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回归本位 拼才艺也拼文化

发布日期:2020-08-05 11:09 信息来源:慈溪市人民政府网站

春风得意马蹄疾,最是金榜题名时。日前,浙江公布高考成绩,寒窗苦读十二载,无数个奋笔疾书的夜晚,无数个闻鸡起舞的早晨,所有挥洒的汗水和努力在此刻都凝聚成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任老师,我想去武汉大学,看那里的樱花,我这成绩稳吗?”“自信一点,你可以的!”知晓成绩的第二天,编导艺考生叶佳敏(化名)与妈妈兴冲冲赶到艺舟教育,商讨志愿填报的“大事儿”。任一铭综合了学生成绩、择校意向以及家长意见后,给出了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作为备选的建议。

艺舟教育是我市首个专业从事传媒艺考类的培训教育机构,机构创始人任一铭这两天忙得不可开交,一边带班上课,一边帮家长、考生“出谋划策”。面对这份“甜蜜的负担”,他笑笑说:“我这是累并快乐着,能够帮这群有梦想的孩子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是件幸福的事儿。”

随着志愿填报工作的启动,“艺考热”再次引起舆论关注。近年来,“艺考热”不断升温,包含美术、音乐、舞蹈、编导、表演、时装表演、播音主持、摄制八个大类,考生数量逐年增加。相较于去年同期,今年我市艺考生数量同比增长7.9%。

提到艺考,不少人认为艺考就是文化课差等生进入高等学府的一张“绿色通行证”,是为富二代“学渣”“曲线就学”的道路。对此,市有关教育人士指出,这是一大误区。事实上,近几年随着报考生源数的增加,文化课的成绩也水涨船高。同时,改革再发力,制度改革从“探路试水”进入“全面突破”,为“省级统考”明确了时间表,给提高“文化课成绩”提出了要求。人民日报也发出了“让‘艺考’回归本位”的时评,艺考不等于“易”考,除了拼才艺,也要拼文化,“近几年的艺术生源层次在不断提高,艺术院校不是差生的‘收容所’,而是文艺兼备的学生的梦工厂。”

“在慈溪,的确有不少家长对艺考存在较为片面的刻板印象。”艺舟教育的编导老师王琪告诉记者,在与学生、家长交流接触过程中,她发现,来艺舟报班的学生对于艺考的主观能动性远超于他们的家长,“这帮‘00后’的孩子大多是发自内心喜欢艺术,在他们心中有一个五光十色的舞台。”她说,许多家长本身并不了解艺考,所以会质疑、会抗拒,但艺考不是所谓的文化课差生进入名校的捷径,而是为那些怀揣着艺术梦想的“后浪们”插上了逐梦的“翅膀”。“选择艺考,并不等于放弃文化课,文化课永远是基石,在普通、艺术兼报的环境下,艺考就是给热爱艺术的学生多了一条路子。”

“我女儿的成绩一直在一段线左右徘徊,她刚开始跟我提出艺考的时候,我比较不赞同,但架不住孩子喜欢。”叶佳敏妈妈认为,艺考不仅会分散孩子在文化课上的精力,即使侥幸考出了不错的成绩,也没有好的艺术高校可供选择,不如老老实实专攻文化课业。“这似乎是许多家长共同的担忧。”任一铭说,在沟通过程中,许多家长认为艺考生的择校范围尤为狭窄,万人过独木桥,免不了厮杀博弈,“其实不然,除了上戏、北电等传统概念里的艺术高校外,全国很多高等学府都是综合性大学,像同济、中南财经、武汉大学等都开设了艺术类专业。”在一番耐心解释后,大部分家长都会释怀,“以前不了解所以排斥,现在了解越多,对孩子的选择就愈发支持,对老师也愈发信任。”看着孩子选到心仪大学后兴奋的模样,叶佳敏妈妈心中久悬的石头也落了一半,“去年支持她艺考的决定没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