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2820029764299/2020-116876

发布机构:

市发改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

主题分类:

综合类

发布日期:

2020-09-04

成文日期:

2020-09-04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关于对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24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0-09-04 14:19 信息来源:市发改局

陈如军委员:

您在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试点未来社区建设提升城市品质的对策建议》(第249号)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该项工作的关注和重视。未来社区建设作为我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行动计划要求的标志性工程,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体现,将进一步改善大民生、驱动大投资、带动大产业、促进大转型,是打造新时代浙江“两个高水平”的新名片。

2019年,全省“未来社区”试点工作全面启动,明确提出到2021年底,培育建设 100 个左右省级试点项目,到2022年底全面复制推广。试点项目分为改造更新和规划新建两类,以改造更新为主。改造更新类要求选择20世纪70-90年代老旧小区为主体,并设置了回迁安置人数等一些具体指标要求;规划新建类要求以重要交通节点等为依托。在资金安排上,要求总体平衡,财政不增加支出,改造更新类通过提高容积率、地上地下面积合理限价售租,基本实现资金平衡;规划新建类参照“标准地”做法,实行带方案土地出让模式,适度降低用地成本,约束开发商落实未来社区建设标准。在进度管控上,原则上要求规划新建类2年左右完成试点建设工作,改造更新类考虑拆迁安置进度等因素,可放宽到3年左右。

从未来社区的核心来看,“139”的内涵体系(“1”即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中心;“3”即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维价值;“9”即打造未来邻里、未来教育、未来健康、未来创业、未来建筑、未来交通、未来低碳、未来服务、未来治理等九大场景)实质上是为当前城市建设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和实施路径。对我市来说,当前正处在深耕现代化中等城市、朝着大城市目标迈进的关键阶段,更面临着国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实施、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列入国家规划、通苏嘉甬(沪嘉甬)铁路开工在望等重要发展机遇,尤其需要从城市基本组成单元着手,提前谋划未来城市功能架构和建设运营模式,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您在提案中提出了许多推进未来社区建设的措施建议,十分中肯合理且有建设性,为我们下步工作推进提供了很多新的理念思路和方法举措。现就我市未来社区建设有关情况作个简要汇报,并就建议有关内容答复如下:

一、关于我市未来社区试点工作推进情况

2019年3月,根据《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浙政发〔2019〕8号)和《关于开展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浙发改基综〔2019〕138号)文件要求,我市启动了未来社区试点申报相关工作。

2019年4月,组织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以及各街道和中心镇召开了未来社区建设座谈会,围绕我市未来社区建设进行了充分讨论,对试点区块进行了初步排摸。后又与市房屋征管办、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建设集团、市新城河建设办公室就未来社区试点申报工作进行了一对一的对接,综合各地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并与市新城河建设办公室、市建设集团等单位商议,选定了新城河区块二期改造项目、三期改造项目和西潮塘江板块开发项目等3个区块项目作为未来社区建设试点项目向宁波市发改委作了申报,并与省宁波专家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但最终未列入试点范围。

今年1月,省宁波启动了第二批未来社区试点申报工作,要求我市申报2-3个,后因疫情影响暂停,3月份又重新启动了申报工作。我市经过排摸梳理,并与相关单位对接,再次申报了新城河区块二期改造项目、三期改造项目和浒山街道天香桥村区块3个区块项目,并与宁波市发改委作了多次对接,但最终也未列入试点范围。

目前,浙江省发改委已先后公布两批“未来社区”试点创建项目,数量总计 60 个,其中宁波市入选4个(鄞州3个,北仑1个)。

二、关于我市未来社区建设的难点和问题

非常赞同您提出的一系列措施和建议。未来社区建设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充满了各种可能和不确定性,在具体工作开展中,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亟待我们研究解决,周边县市区前期试点项目也暴露出许多难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难点: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部门对“未来社区”的认知还仅仅停留在概念上,没有结合部门自身职责进行深入思考。我局作为牵头部门,实际上也存在类似情况,仅把试点申报作为未来社区建设的主要工作,试点未能列入后,对未来社区建设的关注和推动不够。

2、资金平衡压力大。我市当前及未来地方财政财力紧张局面恐难改变,而未来社区试点的实施区块规模要求不低于20公顷,改造更新类项目拆迁量大、投入资金大,九大场景落地需要大量基础设施和公共项目建设,资金筹措和平衡是一大挑战。

3、开发模式待突破。“未来社区”开发模式类似于区块综合开发,开发商的招引要求“带方案、带建设、带运营”,必须具备很强的综合开发实力,同时在项目方案招投标和土地出让等方面也需要突破现有土地出让形式。

4、拆迁安置难度大。根据省里要求,未来社区试点以改造更新类为主,拆迁安置完成是未来社区启动的关键。宁波参加首批试点的2个项目目前都因拆迁进度不理想,影响了试点项目的整体推进。

上述困难问题对前期我市未来社区试点工作的推进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产生了一定的迟滞,下步我们将进一步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加强探索,加大未来社区试点和建设推进力度。

三、关于我市未来社区建设下步工作安排

下阶段,我局将全力以赴促使相关职能部门形成共商共建合力,继续不遗余力推进我市未来社区试点和建设工作。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将进一步加强对未来社区建设的宣传引导,进一步形成推进未来社区建设的共识和合力,将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把未来社区建设列入“十四五”重点规划,高起点、高定位、高标准推动。要转变理念,一方面继续加强试点申报,以时不我待的危机意识、先行先试的创新精神,立即着手谋划编制我市未来社区“三年行动计划”,抢机遇、抢政策、抢进度,力争有项目列入下一批试点;另一方面不就试点抓试点,在城市改造更新和区块开发中大力推行未来社区理念,并在市域范围内策划推动一批未来社区建设项目。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下步,我们将推动成立以市长或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的市未来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未来社区前期谋划和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形成强势推进的工作合力。建立由我局牵头,市级相关部门以及产业平台等共同参与的工作专班,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分阶段滚动推进。同时,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重大事项和问题,组织赴先进地区考察,直观感受未来社区魅力,学习借鉴工作经验,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三是加大试点力度。研究制定我市推进未来社区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明确目标定位、工作要求、建设模式、运营管理、保障措施等,特别是对未来社区建设中涉及“回迁”的相关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建立针对性强、相对独立的拆迁补偿政策体系。结合我市城中村改造、中心城区城市双修等规划以及近中期土地开发建设项目,抓紧对未来社区试点对象进行摸底比选,分梯次建立我市未来社区建设项目库,先行启动1-2个标准化试点项目,谋划打造若干个“准未来社区”。明确在未来城市开发建设中将未来社区作为重点内容优先考虑,特别是对列入未来社区建设项目库的开发板块,要提前落实未来社区建设要求。

四是谋划建设方案。研究未来社区的建设模式,试行在建筑设计、建设运营方案确定后,“带方案”进行土地公开出让,探索“全过程咨询+工程总承包”模式和新型土地出让方式;提高地上地下空间的高效利用,结合试点项目实际,坚持区块容积率差异化、精细化管理,合理调整区块容积率和建筑限高;充分考虑将临近项目配套的教育文化、养老健康、城市交通等设施集中化片区式建设,打破小规模零散乱配建壁垒,构建组团式未来社区中心;结合我市“市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社区建设”,创新社区治理机制,推动建立“党建引领、民主协商、项目运作、协同共治”的社区治理新机制。

五是强化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争取土地出让收入省市统筹部分作为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吸引省未来社区建设投资基金参与和支持我市未来社区建设;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完善金融服务能力,加大利率优惠力度,提供有力的金融保障。坚持市场化原则,通过 PPP、众筹、发展基金等方式,探索形成产业联盟支撑的可持续未来社区建设模式。此外,创新未来社区商业、服务业、文化事业的引进机制及符合未来社区发展的招商机制和运作机制,确保未来社区快速聚集人气、快速实现资金回笼。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