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慈溪农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0-08-26 14:32 信息来源:慈溪市人民政府网站

随着数字技术向农业农村的加速渗透,数字农业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推进数字赋能,强化项目落地,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目前,我市已拥有省级数字工厂创建单位3家、宁波市级农业电商示范镇村15个,完成种养基地数字化改造项目14个。去年,我市成为全省首批省级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县创建单位。今年7月,又被推荐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

加快技术创新和转化

构建数字生产新高地

坎墩玉兰果蔬农场有一座2700平方米的现代化玻璃温室大棚,棚内安装有智能环境监测传感器、土壤墒情监测传感器、可视化监控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有了这些数字化装备,可实时监控作物生长环境数据,实现对温室风机、遮阳、卷膜等设施的远程控制。“通过传感器精确感知土壤湿度、PH值等,传到数据平台,我们再根据数据作出农事安排。”农场主胡晶金说,从播种、育苗到施肥、浇水、养护都变得“智能化”,只要一两个工人就能够做好日常管理。

横河镇的新生代农户邱杰波用上了植保无人机,药剂、种子、粉剂等都通过无人机实施喷洒,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而且让喷洒作业变得更精准、更方便,也更有效。横河镇新桥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购入了“新型装备”——无人驾驶插秧机,依托北斗定位系统和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田间自动插秧、智能避障、掉头转弯等全套无人作业,这也是我市引进的首台无人驾驶插秧机。

数字化转型让农业生产变得容易起来,这种变化逐渐向多条产业链蔓延。慈溪正大蛋业有限公司通过建设省级数字工厂打造鸡蛋“梦工厂”,引进全球领先的意大利FACCO公司成套养殖生产设备及数字化设备,远程精准控制环境,智能监控厂区,精准鸡舍饲喂,鸡蛋自动采收,实现100万羽蛋鸡生产养殖环节全过程、全产业链数字化操控,每名饲养工程师可轻松管理8.6万只鸡。海通食品集团公司以数字化转型为引领,不断提高自动化程度,积累各条生产线的数据,打造数字工厂体验馆,还新建了科创中心,建立了TBS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智慧工厂管理系统和能源分析控制系统等三大系统。至今,海通累计拥有发明专利60多项,现有产品200多个品类。

我市积极开展数字工厂、数字园区、数字农场试点建设和种养基地数字化改造工作,引进先进技术、智慧模式,大力推广物联网农业和智能控制系统,有效推进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显著提升。

培育壮大农业数字经济

抢占市场营销制高点

在今年疫情的影响下,农产品营销模式发生了突变,以微信、抖音短视频、直播带货为载体的社群营销正成为农业经济新增长点。疫情期间,市农业农村局通过微信公众号、甬农鲜等平台开展社区服务,产地直供直销配送超过26.5万单,共计农产品2340吨,累计销售额达到1500余万元。杨梅节期间,市农业农村局携手正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微博“一直播”平台为慈溪杨梅代言,共吸引流量237.9万人次,实现线上下单超3万单,销售额超500万元。

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孵化园是我省首家一体化农产品电商孵化园,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各类资源的整合、全面系统的服务,集聚了我市众多农企和经营主体。目前已入驻海通食品集团、正大集团等农业龙头企业和100多家农业经营主体,打响了慈溪农产品整体公共品牌“慈农优选”,推出“慈溪杨梅”“慈溪葡萄”“慈溪蜜梨”“慈溪红菱”等特色农产品。

近年来,我市创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不断加快发展“互联网+”农产品销售模式,坚持以农产品电子商务为重点,大力发展内容电商、品质电商、社交电商、视频电商等。目前,慈溪杨梅电商驶入快车道,杨梅年销售40余万单,线上渠道销售额达1亿元,网上销售占据慈溪梅农纯收入的15%。2019年,我市实现农产品电商零售额16亿元,同比增长52%。

搭建大数据中心

打造数字农业总枢纽

“不管何时何地,只要通过这个‘宁波智慧渔业’App,就能第一时间知道船只的位置,还可以实时查看船位、台风路径等信息。”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渔港管理科科长方迪灿告诉记者,数字化在渔业生产管理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我市已为94艘渔船安装了船位仪、AIS渔商船碰撞系统等,以便实时掌握渔船动态及其轨迹。

登录“农起帮”App,点击“打印二维码”,再打开蓝牙连接打印机,选择主体追溯就能打印所需的溯源码,实现生产、收购、贮藏、运输等环节的追溯管理。市农业农村局和浙江中兴慧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了一套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实现合格证和追溯码合一,具有追溯码防伪、移动端速检等功能,还附带品牌培育推广服务,推出小程序店铺、委托检测、物联网建设等项目,让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得到了便利高效的服务。

在崇寿镇傅家路片区数字便民服务中心,“最多跑一次”改革让群众办事更为便捷。傅家路片区数字便民服务中心共进驻事项19类85项,代办事项11类21项,全部实现了微信在线业务咨询、网上挂号、e公证等服务功能,还依托网格员、综治调解员、党员志愿者等建立了“跑小二”队伍,让群众办事“少跑腿”“零跑腿”。

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市农业农村局持续推进“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对政务、事务、商务信息系统资源进行整合,建立首问负责即问即办制度,着力破解农业农村领域政务服务难题。同时,积极对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系统、智慧水利、智慧消防、智慧城管等智慧应用系统,构建“联动式”智慧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乡村治理一盘棋。

据悉,我市正在搭建全市数字乡村大数据中心,将建设1个数字化资源体系,实现特色产业数字化、管理服务数字化、基层治理数字化。一方面,围绕12大农产品特色优势区和5大主导产业,推进数字园区、数字农场、数字牧场、数字渔场、数字工厂等产业数字化。另一方面,整合农村三资管理、政务办公、农产品可追溯、畜牧业管理、渔业管理等工作平台,通过一个平台入口,使浙里办、农民信箱等个性化功能整合使用。

去年,我市成为全省首批省级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县创建单位,今年7月又被推荐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据统计,我市现在拥有省级数字工厂创建单位3家、宁波市级农业电商示范镇村15个,完成种养基地数字化改造项目14个,实现网上“农博”慈溪馆开馆。

数字农业是用现代工业生产的组织方式、管理理念和先进技术发展现代农业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农业业态。从生产端的智能化,到供应链端的数字化,再到销售端的互联网化,我市正努力加快数字化转型,力争数字农业发展不断落地见效,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搭上信息化快车,加快农业产业的转型发展,构建起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