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29日入梅以来,我市已出现7轮强降水过程,截至7月17日8时,我市梅汛期雨量607.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78.7%。市水利局时刻绷紧防汛减灾之弦,闻“汛”而动,力保我市安全度汛。
针对今年梅雨呈现“入梅时间早、降雨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市水利局抓紧落实各级水利工程设施防汛责任人。通过加密水雨情监测预警和加强预测预判,及时做好水库预排预泄,调度出海闸候潮抢排,有效降低河网、水库水位。今年上半年,已累计下达水利工程调度指令400余条。截至目前,出海闸预排水量约2.28亿方,市沿山水库预泄水量约2330万方,水利设施运行正常,全市河网水库水位平稳可控。
我市已于7月15日进入主汛期,为做好安全防汛工作,市水利局高度重视,抓紧抓实,全力提速工程建设,不断健全防汛减灾体系,多措并举筑牢防洪排涝安全防线。稳步推进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在中心城区防洪排涝一期工程效益的基础上,着力加快二期工程项目进度,力争尽早推动工程落地见效。
从今年3月下旬起,由市水利局组织力量对各项涉水工程展开安全防汛大检查。及时协调各工程指挥部,打开骨干河道围堰,全面检查河道行洪范围内的围堰设障,并迅速落实开堰清障工作,确保主要河道行洪畅通。累计检查防汛工程87处,发现各类隐患及存在问题27条,已逐一落实规范化整治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做好应急处突准备。
为确保水利设施运行安全,我市通过安全鉴定和维修加固,进一步深化开展小型水利工程安全建设。今年全市将鉴定1座水库、3段海塘和2座出海闸,目前水库安全鉴定已经完成。此外,将维修加固2座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1座出海闸、1座节制闸、6座山塘,目前山塘维修加固已基本完成。
山塘水库、沿山小流域等地区是汛期最“敏感”也最易出现危险的地方,为此,市水利局进一步完善问题灵敏响应机制,以“消除隐患,安全备汛”为目标,加强沿山小流域及山塘防汛指导,要求落实属地责任,加密山塘水库、沿山小流域及地质灾害点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