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洁文化

一心为民的“执拗”清官

来源:市纪委 发布时间:2020-08-28


位于慈溪东部的掌起镇,以掌起桥命名,是一块美丽富饶、人文荟萃、充满活力的地方,有着绵亘几千年的古越文化和生机盎然的现代文明。商周古迹、春秋墓群、宋代集镇、民国车子屋,无不给人以厚重的历史感。从南宋黄震开创浙东理学为起点,重学尊教之风代代传承。

黄震(1213-1280),今浙江慈溪掌起镇人,字东发,号文洁,人称于越先生,宝祐四年(1256)进士,授迪功郎、吴县尉,是南宋后期浙东地区一位有成就有创见的著名学者和思想家。著作有《黄氏日钞》、《古今纪要》、《读书一得》、《礼记集解》、《春秋日解》等,他一生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正气浩然,屡遭挫折,均坚贞不屈。

清官多执拗,而黄震是其中格外执拗的一位。咸淳三年(1267年),黄震任史馆检阅,参与宁宗、理宗两朝《国史》、《实录》的修纂。在论对时,他直言当时大弊为民穷、兵弱、财匮及士大夫无耻,同时针对宫中兴建内道场的荒唐之举,建议停卖僧人、道士度牒,省去祷祠的费用,节用国资民财,但度宗皇帝不仅毫无省悟,居然勃然大怒,将黄震官贬三级。虽然黄震被并下放到广德郡担任通判,但敢为国为民忘我直谏的名声遍于朝野。

黄震到广德郡后,办事仍旧十分认真执着。那里有座祠叫张王庙,每年有数十万人来此祈神,滥杀耕牛作为祭品,并时常发生争斗,影响农业生产与村族之间的团结,被黄震坚决取缔了。咸淳六年三月,黄震因指责郡守贾蕃世的不法恶行,被贾告到他的叔叔、权相贾似道那里,结果落了个“挠政”的罪名而被免了职。

咸淳七年(1271年),黄震任抚州知州,正碰上抚州遭受自然灾害,庄稼枯萎,百姓流离失所,一片凄凉。可是一些富人却乘机收购粮食,抬高米价。有的富户把粮食囤积起来,不卖给农民。黄震看到这个情况,便想了一个办法。他独自一个人骑着马奔驰在抚州的各条道路上,通知各地的富户,限期到抚州城里集中训话,并张贴告示:每家富户都要平价出售粮食,如若违反,判充军之罪名;谁如果在灾荒年头囤积粮食,便判死罪,斩于街市,终于使米价逐渐跌落下来。

米价虽然下跌,但许多穷苦农民根本无钱买米,黄震便用自已的俸银买米煮粥救济灾民,灾民们十分感激。不久黄震当上了抚州的知州,这时,京都的转运使来到抚州,要黄震凑集七万斗米,以平价卖给国家。黄震拒绝转运使的要求,说:“抚州的百姓已经困难到极点了,怎么可以再给他们压上千万重担呢!”他向转运使交代了抚州受灾惨状,终于使转运使收回了成命。与此同时,黄震又把理宗皇帝赐给他在慈北五埂江边的五百亩良田卖了,买了粮食去救济灾民。

德祐元年(1275年)三月,黄震从江西提点刑狱调任浙东提举。当时,鸣鹤、石堰一带盐民因不堪官吏盘剥而举行大规模暴动,遭到镇压后大批逃亡,黄震受命处置。他深入盐场,反复调查,知道完全是官逼民反后,便一方面如实向朝廷反映情况,一方面着手多方招集逃难的盐民,并如数发还官府历年所欠的晒盐本钱61.3万余贯,由此把一场“千里震惊”的风波平息了下来。

元朝至元十八年(1281年)正月,69岁的黄震在故里去世,门人私谥文洁先生,他一生为官清廉,正气浩然,所至除弊禁邪,赈济贫民,激励贤善,修明文教;大兴水利,废陂坏堰尽为修复。《宋史》本传称其“决滞狱,清民讼,赫然如神明”;“居官恒未明视事,事至立决。自奉俭薄,人有急难,则周之不少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