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282002976410C/2021-148437
市教育局
主动公开
文件解读
县级政策
科技、教育/教育
2021-11-26
2021-11-26
面向社会
喜人成绩“十三五” 砥砺奋进再出发
全媒体记者 陆铭铭
通讯员 张栖 沈浩
编者按:日前,《慈溪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规划》回顾总结了“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我市主要指标全面达到省定教育现代化要求,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成为“学校布局合理、教育资源均衡、内涵质量一流、办学特色鲜明、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强市,形成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现代育人体系,形成系统完备的现代教育县域治理体系,形成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锋市相适应的现代教育服务体系,发展“高质量高水平的满意教育”,力争创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本报自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为市民解读这一《规划》。
“十三五”期间,我市围绕“在宁波市内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目标,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战略方针,推动教育事业发生了深刻变化,取得了突出成就,为慈溪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台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持续提升,助推36所中小学校、1所中学创建成为宁波市文明校园、浙江省文明校园。
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通过停办薄弱幼儿园与整改提升,形成普惠性幼儿园184所、各镇(街道)均建有1所公办中心园的格局。
义务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普职教育融通协调发展,深化普高课程改革,推进普高特色项目建设;建立普职融通的人才培养体系,畅通普职之间学生互转通道,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与浙江万里学院合作开展中本一体化“3+4”专业试点,拓展学生学业上升通道。
高等教育实现零的突破,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整体迁建至慈溪,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慈溪学院落户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终身教育提升工程”,形成市、镇(街道)、村(社区)、家庭学习点四级成人教育网络,创建成为首批浙江省示范学习型城市。
教育水平全面稳步提升
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大幅度提升,省等级幼儿园总数明显增长,乡镇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园全覆盖,被评为“宁波市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提升行动计划先进县(市、区)”;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全市中小学“美丽校园”创建全覆盖;职业教育取得新发展,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总数位居全国各县(市、区)前列,拥有国家和省改革发展示范职高各1所、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3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3所。
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和专业素养显著提升,启动实施新一轮名特优教师培养计划,涌现出一大批省市级名师(骨干)和校长,共获批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宁波市名师、宁波市名校长、宁波市骨干教师、宁波市骨干校长58人次。
全面推进智慧教育,校园网络骨干带宽在1G以上实现全覆盖,全面启动ipv6网络升级工程,全市中小学达到A型校园网。
教育治理全面深入推进
制度引领,推进重大教育改革。出台实施意见全面推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中小学校党组织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在10个教育公共服务领域推进一站式审批,“一件事”7个工作日内办结的实现率达100%;实施“365”教育党建工作法,开展“1211党建阵地”建设、“4+N”主题党日活动、“2+5”结对活动等内涵建设活动,打造教育系统“智慧党建+”品牌。
坚持以评估促发展,加强政策与投入保障。编制《慈溪教育现代化2035纲要》和《慈溪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9-2022)》两个纲领性文件,开展“教育现代化星级学校评估”工作,促进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发展,创建成为浙江省首批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县(市、区);大幅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新建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完成3所学校扩建工程。
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先后有罗马尼亚考察团、芬兰乌西玛大区教育考察团等来慈溪进行教育交流合作。
深化校地合作,与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水平院校进行校地共建和项目合作,主动接轨上海,与上海金山区开展全面教育合作。
推进教育扶贫与教师交流,全面推进“互联网+教育”结对帮扶工作。与贵州省安龙县、兴仁市结对帮扶,实现了受援地城镇、乡村中小学校全覆盖;选派优秀骨干教师长期支教,部分担任“第一校长”,锦堂职高举办3届“安兴班”,招收79名贵州“建档立卡”中职学生来慈溪就读。加强与常山县教育对口帮扶,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开展支教,结对学校开展各类交流活动,深化慈溪中学与常山一中战略合作关系。每年持续实施市域内教师支教、校长交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