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水稻收获已近半。米芝缘年糕经营者陈国训又开始忙着浸米、蒸煮等加工工序,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年糕生产旺季。“去年首届鸣鹤年糕节经央视专题报道后,我家的年糕品牌更响了,生意交关好!”陈国训接受采访时喜上眉梢。
千年古镇鸣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也是慈溪市唯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双湖村作为古镇的三个核心村之一,因东靠杜湖南邻白洋湖而得名,其依山就势,临湖而建,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山、水、村、野相映成趣,自成特色。近五年来,该村站在鸣鹤风景区大发展的风口,发挥区位资源优势,通过开放合作、创新转型,全力打造集种植、加工、观光、民宿于一体的旅游文化休闲服务品牌,在以民营工业经济为主体的慈溪,创出了独特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休闲旅游经济新模式。
旅游观光新景观:稻田“造”出油菜花海
鸣鹤与河姆渡遗址同位于浙东四明山北面,农耕文明与河姆渡遗址稻粟文化紧密相联,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三北平原肥沃的土壤与丰沛的雨水有利于盛产优质大米。5年前,受景区旅游业发展感召,村民张玉平率先打造水稻—油菜种植旅游观光新模式,在两块稻田种植油菜培育观光油菜田,其中一块100亩,位于鸣鹤公园旁;另一块120亩,紧邻鸣鹤风景区交通主干道。每年三四月份,一片片油菜花闹盈盈盛开,金黄色的花海引得远近游客竞相来此拍照打卡、旅游观光,其与文体旅游部门合作推出的摄影、旗袍走秀、亲子活动,更使游客纷至沓来、趋之若鹜。
如今,张玉平的油菜田做到“一菜三用”:春天,观赏油菜花“卖风景”,菜芯可作新鲜蔬菜,菜籽则用来榨油。每年他还引进1—2个有机油菜高产高油新品种,目前共有20多个油菜杂交新品种。同时,张玉平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慈溪市观海卫盐仓生态农场场主,他在水稻种植这个“主业”上深耕了22个春秋,将稻田面积扩展到730亩,每年可为国家上交公粮100万斤。这样的稻田轮作“稻—油”种植新模式使张玉平家的亩均产量增收20%以上。
新品引领,带动其他稻农引种增收。目前,全村1054亩稻田都广泛采用了张玉平的“稻—油”种植新模式,并被不断复制更新。
鸣鹤年糕“长翅膀”:机械化“造”出大市场
鸣鹤年糕在慈溪已有上千年历史,承载着一代代人对它的不同记忆。长久以来,鸣鹤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全国年糕看浙江,浙江年糕看宁波,宁波年糕看鸣鹤”。与韩国以及我国东北、湘赣、苏杭等地区的年糕采用糯米干磨不同,鸣鹤年糕以新鲜粳米水磨,所以蒸熟后的年糕白柔滑韧、入口不粘、久煮不糊、保质期长,这样“顶呱呱”的年糕,铸就了鸣鹤人长久以来对年糕品质延续不断的自信。
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和众多老字号一样,鸣鹤手工小作坊年糕在日益发展的大工业时代也面临适应和转型。投入资金、引进设备,开始机械化大规模生产;真空包装,创立品牌,搭上交通物流、电子商务“快车”,双湖人打算再“造”鸣鹤年糕大市场。
村内最大的经营户陈国训创办的米芝缘年糕厂仓库里,客户订制的成品年糕一年四季络绎不绝销往全国各地。经过多年打拼,“米芝缘年糕”不仅畅销长三角,还插上了“翅膀”,飞进新疆、广西、四川、重庆、北京等地百姓餐桌。近年来,更是跨洋过海,走出国门,享誉世界。
目前,双湖村共有大大小小年糕厂、作坊企业28家,从业人员200多人,年产值1亿多元,其中上规模企业6家,成为当地一大特色产业。每年秋风起时,久负盛名的鸣鹤年糕也迎来生产旺季,省内外订单不断,一车车销往全国各地。
去年12月18日,观海卫镇举办了2020首届鸣鹤年糕节,央视作了专题报道,更是使“永大昌”糕饼声名远扬,发展信心更足。年糕制作既是民俗,又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代表了人们祈福来年五谷丰登的良好愿望。鸣鹤年糕也从一代又一代慈溪人“记忆里的年味”走向世界,成为了一波又一波八方游客的“伴手礼”。
旅游服务新业态:“流量”“造”出“增量”
把旅客“流量”变成经济发展“增量”。抓住旅游热新商机,小五房银号酒楼创办者庄小明今年6、7、8三月,与一些旅游企业合作开展欢乐团、春秋团、天天团、游客团等乡村旅游接待团队和散客接待活动,平均每月经营团队一日游游客近3000人,散客一日游游客近2万人。月经营收入60万元。据介绍,该酒楼有床位33个,餐位50个,每月接待过夜游客750人,就餐人数3780人,就业122人。目前,村里共有听涧原宿、杜白酒楼、双湖农庄等10家规模民宿,年均经营收入增长20%左右。
努力以干部“辛苦指数”换取经济“发展指数”、社会“幸福指数”和群众“满意指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在合作创业中积极探寻本村资源,挖掘本村可开发的资产资源,近几年,根据村文化底蕴和村区域优势,先后开展了宁波市美丽宜居示范村、乡村振兴典范村等建设项目,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凸显出本村的地域文化,建立了自负盈亏的创业大户带动若干小户共同致富的合作关系。
在农业方面,实行散户向大户流转的发展模式,村域范围内有3个农场,土地流转达700多亩,为打造网红油菜花田、亲子乐园奠定了基础。在旅游业发展方面,积极引导村民参与本村旅游发展,建立相关的惠民政策引导村民参与;同时,引进了合作主体。立足深厚古村落文化底蕴,发展旅游业态,引进民宿6家,其中“听涧原宿”属四星级民宿。在年糕为主导的名特优产业链发展上,积极引导中小规模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拓宽销售渠道,改变以往的营销模式。
目前,旅游发展已给周边村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特色产品及农副产品的销路已打开,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9年26766元上升到2020年的29480元,呈现逐年稳步增长的趋势。同时,村级集体资金也不断壮大,2020年总收入达到525万元,其中稳定收入228万元,真正实现了“村”与“民”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