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村长”:扎根乡村种文化

发布日期:2021-11-02 11:15 信息来源:慈溪市人民政府网站

在掌起镇厉家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任永江带领村民从一笔一画学起,墨香悠悠,浸润小村;一听说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高央飞要来教大家唱越剧,逍林镇新园村村民踊跃报名;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胡新昌的唱新闻深受群众喜爱,如今他要把这门技艺教给白沙路街道白河社区的百姓……这些文艺领头人,如今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文艺村长。

从传统的“文化下乡”转变为将文化“扎根在乡”。今年以来,我市试点推出“文艺村长”制度,首批选派24名文艺专才下村,常态化开展各类文化志愿服务,激发乡村文艺活力,助力农民精神富有。

谁来担任这些“文艺村长”?“‘文艺村长’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驻村指导员或科技特派员。”市文联相关负责人说,而是根据村民对某一艺术门类的实际需求,依托市级十大文艺家专业协会,遴选出具有奉献精神、艺术特长过硬、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的文艺专才。他们以文化礼堂为活动阵地,依托“周一艺起来”、文艺走亲、“一人一艺”等载体,开设节目班、创作班,通过传帮带,推动文艺志愿服务由“偶尔下乡”向“常态服务”转变。

“90后”王宁是长河镇宁丰村的“文艺村长”。从事书画培训的她写得一手好字,是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担任“文艺村长”后主要负责教授村民写字、绘画。“宁丰村是我市首个‘浙江书法村’,书法氛围浓厚,有很多书法爱好者。”这位年轻的“文艺村长”上任前好好做了一番“功课”,“很荣幸能为宁丰村的书法爱好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文艺村长”领头手把手地教,村民面对面地学,逐步从演出的看客变成了舞台的主角。浒山街道鸣山社区的“文艺村长”施树张是慈溪戏曲界名角,自从他在社区里“开班教学”后,戏曲爱好者闻讯而来。“粉丝”变“学生”,学戏的积极性特别高。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不仅戏曲水平大幅提升,还冒出了一批优秀的、能独当一面的文艺骨干,邻里关系也更加亲密融洽了。社区党委书记、主任陈文强对这一变化格外有感触。“我们社区是拆迁来的城中村,村民搬上了楼,却关起了门。”他形容施树张的文艺课就像润滑剂和粘合剂,“社区的艺术氛围浓厚了,村民间的沟通交流多了、矛盾纠纷少了。”

厘定群众需求、社会资源和服务项目“三个清单”,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功能于一体,我市试点以来,已开展各类文化志愿服务活动1500余场次,服务群众超3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