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社局创新三大体系锻造“现代工匠”

发布日期:2020-06-23 14:08 信息来源:慈溪市人民政府网站

在宁波海仕凯驱动科技有限公司工作的黄元贞,在该公司一位师傅和慈溪技师学院张银辉老师的指导下,机械识图、电工工艺、焊工工艺等技能不断提升,如今,取得了焊工职业资格中级证书的他,已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

黄元贞的“成才”之路,得益于我市大力推行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市人力社保局通过创新开展产业工人终身培训体系、“土专家”科学评价体系和培训就业直通车体系,大力锻造“现代工匠”,推动我市经济加快向前发展。

量身定制,构建产业工人终身培训体系。近年来,我市进一步改进传统“以师带徒”模式,着力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通过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等模式,着力培养孵化“现代工匠”。像黄元贞一样,在海通公司工作的张规划刚进入公司时,也是一名普通员工。我市推出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以后,他成为该公司技术能手叶刘榆的徒弟。工作之余,他又进入慈溪技师学院学习技能。在企业、学校多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短短半年时间,便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技术上的多面手。“双师”指导、工学交替,让这些职工的技能水平快速提升。据介绍,目前,我市已有140余名企业员工拜“双师”学技能并学有所成。

“通过不断完善开放性、终身性、融通性的产业工人培训体系,让他们的知识不断更新,技能日益得到提升。”据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还通过定期举行“上林工匠”研修班等高技能人才学习交流活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邀请资深专家授课,不断更新技能人才理论与技术知识储备。今年以来,已有110名学徒和100名技能人才参加培训。

官方认证,创新“土专家”科学评价体系。打破常规学历、工龄等技能人才资格认定硬性规定,有绝活、贡献大的“土专家”经评审可直接被认定相应职业资格。今年4月25日,在我市举行的高技能人才直接认定综合评审答辩会上,来自我市企业的12名“土专家”,通过行业专家“考验”,顺利通过评审获得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证书。这些“土专家”中,有的是国家级技能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有的是行业佼佼者,在企业技术改造、工艺革新、技术攻关等领域每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达30万元以上。在此次评审中,宁波兴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高孝美通过直接认定,拿到三级资格证书,她计划继续努力,向二级证书冲刺。

与此同时,我市把评价“指挥棒”交给企业,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行业协会(学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目前,全市已建立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示范企业54家,参评人数2374人。其中37名“土专家”直接认定为高级工,总量位居宁波各县(市、区)首位。

搭台服务,打造培训就业直通车体系。我市还依托线上培训平台与人才招聘平台,建立职业资格信息库并实时进行数据共享,为培训人员提供“培训+办证+就业”一站式服务。针对新生代劳动主力军,推出健康管理师、机器人编程等新兴行业创业培训课程,并为有创业意向的学员提供长期创业指导。今年以来,已为300名学员推荐岗位210个,开展创业培训10期,为330名学员提供创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