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网格为单位开展法治教育,聘请律师为村务把脉,组建普法小分队为群众讲法……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法治工作,把法治思维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今年以来,坎墩街道通过整合和促会、网格、调委会等平台资源,“点线面”结合推进基层法治工作。
坎墩街道一直以来注重基层法治建设的创新和推进,在全市率先试点“律师进村、法律为民”行动,建立“法律顾问团”,以“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的方式,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街道、村、网格三级基层法律服务一体化组织体系,为基层治理法治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坎墩又根据实际创新举措,总结出一套“点线面”结合的工作方法。
普法人群抓重点。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机制,组建由法律职业资格从业者、司法行政人员、党员干部、志愿者代表等群体组成的专项普法小分队,将领导干部学法、执法人员用法、青少年普法、人民群众守法等作为重点,通过以案释法、宣传讲座、法条比拼、实地参观、交流分享等方式,开展针对性、精准化普法,不断培养“法律明白人”。
依法行政有主线。创新“村民说事”“小微权力清单”等制度的实现形式,紧紧围绕“行政执法、纠纷调解、信息公开、文件审查”四大工作主线,分别明确责任人员、职责分工和考核细则。完善行政执法职权依据、全过程实施办法和公示制度,完善合同管理办法,完善矛盾纠纷调处体系,不断规范和提升机关干部和村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处理基层事务的能力。
载体阵地更全面。以法律规范普及、法治实践体验、法治文化熏陶为出发点,全力打造合力型、互动型、服务型的法治建设阵地。一方面,因地制宜建设法治广场、法治公园、法治长廊、法治办公角等宣传阵地;另一方面,依托辖区特色按需成立和促会骨干专职工作室、网格律师调解工作室、行政执法专项实训基地。
“点线面”齐头并进,不仅强化了法律进村为民工程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了老百姓的法律维权意识,更形成了一套日趋系统化、专业化、制度化的基层法治治理新模式,孵化出多个特色鲜明的法治服务品牌。“新乡贤”担任起“乡村治理官”的角色,围绕纠纷化解、志愿服务、法治宣传等开展工作,让更多新慈溪人遵法守法并参与村庄建设;由派出所责任区民警、专职网格员、社区保安以及各村和谐促进会骨干组成的反诈骗宣传队伍,进村入户给老百姓传授防骗术;专业律师进村做村务助理,开展为期三年的“一对一”服务;坎西村实行和促会积分制开始量化考核,让和促会会员兼职网格员积极化解矛盾纠纷……这些创新做法使坎墩的基层治理模式更加完善,法治服务不断优化。截至目前,该街道共开展法治活动16次,受益人群达2万余人,开展行政执法120次,有专门法治阵地12个,打造法治创新试点工作2项,成功处理各类纠纷48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