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们架设探寻星河的“天梯”

发布日期:2020-09-21 10:59 信息来源:慈溪市人民政府网站

“俞老师,辛苦了。想起以前你带我们去看那个超级月亮,还有土星和木星的时候,很怀念。希望你抽空能回来,在我们毕业之前能回来和我们见一面……”

“感谢您为我们捐赠图书,还教会我们天文知识,感谢俞老师,您辛苦了!”

日前,在“爱心图书 传递希望”——东西部教育帮扶天文教材捐赠仪式后,安龙县栖凤一小的操场上,六(2)班的杨廷湘和五(3)班的杨金宝这对亲姐弟手持簇新的《跟我学天文》校本教材,面对记者的采访镜头深情地说。

让姐弟俩和这里的孩子们念念不忘的是2018年4月来这里进行东西部教育帮扶的慈溪市第四实验小学的俞利平老师。当年一到安龙,俞老师就发现孩子们的天文知识仅仅来自课外读物,从未经历过真正的天文观测。而安龙当地光污染少,空气通透度好——在学校操场肉眼就能看到许多主要星座与亮星。当时学校四到六年级学生又都在校住宿,方便召集观测,为此,她就有了开设天文兴趣课的想法。一个月后,她首开天文兴趣课。之后,在慈溪到安龙挂职干部的帮助下,又为学校购买了一些天文器材,这更激发了孩子们的天文学习兴趣。就这样,俞利平老师为栖凤一小的孩子们打开了“天窗”,填补了这里天文教育领域的空白。

“开弓没有回头箭。”结合栖凤一小的当时所需,俞利平老师竭尽自己的所学所能,倾心一线教育教学。同时积极牵线搭桥,争取各方支持帮助,在栖凤一小建成一间天文教室,并成立栖凤一小“红领巾天文社团”。从此,天文观测成为栖凤一小的办学特色,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当天刚拿到这套课本的杨金宝同学兴奋地告诉记者,学天文很有趣,特别是调望远镜的时候,有时我们坐在教室上课时都可以遥望星河。

为了安龙的孩子们能系统、形象地学习天文知识,从到安龙帮扶的第二个月开始,俞利平老师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编写这套天文校本教材《跟我学天文》,因为涉及内容多,知识量大,2019年10月,俞利平离开安龙时,只完成初稿。回到慈溪后,又经多次修改,直至今年8月才全部完成校对。如今提起这两年的艰辛忙碌,俞利平深有感触地说:“天文社团的孩子们很喜欢这门课,但缺乏这方面的课外图书,知识储量都很少。当时我在还好,我走了以后,学校的天文教学确实有很多困难,最突出的就是没有一本称手的教材。所以当时我就想,马上编一套这样的课本。”

俞利平老师编写的这套六册本《跟我学天文》,从天文知识、操作技能、观测能力、记录能力、模拟探究能力、组织能力和服务意识六个方面着力,内容分册螺旋上升。知识介绍上,从学生熟悉的月亮、行星、太阳到太阳系、四季星空、深空天体……逐层深入。能力培养上,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特别突出天文望远镜的操作技巧,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操作方法,提升寻找天体的能力。而在记录能力培育上,有长短期记录能力的结合,也有教材与记录的结合,有助于学生记录留痕。手捧这套还散发着浓重油墨味的崭新课本,俞利平帮扶期间一手带起来的徒弟梁隆峰老师直言,有了这套教材,他们一线老师的教学更方便了。“很直观!还有一点,我感触更深——有几个以前在班上学习或者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通过天文兴趣小组的学习以后,找到他自信的一面了,激发了他想学习的欲望,因为他想到更远的地方去,去了解更广阔的未知世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套教材注重学生组织能力和服务意识的培养,将面向公众的活动设计纳入教材,不仅培育学生自身的天文学习能力,更鼓励他们学会将自己的所学所知与他人分享。

俞利平的举动得到了慈溪团市委、慈溪市科协和慈溪安龙帮扶工作组的大力支持,《跟我学天文》校本教材得以顺利汇编印刷。当天捐赠给栖凤一小1500套《跟我学天文》,共9000本。回想起俞利平老师在栖凤一小支教时的殷殷期望,身为“红领巾天文社团”一员的杨金宝同学立志发奋学习:“现在开始努力学习,长大以后争取成为天文学家!”

“甘为人梯育桃李,不忘初心铸师魂。”可以预见,这9000本教材将催生孩子们心中一颗颗“天文的种子”发芽、成长,成为他们未来探寻九天星河奥秘的一座座“天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