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282002976410C/2020-102690
市教育局
主动公开
政协委员提案
科技、教育/教育
2020-09-11
2020-09-07
面向社会
胡莹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所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解决外来务工子女就学的建议》 已收悉。我们与流动人口局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目前我市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基本情况
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事关教育公平、社会和谐,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解决好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作为履行政府管理服务责能、发展地方经济、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按照“以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为主解决”的原则,通过落实乡镇(街道)、部门工作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拓展教育资源等有效举措,切实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的权利。
2018年,我市根据《居住证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663号)和省、宁波市关于推行新型居住证制度的相关文件精神,对义务段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实施居住证积分入学。今年我市结合公民同招政策,对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政策也作了相应调整,在继续实施量化积分入学政策基础上新增凭父母在慈合法房产进行入学。对六所纯民办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学校则采用自主招生方式,确保用足教育资源,尽可能接纳更多的随迁子女就读。市流动人口局也对量化积分细则进行调整与完善。2020年3月新出台的《慈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慈溪市流动人口量化积分申评办法(暂行)的通知》(慈政办发〔2020〕18号)对年龄、职业技能、居住年限、无偿献血等指标的分值进行调整,新增发明创造、投资纳税、流动党员等加分项目,取消计划生育等扣分项,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流动人口激励引导机制,实现公共资源更加科学合理配置。目前,全市小学在读流动人口随迁子女37147人,初中在读流动人口随迁子女12637人,合计49784人,占全市义务段学生总数的45.39%,在公办(包括政府购买学校)学校就读比例为86.36%。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就读人数、公办学校就读比例保持高位增长。
二、保障流动人口随迁子女面临的困难
1.随迁子女就学保障任务重。慈溪是经济大市、人口大市,也是流动人口集聚大市,跟随父母到慈溪就学的流动人口子女数量较大,教育资源的供给与入学需求矛盾突出。同时,我市流动人口分布不均,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结构性矛盾,部分学生居住地与学校距离较远的矛盾近期也难以改变。
2.教育资源配置的计划性和流动人口流动的自发性矛盾突出。教育资源配置是有计划进行的,且配置计划和基建投资有超前性,除了教师之外,教育资源具有不可流动性,不能随学生的流动而随意挪动和分割。流动人口是否外出打工,什么时候外出,到何处去,是否带子女都是临时决定,这种人口转移的随意性、流动性和不稳定性,与教育资源配置的计划性、超前性矛盾突出。近年来我市随迁子女新生招生一直处于满负荷状态,转出学生少要求转入学生多,省教育现代化市创建对班额有严格控制,短期内入学容易插班难的问题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
3.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大量涌入对学校管理及办学质量造成冲击。流动人口来自五湖四海,原就读学校教育质量及教学进度参差不齐,教材也不完全相同,在同一班级、任课教师很难设定统一的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教学、学校办学带来巨大影响。同时,流动人口子女单亲家庭子女比例较高,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也不少,大部分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疏于教育管理,家庭教育能力也普遍较低,造成行为偏差学生较多,甚至还会出现校园欺凌行为。据我市初中学校不完全统计,学校德育线处理的学生打架等严重违纪事件三分之二以上与流动人口子女有关,流动人口子女招生的不断增加,一定程度影响了学校的风气。
您对进一步解决外来务工子女就学的建议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在目前情况下,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的解决需要分阶段、分情况,通过循序渐进的改革和推进,从逐步缓解到彻底解决。今后准备在以下几方面继续努力:
一、 加大宣传,提高就学政策知晓度
市教育局通过发告家长书、微信公众号“慈溪教育发布”推送,印发折页等宣传方式广泛进行入学政策宣传,流动人口局也通过慈溪电视台、慈溪日报、微信公众号、宣传折页等多种途径进行量化积分政策宣传,并通过电话咨询答疑、公众微信平台后台回复等多种途径接受积分申请人咨询。从近几年招生情况来看,在慈就读幼儿园、小学的随迁子女家长对孩子入学政策了解充分,就学准备也比较早,但有部分在慈工作,孩子没带在身边的流动人口,对入学信息主动关心不足,信息获得渠道比较狭隘,往往到7、8月份才会去准备孩子来慈入学事宜,造成入学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今后加大流动人口子女就学政策宣传,在抓好幼儿园、学校内宣传的同时,要加强进村、进企业、进社区宣传力度,扩大积分入学政策、量化积分申评办法的宣传覆盖面,使得明年、后年乃至几年后要入学的流动人口家长提前知晓政策,提前做好就学准备。
二、优化学校布局,不断扩大接纳能力
认真做好流动人口子女的调查摸底及预测工作,把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与学校布局调整相结合,纳入到市教育总体规划。各镇(街道)教办在市教育局统一部署下,提前预测区域内未来一段时期义务教育阶段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流入数量、分布和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学校布局,通过整合现有教育资源,挖掘公办学校接纳潜力,逐步提高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公办学校的就读比例。对部分流动人口居住密集、就学压力较大的镇(街道),做到未雨绸缪,提前规划,通过新建、扩建、改造部分中小学,有效扩充公办教育资源供给。同时用足用好空余学位,着力解决插班问题。进一步抓好《慈溪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19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招生工作的意见》工作要求第3条“教育资源紧缺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向部分教育资源充裕的镇(街道)按照生均培养成本转移支付或向民办流动子女学校购买学位等方式,有序接纳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的落地工作,以满足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教育需求。
三、多措并举,不断提升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办学质量
强化政府责任,进一步加大对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财政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逐步提高流动人口子女学校聘任教师待遇,保障教师队伍稳定性。强化指导帮扶,继续通过公派校长和支教教师,加强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管理和教学力量。继续推进 “互联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结对帮扶民生实事工程,在第一轮结对基础上扩大结对帮扶面,力争乡村学校受援数达到我市乡村学校总数的90%以上,不断提升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办学质量。
感谢您对我们教育工作的支持和关心,希望今后继续保持联系,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指导和帮助。
2020年9月7日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 市流动人口局。
联 系 人:周红央
联系电话:63919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