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慈溪市深入推进“两进两回”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二十八条》出台,从金融扶持、产业发展、人才开发三方面着力,引导科技、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流向农村,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两进两回”指的是“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目前,我市已建有坎墩都市农业生态园市级创业平台、沧海慈湖农创客基地和多个镇级青创农场为核心的“1+1+N”多层次农创平台,通过“政策支持+平台支撑+服务保障”三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已初步形成了覆盖政府部门、国企及私企共同推进的“两进两回”慈溪模式。
28条政策在原有基础上加大了扶持力度和广度。其中,金融扶持政策、产业发展政策各占7条,人才开发政策占了14条。人才成为我市深入推进“两进两回”的关键点和主要着力点。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返乡下乡创业青年120余人,居宁波各县(市、区)之首,其中大学生农创客占比达三分之二。
在金融扶持方面,鼓励开展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村住房抵押贷款、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质押贷款等,针对种养业经营户和农产品购销经营者,实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担保机制,为涉农创业青年、涉农创业项目、涉农经营主体量身定制金融保险产品,推出和美“贷动青春·青农贷”专项贷款。据悉,至2022年,我市将提供不少于250亿元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每年安排1450万元资金用于农业农村政策性保险。
在产业发展方面,实施乡村产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双提升计划,对主体实施的农业产业新建项目或提升项目,按投资额的40%予以补助,每个最高不超过150万元。对新命名的省级及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配套奖励2万元,新命名的宁波示范性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配套奖励1万元。同时,推进数字乡村示范工程,鼓励创建农业名牌,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实施“青春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加大用地政策支持力度,优先满足“两进两回”项目发展需求,争取至2022年创建5家省级示范性青创农场。
在人才开发方面,外引内培并重。以“泛3315”为平台,重点支持一批现代农业高层次人才和高端创业创新团队(个人)来慈创业创新,在宁波市政策支持的基础上给予一比一或减半配套,同时享受住房、教育等相关政策措施,回乡创业人才可享受人才公寓政策;实施青年农创客培育行动,依托“前湾181青智汇”“环杭州湾名校团建联盟”“青年智库”等载体,组建创业导师团,开设青年“农创客”“新农人”创新实验班。此外,拓宽职业农民职称晋升渠道,组织“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十佳家庭农场”等各项评选活动,完善城乡医疗保险体系,将“两进两回”人员及其子女纳入基本医保覆盖范围,持有居住证的“两进两回”人员子女可在创业地接受义务教育、学前教育。为鼓励青年创业就业,我市对35周岁以下、在农业领域创业的大学生,给予每年2万元的创业补贴;对引进大学生就业的农业生产主体,给予每年2万元的就业补贴,还可根据条件享受创业者社保补贴、创业带动就业岗位补贴、高校毕业生创业场租补贴等多项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