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动一方富民产业

发布日期:2021-12-15 14:09 信息来源:慈溪市人民政府网站

“要不是王老师赶过来及时补救,今年的损失就大了。”眼下正是草莓上市的季节,但在农场主李小超的大棚里,草莓的长势却不均匀。几周前,他刚刚把一批草莓苗补种下去。“等这批草莓上市,预计能产生4万元的收益。”李小超说。

李小超在坎墩农创园承包了40亩地,在种植小番茄和西瓜上颇有心得。从去年起,他辟出五六亩地开始种植草莓,取得了良好的收益。今年,由于缺乏经验、管理不善,草莓苗迟迟没有开花。眼看着别人头茬草莓相继上市卖上了好价钱,他心急如焚。像往常一样,他给王老师打去了求助电话。不一会儿,王老师就赶到了大棚,现场给出了解决方案。在王老师的指导下,李小超改善了种植方法,并顺利补种了新苗。

李小超口中的王老师便是当地农户眼中的“农技专家”王旭强。他从事乡镇农技推广工作近40年,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待在田间地头与农户打交道,附近的农户遇到技术难题都来找他解决。2015-2019年度,王旭强获得“慈溪市劳动模范”称号,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劳模工匠”。在长期与农户打交道的过程中,王旭强悟出,与其一个个解答,不如办个班集中讲,省时省力效果更好。于是,他创新开办了农民田间学校,胡金晶、孙永涛等一批农创客都是这里的常客。

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农户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坎墩街道总工会发挥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搭建平台,于今年8月正式成立了“王旭强劳模工匠(农业)创新工作室”。“一开始是‘看病问诊’,现在是帮助引进新模式、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传授农产品质量管理技术。”王旭强说,工作室在为农户提供病虫害防治、作物栽培管理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严格把关,事前参与、事中分析、事后总结,开展各类试验,总结农业生产经验与教训,确保新项目便于推广,让更多农户受益。在王旭强的带领下,近五年累计推广新品种27只,推广面积4万余亩,年增产值上亿元。同时,把农业先进技术与“乡土”实用技术结合,推广农业实用技术40余项,每年推广新技术5项以上。针对农创客的需求,提供项目申报、技术培训、政策解读等帮扶。

在劳模工作室的带领下,优秀农创客不断涌现,一大批大学生农场主获得各级政府的荣誉,创新创业不断发展,经济效益不断提高。