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002976410C/2020-102698

发布机构:

市教育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教育

发布日期:

2020-09-17

成文日期:

2020-09-14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对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242号提案的答复

王巨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市中医药文化进中小学课堂的建议》已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慈溪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中医药学不仅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的宝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小学生了解中医药文化、掌握中医药知识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省自2017年发布了全国首套小学中医药教材《中医药与健康》。该教材由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写,被列入我省2017年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在小学五年级开设该课程。此举极大的推进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进程。同时我市各校注重对青少年的中医药知识科普,结合学校健康教育,通过第二课堂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经常性的中医药进校园科普教育和实践等活动,传播中医药文化、治未病等健康理念和知识。

市卫生健康局一直以来也很重视中医药科普教育工作,已连续三年开展“中医药六进”活动,包括中医药进校园。市中医医院去年在实验三小开展相关中医药推广教育活动,设立了中医药知识角,发放了中医文化书籍、针灸铜人模型、中药植物标本、中医药知识宣传画等实物载体,并开展八段锦养生操练习。目前市中医医院以及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建设了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接待中小学生开展校外实践活动,组织了制作中药香囊、参观中医治疗区、中药百草园等活动,取得了师生良好的反响。

您对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想法具有建设意义,我们将根据您的建议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推进《中医药与健康》课程的落地

目前因为种种原因,中医药与健康课程尚未在全市中小学中大规模推开。一方面是目前学校总课时紧张;另一方面是专业师资不足。课时问题,可通过把中医药与健康课程纳入地方校本课程体系予以解决。课时安排上建议各校每月1课时左右(地方校本课程小学设置每周2课时,初中每周4课时)。师资问题,在推进初期,根据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方剑乔教授的观点,《中医药与健康》里的知识,是比较粗浅、基础的,各小学的语文或历史老师较适合担任这门课程的任课老师。同时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协同市卫生健康局专家,通过培训,形成一支熟悉中医药与健康专业知识,熟悉传统文化教材,熟悉教学方法,有独立教学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二、开发中医药校本课程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

倡导基于学校特点,开发校本课程。同时注重将中医药文化渗透于美术课、体育课、语文课等各个学科,逐渐实现多元的、深度的认知与体验。各校可以结合本地中医药文化资源及实际情况,开设校本选修课。倡导本校开发,也可外聘引入。讲授内容可选择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适宜技术以及中医文化经典等。也可以将中医药文化与生物、化学、科学等学科结合,开展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市卫生健康局也可与中小学联合,组织编写适合特定年龄段的中医教材,进一步落实中医相关校本课程、社团课程。建议学校把相关校本课程纳入拓展性课程选课走班的体系。

三、以活动促进中医药与健康深入日常教学

校内活动可以成立学生中医社团,组织中医药知识大赛,定期开展知识讲座、中医保健操等社团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开展中草药种植等劳动教育,开设中医药文化主题德育教育等。也可以年级、班级为单位,遴选中医文化的研学导师,走出校园进行研学,来到中医药材出产地、中药店、中医博物馆、中医医馆医院等进行研学旅行,体验参观中医诊病治疗、中药种植炮制等实践活动,学习必要的中医知识及技法,书写研学日志,形成总结报告,在实践中学会和获得有关能力。

四、多渠道合力,打造一批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实践基地

开发一批具有慈溪乡情特色的中医药研学旅行实践课程,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中医药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因地因校制宜,在劳动教育中开展中医药常见药材的种植,建设形成中医药种植基地等。

感谢您对我们教育工作的支持和关心,希望今后继续保持联系,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指导和帮助。

2020年9月14日


抄  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市卫生健康局。

联 系 人:史文博

联系电话:63919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