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至5月,慈溪自行车出口3.1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胜山14家自行车零配件行业规上企业产值8146.7万元,同比增长36.07%。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胜山自行车企业却在逆境中一片向好,出现了订单供不应求、出口逆势上扬的好局面,连连吸引了浙江卫视等上级媒体的报道。
危机中如何抓住机遇?逆风中如何实现破风?胜山作为中国自行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在特殊时期走出了抓机遇、强实力、优服务的新路子,突出重围谱新篇。
慈溪市博力车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忙着手上的工作,一片繁忙的景象。“我们公司主营自行车刹车配件,订单主要销往欧洲、南美。”谈到今年的产销形势,企业负责人说,“截至6月,公司总产值达3500多万元,同比增长55%,出口近900万元,增幅达到103%。”目前,公司订单暴增,排单已经排到了9月,为了满足生产,4条主生产线开足马力忙生产。
博力车业的大好局面不是个例。今年5月,宁波日骋车业有限公司产值近1002万元,同比增长93.59%,订单量则上涨超50%;宁波豪星车业有限公司总产值也超千万元,同比上涨62.66%。
“可以说,胜山的自行车企业抓住了机遇。”胜山镇相关负责人分析说,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多个国家限制娱乐活动,大量关闭室内健身场所,因此,自行车成为健身爱好者进行户外运动的首选;同时,由于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存在感染的风险,人们也加大了自行车出行。“这些都导致了对自行车需求的大幅增加。”
这次机遇,更加坚定了胜山自行车企业的信心,不少企业进一步发挥技术优势,走质量为上、技术创新、品牌争先的道路。以日骋车业为例,企业以生产7片飞轮为主,经过技术革新,已经能生产9片、10片飞轮。“飞轮的片数增多,骑行者踩踏的扭力则减小,骑行体验更加轻便舒适。”该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另一方面,这也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单个飞轮的售价平均可以提高25%。”据了解,目前这种飞轮的产量可达每月5万套。豪星车业也将公司转型升级的重点放在了技术投入上,该企业“年产150万套自行车油压刹车器生产线技改项目”,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近2200万元。
在企业家砥砺前行的同时,胜山一路保驾护航,优服务、解难题,全力当好复工复产“服务员”。复工复产以来,镇村干部以“三服务”为载体,化身企业“联络员”“跑小二”,做到精准服务、定向帮扶。一方面,畅通信息渠道,充分依托镇、村两级商会及自行车行业协会平台组织,畅通贸易订单、原料供应的信息渠道,有效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建立机关干部亲商助企机制、“一人多企”分片包干联系制度等,通过结对加强“线上互动”及“线下走访”,听声音、问需求,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困难。截至目前,共出动机关干部720余人次,走访企业240余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93件。
从共享单车的“大起大落”到如今的逆势上扬,胜山镇自行车产业在一次次机遇与挑战的磨砺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正向着更广阔的前景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