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282002777114Y/2019-93993
市人力社保局
主动公开
政协委员提案
劳动、人事、监察/其他
2020-07-06
2019-06-06
面向社会
罗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扶持梯队人才建设》的提案已收悉。我局高度重视,与市级相关职能部门一起,就您提出的建议作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振兴实体经济主战场,以重点培育发展智能装备、新材料、生命健康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提升发展家用电器、机械基础件、汽车零部件三大特色优势产业的“3+3”产业体系为导向,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加大各领域、各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人才队伍呈现梯队成长态势,形成了较好的人才结构和生态。至2018年底,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2.6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6180人、专业技术人才8.8万人、高技能人才4.2万人,为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一是坚持高端人才引领。深入实施“上林英才”计划,通过活动引才、中介引才、以才引才等多种途径,加快引进领军人才及其团队,对入选“上林英才”计划的创业人才给予“三个1000”政策支持,即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创业经费支持,对其创办企业给予最长三年、最高1000平方米的免租创业场地或租金补助(每年最高25万元),以及最长三年、最高1000万元银行贷款额度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50%的贴息补助;对入选“上林英才”计划的创新人才,给予最高500万元的创新经费支持。特别优秀的领军人才来慈创业创新的,可“一事一议、上不封顶”。截至2018年底,我市已引进集聚中外院士、国家和省特聘(特支)专家65人,宁波“3315计划”专家(团队带头人)40人,实质性引进落户领军人才项目120个。同时,发挥创业创新平台人才集聚作用,2018年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13家,数量双双居宁波各县(市、区)首位,总数占宁波1/5;新认定宁波市企业研究院6家、宁波市工程(技术)中心17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47家;2013年慈溪市政府分别与中科院上海分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设中国科学院慈溪应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为高端领军人才来我市创新创业提供平台支撑,现两个平台已累计引进高端创新创业团队16个,集聚各类研发人员近百名;慈溪智慧谷以创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为目标,加快完善孵化器扶持优惠政策,设立300万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入驻企业优秀项目补助等,去年对接洽谈项目22个,落地入驻9个,达成落户协议2个,累计入驻企业达30家。
二是狠抓青年基础人才储备。深入实施人才储备计划,对列入储备计划的人才给予最长两年的津贴补助,其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每月补助2000元,具有重点高校本科学历学位的,每月补助1000元,应届本科高校毕业生每月补助300元。2012年至今已累计受理储备人才申报2984人,发放补贴3201.4万元,其中2018年受理502人,发放补贴457.16万元。同时,深入开展高校毕业生实践基地活动,对参加慈溪市高校毕业生实践基地活动的实习生,按当年度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50%-100%予以一次性生活补贴。对来实践基地单位实习的非慈溪生源毕业生给予最高1000元的交通补贴。目前,全市已有96家慈溪市级高校毕业生实践基地、14家宁波市级大学生就业实践(示范)基地,去年一年提供实(见)习岗位1972个,接收毕业生实践1249人次,为376名实践生发放补贴款65.3万元,对高校毕业生招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加大青年人才尤其是高校毕业生争抢力度,每年在市内相继举办新春大型招聘会、“长三角”技术工人大型招聘会等大中型招聘活动,并组织企业赴上海、武汉、南昌、西安、长沙、东莞等城市,开展“慈引优才,智汇上林”赴外招聘系列活动。仅去年一年,累计开展市内外各类人才招聘活动77场次,提供岗位9.2万个,达成就业意向1.4万人次。
三是加强专技人才培养。实施“115”人才培养工程,在我市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的经营管理、企业研发人才和教育、卫生、农业等企事业单位,选拔培养一批专业从事学术技术工作,并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优秀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现共选拔培养人选502名,其中第一层次40名、第二层次122名,入选省“151人才工程”15人、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工程59人;抓好专技人才继续教育工作,在宁波继续教育平台注册活跃人数达3万余人,建成宁波市级专技人员继续教育示范基地1家。
四是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上林工匠”行动计划,通过举办“上林工匠”高技能人才研修班、深耕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等举措搭建技能人才培养平台,通过“上林名匠”评选、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等举措激发技能人才活力。近几年我市每年完成高技能人才培养5000名左右;已有51家企业建立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体系,涵盖21个技术工种,自主评价达2000余人;已建立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18家,其中省级4家、宁波市级4家;2018年度我市推荐入选省“万人计划”高技能领军人才1人。
下一步,结合您提出的企业梯队人才建设方面的意见建议,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大力度引进人才。强化高端人才引进,紧扣我市主导产业和重点扶持产业链,围绕“开放揽才、产业聚智”导向,继续深入实施“上林英才”计划,做好上级人才计划推荐申报工作,大力集聚重点产业高精尖缺人才和项目;组织举办高层次人才创业行、组团赴海外开展招才引智等活动,并通过不定期人才项目远程视频路演、现场推介等多种形式,促进才·富精准对接。强化基础人才引进,更加注重青年人才抢夺,深入实施企业人才储备计划,定期组织市内各类招聘活动,继续组团赴国内重点城市开展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提升“慈引优才,智汇上林”赴外招聘、“技赢未来”校企共建等工作影响力,持续打造“上海高校联盟”校地合作品牌,落实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社保补贴、来慈实习交通和生活补贴等制度。强化市场化引才机制,积极引导企业拓宽人才招引渠道,更多依托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招引高层次和紧缺型人才;大力培育我市人才资源产业发展,适时谋划出台扶持人力资源产业发展政策,加快引进市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全力筹划和推进市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此外,继续加快推进中科院慈溪医工所、慈溪中心、宁大科院等重大创业创新平台建设,整合优良的科研、教育资源,促进平台引才聚才作用发挥,更大程度帮扶企业快速有效地培养梯队人才。
二是重点培育好“三类对象”。抓好高端人才培育,强化领军人才创业创新综合能力提升,定期组织举办“上林英才”培训班等,并不定期组织其参加法务、财务、金融、市场营销、科技产业政策解读等方面的辅导班,有效提高创业成功率。抓好专技人才培育,深入实施“115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开展“115人才”智力惠民大服务活动;继续加强专技人员公需科目培训,支持企业争创省级以上博士后工作站、宁波市企业专家工作站;抓好高技能人才培育,2019年力争新培养高技能人才5000名以上,组织高级研修70名以上,评选“上林名匠”25名左右;新建市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2家以上,深化“以师带徒”培训模式。
三是全面落实好服务政策。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在开展企业人才摸底调查基础上,完善现有的人才住房保障政策,制定出台《慈溪市人才安居管理办法》,优化人才公寓、高层次人才购房补助和安家补助等政策,并建立人才公寓市场化配建机制;今年拟在新潮塘北苑推出人才公寓192套,继续落实大学生购房补贴、高层次人才安家补助和购房补助等政策;同时,根据上级有关要求,拟采用“租金补贴为主、实物配租为辅”的模式,进一步加大人才公租房保障力度。此外,加强人才政策和人才典型宣传工作,向企业人才编印和发放《慈溪人才政策汇编》,定期开展人才座谈交流、走访慰问等活动,进一步优化人才服务环境。
四是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出台实施《慈溪市企业人才年薪评价实施办法》,对已在我市企业工作、作用发挥明显且计税年薪连续两年达到30万元、50万元的人才,可分别参照硕士研究生学历、博士研究生学历享受相应的高层次人才服务政策。深入推进职称制度改革,鼓励引导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有序开展工程领域职称自主评价。深化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机制,继续开展技能人才企业自主评价,根据企业内在需求,2019年建设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示范企业2家以上,同时探索实施技能人才行业自主评价工作机制,扩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面。
慈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9年6月6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