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7421869759/2020-102966

发布机构:

农业农村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建议提案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畜牧业、渔业

发布日期:

2020-08-14

成文日期:

2020-08-14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对市政协第十一届四次会议第5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0-08-14 16:37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胡利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农产品品牌竞争力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我局及时组织人员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提出具体承办意见,经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同意,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农产品品牌是农业市场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提升农产品品牌建设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助推器。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产品品牌发展,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振兴行动,优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品位,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截至2020年6月底,全市共有农业注册商标8772件,拥有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慈溪杨梅、慈溪葡萄、慈溪蜜梨、慈溪麦冬)、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件(慈溪杨梅、慈溪葡萄、慈溪蜜梨)、原产地保护2个、中国驰名商标4只、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4个,累计创建宁波以上名牌农产品120多个。

在农业品牌塑造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

(一)在“品”上下功夫,夯实品牌建设发展基础。质量是品牌的生命,我市将品质作为品牌发展的第一要义,以质塑牌。一是强化农业标准化。坚持把“产得绿色生态、吃得安全健康”作为品牌塑造的核心,使产地、产品的绿色生态成为品牌的“卖点”。编制19个主导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达64%,建成农产品质量放心示范基地150个,累计认证无公害产地269个、面积3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439个,绿色食品153个,有机农产品25个。二是强化质量检测。建立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体系,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立覆盖生产、加工、销售和市、镇、企业、基地“三级四点”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网络,通过政府买服务,委托第三方检测公司为生产主体提供免费定量检测服务,年均检测超万批次,农产品抽检合格率多年保持在98%以上。

(二)在“牌”上做文章,构筑“子母品牌”双轮驱动模式。突出慈溪优势与特色,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引导自主创牌,构筑农业品牌双轮驱动。一是聚焦特色优质。坚持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精、特、优”产业,积极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全市已发展形成年糕、汤圆等粮食制品,榨菜、西兰花等蔬菜制品,杨梅、葡萄、蜜梨、水蜜桃等果品,蜜蜂、蛋鸡等畜禽产品,茶叶等林特产品,青蟹、南美白对虾等水产品,铁皮石斛、浙麦冬等中药材,已建成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1条。二是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推出慈溪农产品整体公共品牌“浙慈农优选”、“慈农优选”,“慈溪杨梅”、“慈溪蜜梨”、“慈溪葡萄”单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推出“7000年慈溪杨梅”、“鲜甜的海湾葡萄”、“胜山红”等品牌广告语,经过努力,慈溪杨梅”入选2019年中国农业品牌目录300个特色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出口蔬菜、鲜食大豆、西甜瓜等12个特色农产品入选浙江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一,“慈溪葡萄”入选浙江省最具成长性“十强”品牌,慈溪葡萄、慈溪杨梅、卡依之、恒康等5个农业品牌入选浙江省农业品牌“百强榜”。慈溪葡萄、慈溪杨梅、慈溪蜜梨入选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三大果品区域公用品牌总价值超30亿元。三是打造企业品牌。充分发挥我市加工与外向优势,加快加工与品牌融合发展,扩大高端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我市徐龙烤鳗、海通果蔬、恒康炒货、正大无抗鸡蛋等农产品品牌声名鹊起。

(三)在“推”上动脑筋,营造品牌比学赶超氛围。鉴于农业产业的弱质性、公共性,鼓励各地举办结合当地产业特色,举办丰富多彩的农业节庆活动,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等平台,打好农产品“营销牌”。一是组织品牌企业参加展示展销活动。每年组织100多家企业参与中国农交会、浙江省农博会、东京食品展等国内外展示展销活动20多次,积极帮助企业拓展海内外市场,2019年全市农副产品出口交货值5.3亿美元,居宁波第一。二是创新农产品营销渠道。积极开展互联网+农业,发展农产品电商,搭建淘宝特色中国慈溪馆,落户正大农业电商总部,出台农产品电商奖补政策。农产品电商销售额突破1.5亿元,2019年网销杨梅40万单,同比增长60%以上,切实推动慈溪品牌农产品上行。三是聚焦文化植入。充分挖掘慈溪悠久的农耕文化,讲好慈溪农业故事,使慈溪名特优农产品不但“好吃”,而且“好看、好玩”。建成葡萄文化公园、蜜梨博物馆等一批农业农村文化博物馆,积极举办“环杭州湾绿色优质农产品博览会”、“中国农民丰收节”、“慈溪杨梅节”等本地特色农事节庆活动,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卖产品的同时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去年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值达9亿元,已连续12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

下步,我们将以“品牌强农”战略为抓手,推动农业产业绿色化、精品化、高效化,实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1.大力实施品牌塑造行动,健全品牌培育体系。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人才、资源、公信力等方面的优势,发挥好发挥领头、统筹、管理的作用,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品牌体系。一要加强顶层设计。以“十四五”三农规划为引领,出台乡村产业“3995”振兴实施方案,制定农产品品牌发展顶层设计,进一步健全“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母子品牌发展模式,抓紧研究出台扶持有含金量的扶持政策,做好区域公用品牌创设。要与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紧密结合,力争一个特优区塑强一个区域公用品牌。二是健全管理体系。按照“一个公用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多个经营主体和产品”模式,抓紧制定完善品牌运行管理制度,设立品牌运营机构,加强品牌许可和门槛准入,制定品牌使用细则,建立健全农业品牌监管机制,加大套牌和滥用品牌行为的惩处力度。三是做强优势品牌。在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基础上,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管理和农业品牌保护,引导构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新三品”体系。

2.大力实施主体培育行动,增强品牌发展动力。新型经营主体作是品牌建设的主力军。要充分调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品牌的积极性,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要载体,创建一批地域特色鲜明的“美、精、特、优”的特色农产品品牌。一是强化龙头带动。要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挥行业协会在品牌整合、市场推广、行业自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广大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以品牌为纽带,把主体、协会和众多中小农户“绑在一根绳上”,创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产业联盟,共同维护好品牌的声誉,共同分享品牌的溢价收益。二是强化加工促动。要充分发挥我市加工外向型农业发达优势,围绕出口蔬菜、名优水果、特色畜禽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尤其是精深加工业,招商引进一批、培育提升一批有知名度的农产品加工品牌,以加工引领农业品牌创建,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功能链的重塑增值。三是强化创新驱动。强化科技对品牌价值提升作用,开发一批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特别是果品)和精深加工产品,促进产业升级,增强农产品品牌的生机和活力。加快培育一批农创客、青创客、大学生创业典型和返乡人员创业典范,挖掘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发展一批根植于乡村的手艺能人和能工巧匠,建设一支专业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发展视野广的人才队伍,提高品牌经营管理水平。

3.大力实施品牌营销行动,提高品牌知名度。要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产业、传统文化及特色产品,挖掘文化内涵,创新营销推广手段,统筹谋划产品包装、品牌名称、销售渠道和营销策略等,讲好慈溪农业品牌故事。一是注重媒体宣传。要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充分利用“网、微、端、视、听”等多种载体,开展有文、有图、有声、有影、有互动的品牌农业宣传。尤其在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进各阶段,要集中开展宣传推介,营销良好氛围。二是注重展示展销。要加快品牌农产品“走出去”步伐,充分利用农业展会、产销对接会、产品发布会等营销促销平台,精准推介、精准对接。围绕“高铁一小时都市圈”,对上海、杭州、宁波等地制定定向品牌推介计划,通过广告媒体宣传、枢纽关键节点布展、市场品牌氛围营造等方式,大力开展农业品牌“进市场、进超市、进社区、进饭店、进食堂、进餐桌”活动,既要将优质品牌农产品推介出去,又可以激发周末休闲游等新型营销模式。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境外农业展示展销中心,搭建国际农产品贸易合作平台。三是注重线上线下结合。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营销已成为农产品营销的大趋势,最近一些农产品品牌营销的成功案例,也就是“网红农产品”,基本都是网络营销。通过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网红直播推介、微博微信定向推送、平台双十一等活动推广、本地电商馆合作等方式,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拓宽品牌流通渠道,实现“线上”与“线下”两条腿走路,打造“网红”品牌农产品。四是注重典型示范。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推选一批农业品牌,树立一批市场主体,总结一批典型经验,以品牌建设引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最后,希望委员给我们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便于我们搞好今后的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〇二〇年八月十四日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市农合联执委会(市供销社)。

联系人:胡伟宏

联系电话:6398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