,加快按病种管理的成本分析工作,提升数据可视化背景下的医院精细化管理能力。
2.进一步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推动大数据相关产业发展。提升健康管理服务,提供群众医疗、公卫、体检等全生命周期健康医疗数据,实现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探索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相关产业发展,配合健康保险产业,推进核保、快赔、直赔等业务。
3.多方筹集资金和资源,创新平台投资新模式。积极争取上级及财政资金,探索引入第三方投资机构资金,加强和运营商合作,创新平台投资新模式。
二、充分利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提升临床使用效率
4.推广应用居民大数据健康档案,以时间轴方式全景展现患者全生命周期健康信息。引导医护人员充分利用健康档案,做到初诊必看、住院必看、手术必看、疑难杂症必看,充分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基础疾病和生活习惯,提高疾病诊疗效果。充分运用病例检索、分组研究等大数据分析手段,促进品牌学科医学科研。探索专病数据库,开展面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专项研究,引导社区医生进行精细化管理。
5.提高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传输质量,完善健康档案诊疗信息。指导督促各公立医疗机构按照电子健康档案传输规范及时、完整地上传诊疗、公卫等信息,并定期公布上传情况,确保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全面开放电子健康档案做好准备。
6.全面推广门诊电子病历工作,提高数据上传质量。在前期试点应用门诊电子病历的基础上,力争做到全院全覆盖。积极做好医院业务数据的上传工作,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相关内容。
三、加快数字化医共体建设,积极推进医疗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工作,提升医疗质量控制
7.推广通用型数字化医共体系统,加强医共体业务协同。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统分结合,实现医共体成员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广基于“浙政钉”的通用型数字化医共体系统,建立面向审批流程的协同工作机制,探索医共体信息化管理。
8.全面推进影像共享工作,加强影像调阅服务支撑。继续深化医疗机构“去胶片”工作,全面实现医疗机构影像云平台建设,依托宁波市影像云主索引平台,实现影像资料宁波范围共享调阅。加强影像数据质量管理,升级改造医疗机构影像浏览器,考核影像共享调阅绩效。
9.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推广区域处方点评系统应用。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慈溪市区域处方点评系统,推进影像质控、检验质控、处方质控、病历质控等10项医疗质控数字化管理;加快推广区域处方点评系统,提高全市处方质量。
四、优化公众健康服务平台,聚合掌上卫生健康服务,提升群众就医体验
10.继续推进“两卡融合 一网通办”工作,全面推广应用“健康医保卡”。面向市级以上医疗机构,推广应用“健康医保卡”,实现全流程持手机就医,开展“健康医保卡”就医体验活动。开展基层医疗机构“健康医保卡”信息化改造试点工作,延伸“健康医保卡”应用。
11.配合做好“最多跑一次”工作,重点优化门诊候诊服务。配合卫生健康系统“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做好信息系统改造和信息共享工作,优化刷脸就医、智慧结算、报告查阅等服务,归集门诊挂号时间、接诊时间和诊毕时间,公布医院门诊候诊时长,建立就诊网上评价机制,提升门诊准时就诊率。
12.完善公众健康平台应用,持续优化公众健康服务。深化公众健康平台各项应用,整合各类公众号服务,统一服务标准,提供“微信‘健康宁波’”、“浙里办”、“支付宝”、“云闪付”、“甬城通”等访问渠道。
13.推进网站集约化平台建设,继续整合卫生健康系统门户网站。依托宁波市云计算中心资源及宁波市卫生健康网站集约化平台,整合各医疗单位信息发布类门户网站,统一网站技术服务支撑,规范网站信息发布流程,加强网站信息内容监管。
五、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加快使用相关产品,创新医疗服务模式
14.继续提升“互联网+医疗”,试点社区卫生服务站智能化转型。针对部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套建设“自助微诊室+智慧云药房”,提供健康检测、远程问诊、自助结算、自助发药等24小时自助服务,以“机器”代替“人工”,缓解边远地区医疗资源不足问题,推进卫生服务站智能化转型。
15.加快推进“互联网+药品”,普及“共享药房”药品配送入户。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医共体范围共享用药机制,发布医共体共享药品目录,通过诊间延伸处方、电子处方流转和药品物流配送等方式,满足家庭医生签约对象药品配送入户需求,有效缓解群众“配药难”问题。
16.持续深化“互联网+护理”,优化迭代“共享护士”服务。面向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创新居家医疗服务模式,建立覆盖全市的居家护理服务网络,整合护理医疗资源,将专业医疗护理服务由医疗机构向家庭延伸、向社区延伸、向养老机构延伸。
17.稳步推进“互联网+健康管理”,融合重点人群体检服务。针对重点人群和退休人员,提供体检网上预约、体检报告推送、健康风险预测等“一站式”服务,继续开展以高血压、糖尿病为重点的家庭远程健康监测服务,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和服务满意度。
18.持续规范“互联网+医疗”服务,加强互联网诊疗监管。加强应用宁波云医院平台,及时归集互联网诊疗监管信息。开展互联网医疗诊间质控,健全信息披露与审核、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等管理制度。
六、加强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技术支撑
19.建立统一的疫情数据分析平台。按照深化公共卫生智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要求,加快建立疫情数据实时共享机制,围绕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路径、保护易感人群等业务需求,统一归集院前、院中和院后实时基础数据,注重“平战结合”,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实时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七、提高信息安全保护能力,建设安全风险预警网络,保障信息化建设成果
20.积极落实等级保护2.0工作要求,做好信息安全整体保护工作。按照等级保护2.0工作要求,全面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推进安全岗位人员持证上岗,规范安全建设、安全运维、安全事件的处置流程,加强单位网络边界信息安全保护工作。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安全建设,按照等级保护二级要求,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平稳运行。加强民营医疗机构信息安全建设,强化对大型民营医院的信息安全监管,针对中小型民营医疗机构,探索统筹建设一体化信息系统,加强信息安全统一保护。
21. 加强医疗机构信息化运行监控管理,探索建设全市可视化信息化运维监控平台。三级以上医疗机构继续加强信息系统日常运行管理,建设医院信息化运行监控平台,重点监控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等关键信息化资产,确保医院关键业务不出事。探索建设全市可视化信息化运维监管平台,统一值守、及时告警,保障三级以下医疗机构信息化日常运行。
22.做好网络和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工作。加大卫生健康行业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力度,通过单位自查、区域互查、远程渗透等方式,主动查找、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以查促建,健全信息安全防范措施,落实信息安全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应急预案做好演练工作,熟练掌握信息安全事件应对机制和策略,提升应急处置水平。组织开展网络信息安全培训工作,提升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水平。
八、做好其他信息化工作
23.强化卫生健康统计工作,凸显统计数据服务支撑作用。加强统计业务指导、培训和督查工作,以提升统计数据质量为重点,梳理人事、设备、病案等业务数据。做好国家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服务业统计和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工作;做好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为系统决策提供支撑。
24.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建立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利用“互联网+卫生健康”技术,优化医疗服务及管理能力,提高群众对医疗行业的获得感;做好GDP支撑性指标预测及进展情况的统计工作。
25.发展卫生健康区域信息化,开展互联互通成熟度测评。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用,开展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工作,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促进跨机构、跨地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抄送:宁波市卫健委。
慈溪市卫生健康局办公室 2020年4月2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