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282002777114Y/2020-103151
市人力社保局
主动公开
人大代表建议
劳动、人事、监察/其他
2020-09-08
2020-09-08
面向社会
范文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人才流动制度,更好服务民营企业的建议》已收悉。我局高度重视,与市级相关职能部门一起,就您提出的建议作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人才参加社会保险有关问题
为方便人才跨省域流动,目前我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已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无障碍转移。人才跨省流动前,由原用人单位及时办理社会保险减员手续,可以避免人才重复参保问题。同时,引进人才在慈溪参加社会保险的缴费基数,是按照人才上年全部工资性收入的月平均水平确定(高于缴费基数上限的按上限执行),因此引进人才到慈溪工作后仍能选择参加较高缴费水平的养老保险。
二、关于人才引进问题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加大引才力度,优化留才环境,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优化。截至2019年底,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4.89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6855人,为推动我市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一是拓宽招引渠道,加快各类人才集聚。坚持高端人才引领,深入实施“上林英才”计划、宁波市“3315”系列计划等重大人才专项,通过活动引才、中介引才、以才引才等多种途径,加快引进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及其团队。截至2019年底,评审产生10批上林英才项目193个,落户128个。强化基础人才招引,加大青年人才尤其是高校毕业生争抢力度,开展“慈引优才,智汇上林”赴外招聘系列活动,加强对我市就业创业环境宣传和企业情况推介,打响赴外招聘活动品牌。2019年,引进各类青年人才8997名。增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对参加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并取得证书的企业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给予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引导企业人力资源从业人员不断提升能力素质。2019年,共兑现人力资源管理师技能培训补贴18万余元。同时,依托慈溪(前湾)人力资源生态产业园,每月定期举办前湾HR大讲堂、HR沙龙等人力资源培训活动,邀请行业专家讲授人力资源行业新技术新模式,进一步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升级。2020年以来,已举办6期培训活动。
二是创新政策机制,营造最优人才生态。人才住房保障方面,搭建集“售、补、租”于一体的多层次人才住房保障体系,累计出售人才公寓产权房1108套,另有77套正在申购;落实各类人才购房补贴、安家补助等安居政策,近5年累计发放1亿余元。人才落户方面,在原有高校毕业生等各类人才落户政策基础上,2019年我市进一步放宽人才落户条件,全日制普通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含技校)毕业生毕业后15年内可申请将户口迁至本人(含配偶、子女或父母的)合法稳定住所处、亲友处或人才服务机构集体户,同时依托“浙里办”和“慈溪百度+户籍”线上平台,为人才办理落户提供全程“掌上办服务”。人才子女入学方面,出台落实引进人才子女入学政策,根据人才层次分类提供公办(优质普惠)幼儿园、义务教育段学校入学政策。2019年,共帮助140名各类人才解决子女入学问题。此外,全面落实人才配偶就业、年终慰问等服务政策,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和生活环境。
下一步,结合您在人才引进方面提出的意见建议,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更大力度引进人才。狠抓高端人才引进,继续深入实施“上林英才”计划,做好上级人才计划推荐申报工作,大力引进集聚重点产业高精尖缺人才和项目;采取人才项目现场推介、远程视频路演等多种形式,为人才项目和慈溪企业搭建共享合作的平台,促进才·富精准对接。强化基础人才引进,以长三角地区、广东、甘肃等地区为重点,定期组团赴外开展高校毕业生、技能人才专场招聘和慈溪就业创业环境推介活动,鼓励引导慈溪企业与有关高校、职技院校开展助学乐业工程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大力抢占优秀青年人才。依托市场化机制引才,制定出台人力资源服务业扶持政策,吸引市外优秀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产业园,为我市企业提供人才猎头、外包、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个性化、多层次的人力资源服务。鼓励慈溪市人力资源协会发展,不断扩大会员覆盖面,定期牵头举办人力资源供需对接、人力资源培训等活动,帮助企业引进人才、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二是全面落实人才服务政策。人才安居方面,拟建立安家补助、购房补贴、生活安居补助等多层次的人才安居货币补贴政策体系,研究建立人才公寓市场化配建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建设人才安居专用房,多渠道满足人才多样化的居住需求。人才子女入学方面,研究建立分层分类人才子女入学协调解决机制,符合条件的人才子女享受本市户籍学生同等待遇,在入读幼儿园、中小学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保障。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慈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0年9月8日
建议原文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