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峰葡萄未雨绸缪求突破

发布日期:2020-09-17 11:14 信息来源:慈溪市人民政府网站

鄞红、阳光玫瑰、夏黑、摩尔多瓦……我市近年来已培育引进了50余个葡萄品种,种植面积6万多亩,年产量达到8万吨,其中,巨峰占到八成。尽管规模占据绝对优势,但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和新品新秀的逼人势头着实令巨峰倍感压力。

如何应对日趋疲软的销售市场,扭转渐显的下行势头,成为巨峰亟待解决的难题。这背后不仅是6万亩规模的产业,还关系着1.5万种植户的切身利益。唯有做大做强做优,进一步提升品质和品牌力,转型发展求突破,才能守住霸主地位,继续扩大市场版图。

腹背受敌令巨峰倍感压力

在华润万家超市,记者看到果蔬售卖区摆放着品种繁多的葡萄。新疆黑珍珠和弗雷葡萄每公斤均为19.98元,沪太8号葡萄每公斤15.98元,醉金香葡萄每公斤25.98元……而备受市场青睐的阳光玫瑰堆满了促销的一个柜台,每公斤价格为31.98元。除此之外,国内各大产区的红提也占据了一席之地。看着满满当当的葡萄货架,巨峰葡萄数量却不多,颇有些四面楚歌的窘迫。

在全国巨峰葡萄仍为主栽品种之一。从全国来看,各地葡萄产业迅猛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巨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倍感压力,效益亦不如往年。尤其是苏州、嘉兴、金华等周边地区的葡萄产业的快速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部分市场份额。腹背受敌的不利局势让巨峰的市场前景阴霾重重。

就本地市场而言,阳光玫瑰、夏黑、金皇后等品种在我市的栽培面积不大,但发展势头良好,市场趋于稳步扩张期,这些都对巨峰葡萄造成了比较大的压力。这几年,阳光玫瑰颇受追捧,价格高出巨峰两三倍仍供不应求,总栽培面积达到1200多亩。该品种以果肉鲜脆多汁著称,不脱粒、不裂果、产量高,闻起来带有一股香甜的玫瑰味。而且随着栽培技术的成熟,我市阳光玫瑰的竞争力和知名度都在稳步提升,市场增长明显。

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导向正影响着农户的品种布局。目前我市拥有6万亩标准化葡萄种植基地,其中,主打品种巨峰大约占到八成。产量占四分之一的新浦镇,是我市集中的葡萄产地,也是葡萄产业发展的风向标。2014年,一帆农场与上海交通大学的王世平教授合作引进阳光玫瑰后已扩大至60多亩。新浦镇六塘南村是全省最大的葡萄种植专业村,很多种植户引入了阳光玫瑰。已是第四代种植葡萄的楼世冲将原本种巨峰的大棚改种阳光玫瑰,面积从10多亩扩大到近50亩。这种变化正不断蔓延开来。坎墩绿琴果蔬农场一直注重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现已种植了200亩阳光玫瑰。利栋果蔬农场有100多亩葡萄种植面积,种植有金皇后、夏黑、巨峰等品种,其中,巨峰的面积从前几年的60%锐减到如今的10%左右。

主动作为深挖市场潜力

如何留住客户,保住不错的经济效益,葡萄种植户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他们在技术、销售、推广等方面都做了很多改进和探索。

“我们采用大棚避雨栽培,做到绿色生态生产,把有机肥料作为基肥,每亩施用家畜粪肥1000公斤,在萌芽前每亩施复合肥25公斤,做好开沟、排水等日常管理。”美农生态农场负责人应龙山告诉记者,这种方式种出来的葡萄品质好、糖度高,市场认可度高,平均亩收入达到11000元以上。

“顶上两层,地上一层,能够更好地控制温度和湿度,有助于葡萄的生长。”坎墩绿琴果蔬农场得益于三膜覆盖栽培技术,葡萄提早上市半个多月,能够卖个好价钱,还避开了台风等灾害天气,亩产值能达到2万元。三膜覆盖是我市近年来主推的葡萄栽培技术,主要通过破眠和增加棚温、地温使葡萄成熟期提前,产品提早入市来获得较高的收益,亩均产值能达到1.5万元以上,现已推广应用4000多亩。

新浦一帆果蔬农场原来以沪杭甬市场为主,今年本土销售从50%提高到80%,增加了手机点单的线上销售方式,长三角区域消费者只要手机点点,由“哈罗出行”配送,2小时就能吃到安全新鲜的葡萄。微信、直播等方式为葡萄的销售打开了新路。今年8月,由宁波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慈溪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宁波市气象局主办的“阳光鲜果·甬上一夏”宁波原产地好货网络营销活动在新浦葡萄主题公园举行,开辟了葡萄销售的网络直播平台。

紫星农场主动对接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引进了20多种葡萄品种,农场主王侠浃告诉记者,消费者容易喜新厌旧,喜欢尝试新品种新口感,“金手指、美人指、红罗莎利奥等葡萄品种卖得非常好,价格是普通葡萄的10多倍。”利栋果蔬农场的邹利栋,接棒父亲的种植事业后,也调整了品种,巨峰从原先的60%锐减到10%,还增加了金皇后、夏黑等品种。这些大学生农创客似乎有着更为灵敏的市场嗅觉和敢闯敢干的魄力。

控产提质的观念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农户接受并付诸实施。一帆果蔬农场负责人罗国民透露,亩产基本上控制在1000公斤左右,其巨峰葡萄品质多年来都能保持不错的水准,获得过市十佳名果金奖等荣誉。逍林央君水果农场也提倡“少生优育”,将亩产控制在1000公斤左右,还建立温湿度调控和水肥一体的50亩智能大棚。“要确保品质,控产是关键,一般控制在1250公斤/亩左右比较适宜。”市林特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立如表示,葡萄串型也相当重要,果粒均匀饱满,每串0.6公斤左右,比较受市场欢迎。

品质品牌是破题关键

在供给侧指挥棒的作用下,品种结构的调整是我市葡萄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为推动葡萄产业转型升级,我市以“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为抓手,逐步淘汰老旧品种,布局更新换代的主力品种,培育引进了阳光玫瑰、浪漫红颜等品种。

尽管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导致的品种结构调整在所难免,但巨峰凭借着自己的独特优势仍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果实个大、皮厚、耐储运,果肉酸甜适口,品质优良,不仅抗病,而且栽植环境不挑剔,管理相对简单。巨峰葡萄种植的这些年,慈溪已经具有了丰富的经验和产业基础,葡萄产品主要销往北京、山西等外地市场,价格比较稳定,收购价大约在8元/公斤。而阳光玫瑰这种高效益的品种,价格在40-60元/公斤,但栽培上要求更精细。“种植技术与传统的巨峰葡萄不一样,要难伺候得多,特别是水肥管理非常重要。”市葡萄协会会长潘再平告诉记者,这也是阳光玫瑰种植面积还不大的重要原因。

作为我市的优势特色主导产业,葡萄产业存在诸多发展短板。多年来,获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打响了“慈溪葡萄”区域公用品牌。但实施“三品一标”认证的种植基地还不到三分之一,数量不到两万亩。另外,因为一些农户仍然采取粗放式生产,在标准化生产和精细化操作上不到位,致使整体品质参差不齐,影响到公用品牌的美誉度,不利于葡萄产业的发展。

寻求合理的区间,为慈溪葡萄确定几个等级,从而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无疑,分级销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品质不一的问题。但分级销售的标准需要从专业的角度制定客观、易执行的分级标准,在具体操作上存在一定难度。从根本上说,必须在做大做强做优葡萄产业上努力,实现品牌和品质双提升。

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徐云焕表示,慈溪的生产模式很有特色,设施葡萄三膜覆盖栽培等技术也比其他地方做得早、推广得好。他认为,巨峰葡萄已形成规模,今后关键要抓好品质和品牌,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产业转型发展。

近年来,我市致力于产业转型升级,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全方位打造区域品牌,取得了一定成效。推广设施葡萄三膜覆盖栽培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整合渠道销售平台,强化线上销售、线下体验有机融合等方式,加大品牌推广力度和深度。在风险保障方面,我市也创新推出了保险产品,全面覆盖产业的产、供、销、仓储、运输等整条产业链。但产业转型之路任重道远,还需政府部门和农户的共同努力,力求做到精细化管理、标准化生产、精品化销售。“慈溪葡萄”商标已经注册了10多年,价值在于区域共生的力量,与商品的品质、信誉等密切相关。这需要保持独特和稳定的质量,并进行持续有效的营销推广,坚持走“精品”路线运营好区域品牌,这是巨峰的破题之钥,也是葡萄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