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2820029791000/2021-127594
周巷镇
主动公开
计划总结
综合类
2021-01-27
2021-01-27
面向社会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收官之年。新的一年,我们仍将面临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带来的巨大变量,同时,在浙江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立足“重要窗口”建设新目标新定位的大背景下,我们也将迎来重大改革政策牵引驱动、前湾新区规划落地、后疫情时代产业和市场发生巨大变革等重大机遇,我们必须逆势而上,抢抓先机,推动周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努力在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争当“排头兵”。
为此,确定2021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为: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宁波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工作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镇第十五次党代会第六次会议确定的“始终坚持小城市(卫星城)培育试点这一基点,深入开展‘三争三拼、六大赶超’专项行动,努力交出经济高质量发展、城镇高品质建设、民生高水平保障、平安高标准维护四张高分报表”,争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加快打造杭州湾南岸工贸复合型时尚家电之都,奋力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力争到2021年底,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5%;工业总产值和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均增长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从严从紧控制一般性支出,保持政府民生投入不减。
2021年,在新起点新征程上,我们还要承上启下做好两方面长远谋划:一是解放思想拓宽财源路径、精心经营增强财政造血循环。要用活用好投融资工具,做大做强国有资产规模,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二是启动“十四五”期间周巷新一轮城镇建设计划。在巩固“三镇联创”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城镇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围绕城镇品质能级提升,深入谋划实施“363”工程,即实施总投资近3亿元的市北二环西延工程,加速周巷、天元和慈溪中心城区空间上的深度融合;实施总投资逾6亿元的周家路江扩宽改造提升工程,既是传承保护建成区历史风貌的需要,更能畅通河网水系提升城镇行洪排涝能力;实施总投资近3亿元的前湾周巷九年一贯制学校,旨在进一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分布,加快周巷同前湾新区融合发展步伐。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具体抓好五方面重点工作:
(一)坚定不移抓实体经济,加快发展动能培育
精准高效服务企业。打造“三服务”2.0版,开展全程服务、精准服务、联动服务,着力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建立服务企业快速反应机制。支持企业做优做强,加强拟上市企业服务指导,新增宁波市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示范)企业6家。规范小微企业集聚发展,发挥万洋众创城等小微园区主体优势,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准入机制,积极打造全市示范性小微企业园区。完善“亩均论英雄”考核评价体系,探索新增工业用地供给税收产值“综合比选、打分准入”。
加快创新转型步伐。力争完成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研发投入强度达3.2%。强化智能引领、数字赋能,持续推动“产品智能化、生产智能化和管理智能化”,重点加强小家电制造环节和配件模块标准化领域攻坚,进一步提高智能家电产业链基础高级化、现代化水平,力争到2021年底完成3家数字化车间和数字化工厂建设。实施人才引领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专家工作站等人才引育平台建设,力争引进“上林英才”、“3315”系列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5个。继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鼓励企业进行节能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积极发展现代商贸。完善提升东部汽车消费、南部邻里中心、西部电子商务、北部商贸物流和中部购物休闲五大商圈。深化嘉悦广场商业邻里中心创建,加快印象南岸购物中心建设进度,进一步激发商贸活力。督促指导中国食品城进一步完善经营管理制度,稳步推进市场发展兴旺。加快农贸市场改造,新增浙江省放心农贸市场2家、宁波市三星级农贸市场2家。
夯实特色农业基础。加快推进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创建,加大果蔬新品种引进示范力度,推动农产品种植供应提档升级。做强蜜梨特色产业,推进蜜梨核心示范区提升改造及慈溪蜜梨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慈溪蜜梨”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建立蜜梨种植资源圃和新品种试验基地,努力创建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示范区。
(二)千方百计扩内外需求,确保经济平稳增长
大力开展招商引智。全方位深度接轨上海,积极参与上海产业高端化发展、制造业梯度转移,着力打造上海产业资本、创新要素外溢的最佳承载区。完善招商机制,主动对接新城酒店等在谈项目,加大医疗保险、特色教育、文化产业、养老服务等领域合作引进力度。主动融入前湾新区产业规划布局,精准招引补链、强链、畅链项目。进一步建立慈溪乡贤联络机制,大力推动“以企引企”“周商回归”。
切实增加有效投资。实施项目增速攻坚行动,加快推进合盛新材料等28个续建项目建设,确保有效投资强度不减。创新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强化项目审批服务和要素保障,促进民间投资、政府投资、招商引资协调增长。抓好重点区块收储开发,适时推出新城湖滨地块、原安邦朗廷酒店地块和天元碧桂园南侧地块。
着力拓展内外贸易。加强“订单+清单”监测预警,支持企业网上办展、网上洽谈,发展海外营销网络,大力拓展多元市场和出口替代市场,坚决稳住外贸基本盘。实施品牌质量提升工程,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创建运营和维护,打响周巷制造“金名片”。
(三)增强城乡发展协调性,提升城市能级品质
强化规划建设统筹。进一步完善“多规融合”规划体系,全面完成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统筹编制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庄规划,加快建设用地规划全覆盖。深入开展盘活存量攻坚,加快“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盘活和闲置土地开发利用。启动周家路江拓宽改造提升可行性研究,完成镇东工业区扩容区块土地供应出让。
完善城镇功能布局。深化美丽城镇创建成果,探索谋划未来社区建设。构建内联外畅的交通网络,实施环城西路(环城南路-环城北路)、新周塘公路、大通西路(埋沟桥-环城西路)等道路改造提升,开展芦庵公路专项整治,适时启动市北二环西延前期工作。完善公共交通设施,新建天元公交首末站,力争新增公共停车位500个。巩固提升国家园林镇创建成果,加快周庵线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实施新一轮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深化小家电智造小镇建设,力促产业创新综合服务体和公共服务中心落成投用。优化天元古家具小镇功能布局,完成廿四房桥和古艺路建设,力促博物馆群一期项目早出形象,适时启动博物馆群二期项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乡村典型特色引领,重点完成万安庄、天潭两个美丽乡村典范村建设。谋划乡村中心片区协同发展,因地制宜探索“小集镇式中心村”培育。多渠道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力争经营性收入4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达到34个。探索土地出让金分成提取乡村振兴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有序推行农村“三权”抵(质)押贷款试点扩面。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着力化解村级债务,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全面推行村级集体资金支付网上审批。
(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打造幸福美好家园
全力办好惠民便民实事。2021年,计划安排5300万元用于实施本次人民代表大会票决产生的6项民生实事工程,同时,将继续推进环城西路改造等7个历年民生实事续建工程,努力兑现惠民承诺。
推动公共事业普惠提质。深化“健康周巷”建设,建成投用市三院门急诊楼,加快推进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创建。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深化“源头查控+硬核隔离+精密智控”工作机制,坚决打好冬春季疫情防控攻坚战。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布局谋划前湾周巷九年一贯制学校,加快推进云城小学改扩建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力争公办幼儿园招生覆盖率提升至70%。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段招生入学工作,抓好“公民同招”政策落实。巩固提升全国文明镇创建成果,探索文化礼堂长效管理机制,启动体育公园、市民健身中心等普惠性文化设施谋划布局。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水平。持续做好社保医保扩面提标工作。深入实施基层就业创业工程,开展高质量就业村(社区)创建,新增就业岗位3200个。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体系,继续实施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和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发展幸福养老,扩大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全力推进养老福利适度普惠化发展。深入推进“阳光救助”工程,完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社会救助协调机制。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
(五)完善社会治理新格局,维护和谐稳定环境
提高城市智慧管理水平。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深化智慧城管平台应用,健全“一中心四平台全科网格”基层治理体系。试点建立市容违章分析系统,实时监测处理占道经营、乱停乱放、油烟扰民等群众有感的“关键小事”。持续开展“三改一拆”,严控严打新增违建,积极创建“无违建镇”。健全农村公共厕所长效管护机制,提升生活垃圾前端分类质量,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切实加强公共安全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风险治理三年(2020-2022)攻坚行动,组织开展拍卖厂房群租问题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行为,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积极探索安全生产社会化监管,推广“安全生产责任险”,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制度。深入开展道路交通综合治理,提升交通要道“疏堵保畅”能力。深化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扫黑除恶长效机制,依法打击电信诈骗等新型网络犯罪。加快“云警务”建设运用,推进警务、网格一体互融,加快警企工作室提质扩面。加强食药品安全监管力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着力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全面提升维稳处置能力,深入推进信访积案化解、新案调解。打造“枫桥经验”周巷版,建立健全“政企联动”服务体系。探索新农村基层治理模板,复制推广大古塘、万寿寺“两防两治”试点经验。筹建蓝领公寓,努力满足新周巷人租房需求,不断优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持续开展平安大巡防活动,营造全民参与、全民治理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