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农村旧俗,每遇婚丧嫁娶或小孩满月,都免不了大摆宴席。虽说花的都是自己的钱,但是客观上却造成了铺张浪费。为了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有效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日前,龙山镇山下村立了一条特殊的“村规民约”。
“如果宴会的食材浪费较多,我们要额外加收垃圾清运费;如果大家都‘光盘’,相关费用我们会少收或者不收。当然,我们也鼓励村民将吃不完的食物带走,并且免费提供打包盒……”山下村村支书介绍,凡是在文化礼堂办酒席的村民,都必须牢牢遵守这条新“村规民约”。与此同时,山下村还要求宴会当天的掌勺厨师签订一份“责任状”,承诺每一桌的食材量按实际人数进行分配,做到不铺张不浪费。为了养成文明就餐良好习惯,有效避免“病从口入”,降低病毒传播风险,“责任状”还要求厨师承诺拒绝在宴会中以野生动物作为食材原料,承诺宴席必须配备“公筷、公勺”。
想要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仅仅靠“村规”和“责任状”是不够的,必须从观念上改变村民“爱面子”想法。为此,山下村主动推出了一系列亲民的家宴菜单,价格从每桌600元到1000元不等。为了吸引村民采纳菜单建议,山下村不仅对采纳推荐菜单的村民提供免费饮料,还特意为每一套菜单取了好听的名字,比如“清风”“和美”。
村支书说,“实际上,我们推荐的菜都是带有地方特色的家常菜,不仅花费少浪费小,而且吃得营养健康,主人家也不失体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宴会的档次反而提升了,也拉近了亲朋好友间的距离。”村民虞阿姨是当地红白喜事掌勺厨师,见惯了大家为了面子大摆酒席的场面。听闻新的“村规民约”正积极倡导节俭新风,她非常认同,并自告奋勇地表示愿意做“清风”“和美”套餐的践行者和推广者。
“所有关于乡村家宴的规定、标准和推荐菜单,我们都制定成文上墙进行公示。”村支书告诉记者,为了让大操大办的人情消费“降温”,倡导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尚。目前,村干部已经达成了共识,凡遇红白喜事需要开宴,党员干部必须带头执行“村规民约”。同时,发动广大党员和志愿者挨家挨户上门进行宣传,逐渐地移风易俗,从而获得广大村民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